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紫砂花貨裝飾藝術在傳統裝飾藝術的基礎上傳承和創新,并以全新的設計理念、奇特的主題創意、豐富的“五色土”材料以及精湛的技藝融入到紫砂花貨裝飾藝術創作中,不僅僅促進了紫砂壺藝裝飾在創作方向、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向多樣化的藝術境界拓展,而且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
關鍵詞:紫砂壺;石榴花開;創作
1 前 言
近幾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工藝美術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意識也在不斷增強,而紫砂花貨裝飾藝術作為紫砂文化的一種象征,越來越為人們所欣賞和接受。它的觀賞功能和審美價值已越來越大于其實用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無疑給紫砂花貨裝飾藝術的設計創作帶來更高的要求,要以優質、優美和優秀的紫砂工藝美術品適應和滿足廣大使用者、欣賞者,同時也包括創作者的審美心理、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對紫砂裝飾藝術語言表達的認知,就是對限定的紫砂器物按照美的法則,運用藝術手法進行修飾、打扮和美化紫砂造型,從而達到泥色、紋飾、繪畫和造型的完美結合。由于紫砂花貨作品是紫砂材質、花貨造型和藝術裝飾三個基本要素有機統一的整體,且具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文化特征,所以紫砂花貨裝飾的藝術語言,不僅僅是表達花貨作品的物象、形態的儀表式樣,而且還必須表達作品裝飾藝術的“意象”和“意境”所體現和蘊含的文化內涵及其審美境界,也傳達著創作者對美化自然、濃縮自然的情感交流,以及欣賞者對精神文明的追求。一件成功的紫砂花貨裝飾藝術作品,如同一幅主體的紫砂藝術裝飾畫,它既區別于陶瓷壁畫、陶板裝飾畫,又不同于瓷器裝飾畫,更有別于宣紙上寫意工筆畫。
2 “石榴花開壺”的藝術特色
枝葉和花果在紫砂花塑器中可謂是歷朝歷代屢見不鮮的題材,所塑造出的經典作品也是不勝枚舉,皆有一家之長,“石榴花開壺”用料講究,色澤滋潤溫和,淡淡地暈色猶若玉石的光澤,壺體收放有序、穩健入微、構思巧妙、內涵豐富,融新時代的審美理念于傳統造型,整體樣式傳統古典,壺把彎為石榴花枝,幾顆樹瘤點綴其上,把位勾勒出一朵清新淡雅的石榴花裝飾壺體,以浮雕的方式貼于壺壁,有迎風綻放之姿,壺把同樣為石榴花枝裝飾,一枚花骨朵鋪于壺蓋上,文弱委婉,該壺空間安排疏密有致,遠近相宜,正是“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當然,紫砂壺作為一門藝術,并不是一個個美麗的空蕩軀殼,賦予其精神和思想方能使其擁有生命和神韻,這與傳統文化中所說的寄情于物有異曲同工之妙,紫砂壺自它由原始的實用品轉化為賞用皆宜的民間傳統工藝品以來的五百多年間,中華傳統理念在這些壺藝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使得兩者相輔相成、蓬勃發展、共同成長。
3 感 悟
要創作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必須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在花貨塑器造型的設計中苦苦探索、孜孜追求,在注重造型的同時同步提高創作技巧,以紫砂五色土為主色原料,點綴裝飾來于自然勝于自然,堆、雕、貼、鏤,“脫盡人巧聚眾工,神工鬼斧難類同”。在創作中注意整體的古樸大方、自然逼真、協調勻稱,注意作品的精、氣、神、韻;注意作品的端莊大度、氣勢挺拔、跌宕別致、新穎內涵,追求天然妙成的特色風格。一件好的紫砂花貨塑器作品,讓人百看不厭、百玩不厭,越玩越有味、越玩味越足,直至癡迷于紫砂花貨塑器藝術作品之中。
參考文獻
[1] 曾柱昭.宜興紫砂壺的鑒定歷程[M].北京:中國文物世界,1986.
[2] 梁白泉.宜興紫砂[M].上海:文物出版社,1990.
[3] 李英豪.紫砂茶壺[M].臺北:藝術中心,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