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豐富語言積累,培養學生語感”。在閱讀中,同學們要對文章的語言進行品位與揣摩,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概念闡釋】
分析記敘文的語言特點,也就是對文章的語言做出品評和解析,即“品味語言”。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對關鍵詞語和句子的真正內涵、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等進行辨析、理解和品味。
【閱讀指導】
同學們在日常的學習中,不僅要閱讀文本,也要閱讀生活,要從文本和生活的表象中提取必要的信息,然后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對文本作出深入的解讀。關于記敘文語言特點的解析,往往定位于對重點詞語和關鍵語句的考查,旨在考查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記敘性文章的語言,通常以“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為總體特色,同學們在閱讀中要做到:1.在這一總體特色中發現各自文章的不同個性,體會其語言的獨特意蘊。2.品味評析文章的語言,要以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為基礎,做到客觀分析和細部分析相結合,語言形式與思想內容相結合,切不可就語言談語言,也就是,一定要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對語言進行品味評析。
對記敘文語言特點的考查,一般是針對文中的重要語句和重點詞語的評析品味:詞語是指那些使文章表達精辟準確、為文章增色的關鍵性詞語;語句是指:1.文章或段落的中心句;2.總領下文和總括上文的句子;3.起畫龍點睛作用的議論、抒情、描寫的句子;4.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后能給人啟迪的句子;5.明顯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的句子;6.在修辭、句式上有特色,表達效果較好的語句,等等。
1.分析某個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此類題型主要考查文章用詞之美:動詞、形容詞的作用是精辟準確,把事物描寫得形象具體;使用成語的作用是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但要注意把握詞語的比喻意、引申意和雙關意。
2.分析句子的表達效果。(1)對具體句子的品味評析。做此題時,要先抓中心詞、關鍵詞,找有關議論先抒情、描寫的詞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2)記敘文中議論句段的作用。一般作用有: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3) 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一般的作用有:抒發作者真摯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3.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回答此題時,要做到:(1)了解語言美的幾種形式及作用。①修辭之美。如比喻、比擬的作用是化平淡為神奇,生動形象的表現了(表達了)+事物+特征(感情),使讀者對文中所表達的事物印象深刻。排比的作用是增強了語言的氣勢,感染力強,強烈地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感的作用是突破了語言的局限性,豐富了審美情趣,增強了語言表達的藝術性。②句式之美。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了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就不同。疑問句造成懸念,反問句加強語氣,也可以從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處。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作用:可以給人以啟迪教育作用。④內容之美——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又與中心連接緊密的句子。(2)注意答題格式:我喜歡……句,因為它……
4.仿照文中某個句子再寫1~2個句子。策略:(1)分
析文段中的句式特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及感情色彩;(2)展開聯想,梳理大腦中儲備的相關信息進行仿寫,力求形神兼備。
【即學即練】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各題。
嫩綠的童年
□王 曉
日子過得真快啊!雨水、驚蟄,轉眼就到清明了。印象里,清明前后,我們才能感覺到暖融融的春意。小塘和小溪里面的水,起先也是呆板板的。有那么一天,一襲風不知輕輕地吹響了誰的葉笛,水面上便有了絲絲綢緞般的皺紋,漸漸的有了生氣。一群水鴨用它們木木的嘴,偷偷探出了水的溫度,欣喜若狂地歡呼著:嘎——嘎——嘎!柳枝上冒出了許多“魚籽”,芽兒一日日豐滿,一瓣瓣展開。那種嫩綠,湖水般清亮,風一起,如煙如霧,拂在臉上,清涼里帶著澀澀的香。正是這熱烈的春意和熟悉的味道,讓我非常想念我的故鄉,恨不得即時飛到她的身旁。
地處里下河的故鄉,濕地多,性陰喜水的柳樹也多。童年的記憶沒有芭比娃娃,沒有電玩,沒有游樂場。有的多是各種柳枝編成的飾品,裝點我嫩綠的童年。
春風將身上的棉襖棉褲A(刮、掀、吹、扯)跑了,我們就輕盈得能飛了。噌、噌、噌爬上老柳樹,左一枝,右一枝,三下兩下,一把長長的柳枝抓在手里了。先編一只花環,插上幾枝開得正好的野桃花,這就是心目中公主的王冠了。再揀一條長而細的柳條,從斷裂根處往下B(削、劃、剝、切)開一點皮,把白白的柳骨咬在嘴里,兩只手使勁把皮從根往梢抹,快到梢時就C(抹、抽、捋、揪)成了一朵流翠靈動的花,把白生生的柳骨繞兩圈,做個手鐲正好。王冠有了,鐲子有了,女兒家的還要什么呢?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不僅僅是柳,野桃花的肆意你也想象不出來。河坎上、溝渠邊,或是農家的豬圈、雞舍旁,驀地伸出一枝,那花苞水靈靈的,飽蘸春情,一不留神“啪”的一聲就泄出春的消息。還有雪白的梨花、淺粉的杏花。春天的鄉村是四季里最濃墨重彩的。再僻靜的地方也春意蕩漾,所謂春寬夢窄,就是這樣吧?
天上,厚重的鍋云四下散走,只留下一片潔凈透明、藍瑩瑩的底布,天地之間立時開闊了許多。心因為春意而蠢蠢欲動,人的臉也生動許多。
母親會特意為春天、為子女忙上一回,做一次“樹芽菜”。香椿芽、杜仲芽、柳枝芽都采一些,浸泡水焯,油鹽調味,我們“吃春”,母親祈福,吃過樹芽菜,她的孩子會一年到頭不生瘡。
沉醉在這樣的春意里,猶如被母親擁在懷里,滿滿一抱,都是安慰啊。
(選自《揚子晚報》2008年4月21日)
1.文中畫線語句,讓我們想到蘇軾的一句詩,請寫出詩句及出處并嘗試解析詩句所蘊涵的道理。
2.聯系上下文,試著為文中第三段A、B、C三處各選一個恰當的動詞。
3.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至少舉出兩例)
4.本文第一段中“清涼里帶著澀澀的香”一句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就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手法。請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用通感的修辭手法造一個句子。
5.仿例造句。
雪白的梨花、淺粉的杏花,春天的鄉村是四季里最濃墨重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