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對中學生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能聽懂課,不會解題”原因的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如何學習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高中數學 問題分析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9-0172-02
一 分析的目的和意義
高中數學是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它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學科的基礎,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成為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在中學階段必須學好數學,而要學好數學,聽懂數學課是前提,然而,老師常常聽到學生反映:“能聽懂課,就是不會解題。”這是目前高中數學教與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為了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數學課題組對學生反映的“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原因進行了調查,并根據實際情況擬定了“能聽懂課,不會解題”原因的調查問卷。
二 主要原因及分析
1.學生方面
學生方面主要反映在預習、聽課、作業、復習各個環節。一是學習的主動性、計劃性不強,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學習方法,沒有養成勤學好問、預習和復習的良好習慣。三是對解題的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1)課前不預習,被動聽課。(2)聽課時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3)作業時沒有認識到作業是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4)不懂裝懂,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5)對老師的依賴性強,上課不記筆記,消極聽課。
2.教師方面
調查表明:學生“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原因主要反映在老師的備、教、輔、改、考各個環節。一是講課方式、教學方法上。老師講課時,采取“填鴨式”,把所有的步驟、思路都講出來了,而學生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想、為什么會想到這方面去。學生沒有主動地參與教與學活動,自然談不上去解題了。二是老師的素質、教學水平、責任心上。老師不能公平地對待每一名學生,甚至偏愛部分學生。三是老師沒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其他方而
第一,課程設置得太多,學習任務重,沒有預習和復習鞏固的時間。調查發現,有51%的學生認為課程設置太多,學習任務重,沒有預習和復習鞏固的時間。
第二,休息時間不夠,得不到應有的休息。44%的學生認為休息時間不夠,得不到應有的休息,整天處于疲勞狀態,學習效率低。
第三,教材與資料的配備不相符,教材上的習題會做,但對資料上的習題根本不會做。在調查中發現48%的學生認為教材與資料的配備不相符,教材上的題目做過以后只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達不到深化的目的,不能應對單元測驗和綜合考試,而流行的資料與教材的難易相差較大,資料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訓練。
三 對策與建議
1.從“教法”方面想辦法
第一,改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材施教。(1)從思想上認識到中學是學生打基礎的時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幫助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加以改進,引導學生走出解題的困境。(2)改變觀念,因材施教。在教學方法上可采取談話式、探究式、個案教學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數學學習,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及時給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勵。(3)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探索,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水平,加強責任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要以自身豐富的知識、修養、素養打動學生,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師德修養。加強責任心,真正讓自己從事的工作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
第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選擇正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的無窮快樂,并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第四,教會學生學習,在解題上正確引導學生,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就要培養學生的“悟性”,充分發揮例題、習題的功能,利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來教會學生解題,促進學生向高一層次——創新方向發展。
2.從“學法”方面找出路
要學好數學、學會解題,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的“學法”上找出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問題。
第一,加強學習的主動性、鉆研性,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學習要有自主性,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合理地安排時間,善于鉆研。除了完成學習任務外,還要力爭抽出一點時間進行預習,為聽課做好準備。
第二,勤學好問,虛心向老師、同學請教,自覺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懂就問,問老師、問同學。總之,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有一份收獲;一些進步,為自己學習數學種下“興趣”的種子。
第三,牢牢抓住聽課這一重要環節,真正聽懂課。課堂上不僅要認真聽、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而且重點內容、方法、技巧要記住,重點、難點做好筆記。真正聽懂,把知識融會貫通,為解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四,課堂、課后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養成自覺復習的好習慣。課堂、課后要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完成作業,復習所學過的內容、方法、技巧,閱讀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解一些相應類型的習題。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在全國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之際,對新的教材與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的研究與探討,顯得十分迫切。只有充分發揮數學教育的功能,全面提高年輕一代的數學素養,每一位數學教師才能為提高全民族素質、造就一代高質量的新型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