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更新觀念,是當前最為迫切的任務,只有在教育觀念上實行深刻的變革,才能改變那種“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真正把英語教學變為自主學習,交流和探索的過程,作為體驗美感、豐富情感的過程。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
因此,中學英語教學必須建立一種“主導、主體”相統一的雙邊教學模式,突出英語的創新特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學。
一 師生雙邊英語教學要注重營造英語的學習氛圍
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優化校園英語學習環境。師生關系融洽,教師熱愛、信任學生;學生尊重、敬仰教師,這不僅使英語課堂氣氛活躍,而且也會形成一種愉快、生動活躍的校園英語學習氛圍。課外,師生之間經常用英語進行會話,見面時道一聲“Good morning!”分手時說一聲“Good bye!”。教師通過請同學“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通過英語交流來了解和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How do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es?”“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Why are you feeling so happy?”有時,我們讓學生自己組織活動,出英語墻報,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甚至舉行英語晚會,優化英語學習環境,活躍校園生活。
二 開展英語教學的雙邊活動是和諧性教學的關鍵
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應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導”著學生前進的同時,學生必須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導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學生自覺性發揮程度而定。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英語教學基本形成了一個以“教師灌、學生裝”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素質化的今天,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轉變教師角色,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教師要全面、認真、科學地指導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這樣,不但可使教學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學生終身“享用不盡”,即所謂的“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漁,則享用不盡”。要達到教師的最高教學境界——授人以漁,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堅實的基礎,它能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行和諧的英語雙邊教學。
三 雙邊英語教學注重英語的學習原則和方法
對一個事物或一種知識的了解掌握并運用,都有一個過程。即從陌生到熟悉、從現象到實質、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對英語的學習、求知的過程也是這樣。對英語的識記本身遺忘率很大,在60%左右。如第一天記10個單詞,第二天就會有6個單詞記不全,寫不正確。這是一種普遍現象。要想克服它,就要循環往復地去記。昨天記了10個單詞,今天再記10個,明天又記10個,順便復習前面所記的詞語,后天再記10個,但同時可以省去第一次記的10個詞語。因為已經鞏固了。如此這樣下去,循環往復,記了又忘,忘了又記,終究鞏固起來了。這種循序漸進的過程和方法就是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尤其是英語知識的最佳方法,也是培養默化學生耐心細致的意志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遠離急功近利的心理品質;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四 雙邊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激發學生興趣,設疑啟智、營造創新氛圍
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敢想善思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創新動機。英語課堂教學中每一教學步驟都應多設信息溝,層層遞進,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或讓學生從同一來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養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設計此類思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調動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學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創造性得到了鼓勵,學生才會主動參與,發揮潛能、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2.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開展活動性教學,讓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如果離開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就意味著是失敗性的教學。教學理念告訴我們,學生唯有親身經歷學習過程,運用自己的感官積極參與“親口嘗嘗梨子的滋味”,投入到解剖梨子的過程中,投身到教學活動中去,才能發揮自身的觀察、思維、想象和表達能力,才可能成為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教學程序創新就是讓全體學生在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變傳統的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的簡單做法,轉變到引導學生探索結論形成的過程中去,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正如蘇霍姆林基所說:“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態的精神生活。”
五 雙邊英語教學注重知識與能力的培養
新教材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鞏固和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其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由此可見,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是語言學習的主要任務。而基礎知識的掌握為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能,反之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知識的習得,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如何在教材這一載體中狠抓基礎知識,從而促進能力的發展是教育者首要思索的問題。
在教學中學會處理語言操練和語言交際。英語課上的實踐練習、機械練習,如句型操練、有意義的操練,如圍繞課文或情景所進行的模仿、問答、復述;有交際性操練,如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利用課文的原詞句,敘述自己的思想、課文學習后的體會、自由作文機械等,這幾種練習一種比一種更接近語言交際,也一種比一種難一些,要求更高一些,體現出一個由機械的語言練習到交際的過程。
教師每次教新材料時,都要進行機械練習、再進行有意義的練習、再進行交際性練習,使學生最后能運用所學的新材料進行交際。不能把語言操練和語言交際對立起來,要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一步一步地把語言操練推向語言交際。
總之,師生互動的雙邊英語教學要注重營造一種和諧的英語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注重說與寫、知識與能力、口語與交際語言等結合的課堂教學的創新,從而整體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