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兩棲部隊海外部署
美國《海上力量》雜志2011年9月刊
作者:理查德#8226;伯吉斯(美國《海上力量》主編)
2010年8月27日起,美國海軍“奇爾沙治”號兩棲戒備大隊(包括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奇爾沙治”號、奧斯汀級兩棲運輸船塢艦“龐塞”號以及哈珀斯#8226;費里級船塢登陸艦“卡特#8226;霍爾”號)和第26海軍陸戰隊遠征隊組成的團隊進行了8個月的海外部署。此次海外部署跨越了中亞、南亞以及非洲東海岸等多個地區,任務編隊行動區域分散,執行任務類型多樣,既有在巴基斯坦進行人道主義援助任務,也有在阿富汗和利比亞地區執行的戰斗行動任務,還有許多介于人道主義援助和作戰行動之間的任務,如海上安全行動,反海盜巡邏以及一些在東非海岸根據國家安排實施的戰區安全合作雙邊演習。此次部署再次充分驗證了美軍前沿存在戰略及海上基地作戰概念的重大價值,體現了兩棲戒備大隊/陸戰隊遠征隊兵力組合的行動效率和巨大的任務靈活性。部署過程中,任務兵力常常是分散在不同的戰區內執行任務,兩棲戒備大隊的艦船不僅僅擔當了陸戰隊遠征隊的海上基地角色,還作為其它軍種行動的海上基地,特別是特種作戰部隊,甚至是美國空軍的戰斗搜索和營救直升機分隊的海上基地。在北約針對利比亞的“奧德賽黎明”行動開始之前,這支編隊就作為一支先鋒力量抵達區域,為初期的空域控制、情報支援做了大量工作。行動中,MV-22“魚鷹”傾轉翼飛機同樣展現優異的性能和出色的作戰能力。(知遠/陳傳明)
從系統到系統家族:一個質的飛躍
《聯合部隊》季刊2011年第1季
作者:羅伯特#8226;P#8226;哈法和克爾#8226;W#8226;伊舍伍德
雖然下一代轟炸機問題早已成為美國國會和美國空軍內爭論激烈的話題,轟炸機制造商也在對軍方可能的選擇暗暗下注,但在格魯曼分析中心的羅伯特#8226;P#8226;哈法和邁克爾#8226;W#8226;伊舍伍德看來,下一代轟炸機絕對不只是2018年和2037年之中的簡單抉擇,更不可能是B-2轟炸機、B-52轟炸機或B-1B轟炸機的能力升級版飛機。其原因很簡單,明日絕對不是昨日歷史的簡單重復。
從空軍,到美國國防部,再到國會,都認識到了一場以網絡、情報、偵察與監視(ISR),遠程精確打擊為主線的軍事革命將在何種程度上對明日戰爭產生的影響。它們已經意識到,遠程打擊不再是將轟炸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投送到攻擊目標上空,然后將其摧毀那么簡單,而通過系統力量整合所實現的遠程打擊家族的能力將遠遠超過當前所有遠程打擊手段的威力與效果。在從下一代轟炸機,到2018轟炸機,再到下一代遠程打擊系統,然后到遠程打擊系統家族概念的發展中,我們真真切切地可以感受到美國軍方對包括轟炸機在內的遠程打擊理解的變化。未來,美國海軍的無人機極有可能為遠程巡航導彈或彈道導彈提供數據支持,這些導彈與此同時可以接受下一代轟炸機的指揮,而海軍或空軍的無人機又可伴隨轟炸機作戰,它們在無縫連接的網絡支持之下,組成一個與當前遠程打擊手段大相徑庭的家族,實現壓倒性的“狼群”態勢。
這個家族形成的態勢,對那些手里拿著現代武器,卻嘗試著打一場機械化時代戰爭的軍隊是可怕的。而更可怕的,可能還不是這種遠程打擊的革新。而是美軍那種“永動機”般創新的思維。(知遠/陳雪芹)
美國駐歐空軍處于十字路口?
美國《空軍》雜志2011年9月刊
作者:美國《空軍》雜志高級編輯約翰#8226;A#8226;提爾帕克
作者認為,美國駐歐空軍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北約,已不再被視為“長矛之鋒”。作為冷戰時期的“長矛之鋒”,美國駐歐空軍曾擁有著最好的飛機,目前卻在為自身的地位而奮斗。
不管是有意或無意,五角大樓已經將美國駐歐空軍的級別由四星上將降低為三星中將。不過,下一任駐歐空軍司令何時接管部隊至今仍是個未知數。盟友很容易將這種變動解釋為,華盛頓認為歐洲空中力量的重要性已經不及其他任務領域。某些跡象確實表明華盛頓已經將關注點轉移到了別處。美國空軍從來沒有將其最昂貴的F-22戰斗機送到歐洲進行“長期訪問”,卻把它延伸部署至日本和關島,還在夏威夷為這種飛機開辟了基地。雖然在英國、德國及意大利擁有空軍基地,但美國空軍并沒有將該型戰機部署到歐洲的確切計劃。那么,美國駐歐空軍將何去何從?
