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代溝?網絡上有一個解釋很值得玩味,是這樣說的。兒子問父親:“《菊花臺》怎樣?”父親說:“沒有喝過。”《菊花臺》是周杰倫的一首有名的歌曲,網上瘋行過的。但是,父親卻因為與這個網絡世界相隔絕的原因,而誤認為是與茅臺類似的酒。
多少年來,中西方無論有多大的差異,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因為年齡的關系,無一例外地出現代溝的問題。代溝的出現,使得不同代際之間的人,溝通出現困難,對話有障礙,認識上出現不同的偏差。
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代溝來源的社會基礎是什么?我以為傳統的封閉社會是最容易產生代溝的。因為是封閉式的金字塔型的社會,因此不僅處于不同社會地位的人認識上會有差異,溝通會有困難,而且就是同一社會層次的人,也會因為年齡的原因以及閱歷的不同,而產生代溝的問題。每一個時代所經歷的事情不同,生命體驗自然也不會一樣。因此,產生認識差異也是正常的。這種代溝的產生是社會普遍的現象,只是封閉社會的代溝問題顯然要比開放社會大,而傳統金字塔型的社會,又比網絡平坦世界要大。
但是,我最近卻發現,那些經常上網的人,在代溝問題上顯然要比不上網的人要小得多。有一次我與幾個學生去唱卡拉OK,我選擇的歌曲幾乎都是那些最新的時髦歌曲,那些學生感覺很驚奇,因為我竟然能夠唱一點眼下的時髦歌曲。一般來說,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多數只喜歡唱流行于八十年代的歌曲,而對2000年以后的歌曲都是比較陌生的。我常常發現,在車里裝配的音樂歌曲,常常可以據此來判斷車主出生的時代,是大致不會差的。到歌廳里從各自選擇的歌曲也大致可以判斷出他們的心理年齡來。因為,每個人的青春年少時期都會深深打上那個時代留下的烙印。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互聯網所帶來的平坦世界將使人們的思想認識由傳統的金字塔型發生逆轉。相信在開放平坦的互聯網上,在這里思想認識是不分年齡的。因為,一切都看過了,一切都必須符合邏輯,一切都必須符合事實根據,有了這些作保障,其實接下來存在的差異就很微小了。
一個上網的老人,常常比一個從不上網的年輕人,可能更容易與新生一代溝通。中山大學的袁偉時老先生年屆八旬,比我大了近四十歲,但是,我常常感覺,他的思想新銳前沿,比許多年輕人都有銳氣。與老先生交流,竟然是那樣順暢流利。老先生八十高齡,常常活躍在網絡上。他的文章理性、客觀、寬容、開放、大氣,讀后常常令人耳目一新。
其實,人的生理年齡并不一定說明什么,關鍵是心理年齡,就是心態怎樣,才是最為重要的。我常常就喜歡與80后、90后,甚至2000年后的孩子交流,對話。我感覺我的心與他們貼得很近,根本沒有什么代溝,有時倒是與同時代的一些心態封閉的同齡人對話感覺比較困難。
互聯網真的在改變許多東西,不僅改變學習方式、交流方式,還在改變人的心態。互聯網所帶來的平坦世界,不僅難分男女,而且也不分年齡。這樣的時代,其實是值得慶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