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貴身上所體現的這種忠孝、樂觀、負責的精神,與船艇人以“忠誠、無畏、樂觀”為核心的“江海精神”是相通的……
王增貴本是鎮江某軍校的一名普通學員,1987年出生,沂南縣蒲汪鎮泥泉官莊村人。今年暑假期間,他陪姥爺聊天解悶時,姥爺隨口說了這么一句:“我都這么大年紀了,這輩子還沒爬過泰山呢,真想去那里看看?!闭f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決心趁暑假期間實現老人的愿望。當天,王增貴本打算帶姥爺乘索道游覽泰山的,但天刮起了大風,索道被迫關停,挑夫也全部停工。站在泰山腳下,看著姥爺眺望遠處的眼神,王增貴說他心疼極了。這是姥爺第一次來游泰山,不想卻是這種結果,而自己馬上就要開學了,又不能在這里久留,這次要是回去了,以后姥爺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來游泰山了。想到這里,他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將姥爺背上去!可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姥爺時,老人怎么也不同意。王增貴軟纏硬磨,說背一段路下來看看就回去,姥爺這才很不情愿地答應下來。老人的體重有110多斤,王增貴背著姥爺一步步地往山頂走。一路上,老人心疼孩子,不停地要求返回,但是王增貴卻始終堅持往山頂走。早上不到9點開始爬山,下午3點多才到山頂,歷時6個多小時,他背著姥爺安全地到達山頂。到達山頂將老人放下后,他竟然一下子癱倒在地上。下山時,有幾位從山頂下來的泰山挑夫深為王增貴的行為而感動,執意要免費抬著老人下山。王增貴謝絕了挑夫們的好意,待自己恢復體力后,又背起姥爺下山。
路上的行人自己一個人爬泰山都吃不消,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吹竭@個小伙子身上還背著一位老大爺,議論紛紛,震驚之余,都對這個小伙子豎起了大拇指。有位登山者,感動之余悄悄拍了一張照片,把他的事跡發到了臨沂某論壇上,網友紛紛轉載、評論。
有網友留言:百善孝為先,他給現在的80后、90后做了個好榜樣。
有網友賦聯:登泰山而小天下,學增貴孝大中華。
有網友感嘆:蒙山沂水真情在,智圣紅嫂鑄輝煌歷史豐碑;軍營男兒孝心存,沂南小伙背姥爺泰山揚名。
有網友表示:那年我才十七歲,爬泰山回來躺了三天!真不是滋味??!還是爬上去,坐索道下來的。
但網友們不知道的是,這張照片背后,是一段比登泰山還要長遠的路。
2009年端午節的前一天,王增貴的母親在給姥爺送餃子的路上,遭遇車禍撒手人寰。母親的離去,對王增貴的姥爺來說,猶如坍塌了半邊天。王增貴安慰姥爺:“姥爺,俺娘沒了,舅舅們都不在家,從今俺替娘盡孝道?!弊叱隼褷敿议T,王增貴一步一回頭,他眼含淚花,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接過母親的孝心,好好孝敬老年喪女的姥爺。
一句諾言,千斤重擔。這一年暑假,王增貴沒有回家,他給在外地打工的父親寄去二百元錢,讓哥哥替自己為父親盡孝,直接坐車來到了姥爺家。他用自己省吃儉用省下來的津貼費,買了肴肉、陳年老醋和丹陽封缸酒、點心等滿滿一大袋鎮江特產孝敬姥爺,陪姥爺度過了整整一個暑假。
通過和姥爺聊天,他才知道,姥爺1932年出生在沂蒙山區一個貧苦的農家??箲饡r期當過兒童團長,解放初期是村里的貧協主任,是個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姥爺年輕時是個大義的沂蒙漢子,抓過小偷,水庫中救過快被淹死的孩子,寧愿自己挨餓也要擠出口糧接濟鄰居。
學員隊隊長徐海峰、教導員陳旭知道王增貴的事跡和相關情況后,組織全隊學員學習、討論他的事跡,學員們紛紛對王增貴表示敬佩。戰友們都認為王增貴身上所體現的這種忠孝、樂觀、負責的精神,與船艇人以“忠誠、無畏、樂觀”為核心的“江海精神”是相通的,與學院堅持把富有特色的“江海文化”作為載體,培養學員樂觀、向上的品質是分不開的。在王增貴身上,我們看到了那種跨江渡海、劈波斬浪,揚帆啟航、勇往直前的進取和拼搏精神,以及以苦為樂、擊浪為歌的樂觀精神。
如今,四個假期過去了,王增貴依然堅守著內心的那份諾言,親密地陪伴在姥爺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