威爾士將軍認為,建立伙伴關系和培養伙伴能力,不僅是維系美國駐歐空軍的主流任務,也是維系歐洲司令部所有組成部分的主流任務。對美國駐歐空軍而言,“鞏固團隊”是一個重要的任務。(知遠/陳雪芹)
韓國快速擴充軍事實力
泰國《亞洲軍事評論》雙月刊2011年9-10月刊
作者:戈登#8226;亞瑟
作者認為,延坪島事件標志著自1953年7月27日簽訂停戰協議以來,朝韓間進入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狀態。韓國政府除了增加國防開支和擴充軍事實力外幾乎沒有其他選擇,因此,在12年內將花費1500億美元用于軍隊現代化建設。
韓國空軍正在尋求40—60架新型戰斗機,包括F-15K戰斗機,下一代KF-X隱身戰斗機,并計劃采購RQ-4“全球鷹”無人機、4架波音E-737空中預警機,以及4架C-130J“超級大力神”運輸機。
韓國海軍龐大的裝備計劃包括:在建的第二艘獨島級兩棲攻擊艦,6艘5600噸級KDX-3A“宙斯盾”型驅逐艦,24艘“仁川級”護衛艦,6艘新型隱身護衛艦,4艘4500噸級坦克登陸艦,6艘214型AIP潛艇,3500噸級的新一代KSS-3潛艇,以及8架MH-60艦載直升機和8架P-3CK巡邏機。
韓國陸軍最先進的K2主戰坦克計劃今年實現批量生產。到目前為止,韓國陸軍已經采購了532門K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并已經提出了進一步采購要求。韓國陸軍采購的466輛K21步兵戰車陸續列裝,并將采購142套K30“飛虎”30毫米自行防空系統的改進型。韓國陸軍的中程步兵導彈正在研制中,其需要的245架韓國通用直升機預計明年開始交付使用。國防部還可能采購35架重型攻擊直升機。
另外,國防部已經開始裝備射程1500千米的“玄武-3C”巡航導彈,這意味著朝鮮全境,中國和俄羅斯部分區域在其射程內。“玄武-3C”巡航導彈最終將裝備KDX-3型驅逐艦和KSS-3型潛艇。(知遠/杜和)
美戰略空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的作戰運用
俄羅斯《空天防御》雜志2011年第4期
作者:阿納托利#8226;庫利科夫
文章以2003年伊拉克戰爭為例,分析了美國戰略空軍的作戰運用方法,并分別對戰略轟炸機和戰略偵察機在戰爭中的應用做了詳細解讀。
2003年3月,為了推翻薩達姆政權并建立一個親西方的伊拉克政府,美國及其盟國組成了強大的多國部隊,發起了名為“伊拉克自由”的軍事行動。當時,聯軍出動了最精銳的海陸空部隊,從地面和空中對伊拉克軍隊實施了猛烈的打擊。在登臺“亮相”的多種聯軍打擊兵器中,美國的戰略空軍絕對算得上是一顆耀眼的“巨星”。無論是從戰爭伊始還是到戰爭結束,都能在伊拉克的上空看到美國戰略轟炸機那龐大而又恐怖的身影。
在戰爭持續的整個過程中,美戰略轟炸機既有對伊地面目標的大規模轟炸,也有“外科手術”式的“點穴”打擊,給伊地面部隊、軍事設施和重要的國家基礎設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實際上,早在戰爭開始之前,聯軍司令部就已經將美戰略轟炸機部隊視為“摧毀敵有組織抵抗的最有效打擊手段”。戰后統計數據表明,美戰略轟炸機部隊不但出色地完成了既定作戰任務,而且是戰功赫赫,“名列前茅”。
值得注意的是,聯軍之所以能迅速取得整場戰爭的勝利,戰略偵察機絕對是“功不可沒”,特別是RC-135和U-2S。戰略偵察機能近實時的使用無線電信道傳輸搜集到的情報數據,延遲時間不超過2分鐘。數據首先被傳輸到地面指揮所的移動中心,待處理完畢后再提供給用戶使用。(知遠/天云)
印度空軍的空運能力
《印度防務評論》季刊2011第5期
作者:BK#8226;Pandey(原印度空軍訓練司令部司令,空軍中將)
1947年8月15日,印度取得國家獨立。在這之后,印度空軍的運輸機群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四次重大事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印度在關鍵時刻使用運輸機群,使其在實現政治目標的同時保障了國家安全利益。作者認為,如果印度取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必然要對自然災害事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在世界各地部署維持和平部隊,從危機地區緊急撤離本國公民、對沖突局勢進行軍事干預或隨時隨地參與確保世界和平的聯合軍事行動。因此,作者強烈呼吁印度必須擁有快速運輸和部署大規模部隊,并為其提供所需供給的強大投送能力。印度能夠以地區大國身份,并希望在適當的時候以全球大國的身份發揮作用,將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其戰略和戰術空運能力。
由于國內航空航天工業在大型軍用運輸機領域未能獨立自主,考慮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作者認為,印度有必要探求與美國和俄羅斯以外的制造商建立伙伴關系的辦法。以實現選擇多樣化。在正在開發和市場上可以買到的軍用運輸機中,“空中客車”A-400M、KC-390、C-27J“斯巴達人”都是可以選擇的對象。(知遠/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