【摘 要】教師的語言應該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它像一股清泉流入沙漠,它像一線晨光穿過云層,為學生指點迷津,為學生愛的啟發。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強烈地感受到教師的語言對一節課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就音樂教學中幾個重要環節,闡述語言的設計。
【關鍵詞】設計 導語 提問 過渡 評價 總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9-0133-01
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語言是音樂藝術的基礎與核心。如果在音樂教學中失去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失去藝術魅力。
一 導語的設計要體現有效性和新穎性,營造良好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身心如沐春風,學習倍感輕松、愉悅。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一節課的開場白,在做到簡潔、明了的基礎上還應體現有效性和新穎性。有效性是指導入應從教學實際出發,選取合適的切入角度,使導語更有益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更有益于開啟學生的思維。新穎的導入,不僅可以使學生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快地進入音樂的特定情境中,起到激發興趣的作用。例如,《月光下的鳳尾竹》這課,教師首先出示課件,創設“幽幽竹林”的意境,然后提問:我們走進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教師情景創設將學生帶入一種美好的意境與氛圍之中,通過學生的回答很自然的過渡到:讓我們共同分享“竹”帶給我們的美好感受吧! 教師配以多媒體出現的圖片分別介紹有關竹子的知識以及畫家詩人所描繪的竹子的作品。進而教師說:讓我們走進我國著名的竹鄉——云南的西雙版納,走進這片如海的竹林,你聽到了什么?(播放葫蘆絲吹奏《月光下的鳳尾竹》片段)
整個導入過程,教師語言簡潔、生動,語氣親切,設計內容聯系緊密,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引人入勝,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也營造了一種有著濃濃人文色彩的藝術氛圍。
二 提問的語言設計要準確,富有啟發性
提問是一種智慧的發掘、靈感的啟示。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堂提問要有啟發性,要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的興趣,勾起學生的新鮮感和對音樂的好奇心。有時,語言的神秘和具有暗示性的提問設計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漁舟唱晚》這一課中,導入:音樂的作用非常豐富,那么音樂有怎樣的作用呢?以此開闊學生的思維,并且指向音樂為教學埋下伏筆。
三 過渡語的設計要自然、流暢,富有藝術美
過渡語有如橋梁,在教學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就像“線索”使整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聯系緊密。在教學中,過渡語要做到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同時語言自然、流暢。過渡語對上一環節的總結以及對下一環節的陳述,使學生體會到明晰的教學思路,學會學習的方法。作為音樂教學的過渡語還應講究一定的藝術性,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例如,《月光下的鳳尾竹》這課,再次欣賞環節,教師是這樣說的: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節奏舒緩、優美纏綿、富有傣族風情的樂曲,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優美的畫卷:月光融融的夜晚,微風輕拂鳳尾竹,少女坐在竹樓望著窗外的明月,竹樓外的音樂聲在寧靜的夜晚宛如玉珠落盤……(耳畔響起《月光下的鳳尾竹》優美的音樂)教師富有詩意的話語將學生帶入了樂曲那如詩如畫的意境之中,學生仿佛也已醉在這情景之中。通過這樣富有藝術美的過渡帶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同時對樂曲的內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與感知。
四 評價語言的設計要親切、生動,富有感染力
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評價。評價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關注評價對象,運用智慧的評價語言,關注學生的成長。所以,評價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具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評價時應用富有個性的語言,使學生感到他的與眾不同,老師的表揚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
評價的形式應該多種多樣,才能使評價不拘泥于死板,使我們的教學評價生動,做到實效。上面說到的是口頭評價,體態表達在教學評價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富有很強的感染力。當學生不敢回答問題時,教師投以鼓勵的微笑;當學生上課做小動作時,教師給予提醒的輕撫;當學生表現良好時,教師遞上贊許的眼神。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能讓孩子一整節課都保持積極和熱情。
五 結束語與音樂相融合
結束語是一堂課前后呼應的點睛之筆。簡短而雋永的結束語是意猶未盡的尾聲,它不僅是一節課的回顧和總結,還可以深化主題。當耐人尋味的話語和美妙的音樂再一次在耳畔想起,余音裊裊,讓人回味。《月光下的鳳尾竹》一課是這樣結束的:我們一起來到了美麗的竹鄉——西雙版納。在這兒,大家認識了用竹子制作的樂器——有葫蘆絲、竹笛……還聆聽到了優美婉轉、富有傣族風情的葫蘆絲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最后,就讓我們一起在這被譽為“天籟之聲”的樂曲聲中,結束今天的竹海之旅吧!(播放樂曲)在教師優美的語言帶領下,學生回顧了一節課所聽所看所想,而且印象是如此深刻。
總之,我們要善于思考,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設計教學語言,使我們美妙的語言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使我們的語言,就像美妙的音樂一樣,給學生帶來藝術的享受和美的啟迪,使我們的音樂課堂充滿情感,讓語言美和音樂美達到完美的統一。
〔責任編輯: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