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喜歡淡淡的藍。在我眼里,藍色代表著澄澈、寧靜和遼闊,在高遠的情致中容易生發出絲絲憂郁。
我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喜歡于夜闌人靜、孩兒熟睡之時,靜聽風吟蚰唱,凝望如水月夜,回首如煙往事。泛著藍色光輝的夜幕下,城市的喧囂歸于靜寂,暖味的霓虹悄然閃爍。就這樣,放縱思想的野馬,一任孤獨的靈魂獨步于漫漫的黑夜,苦苦追尋著那份心靈的適然與快意。
某晚,一首猶如天籟的鋼琴曲《天之痕》,在淡藍色的月光下,攜著一縷淡淡的憂傷,悄悄襲人我的心扉,一下子觸動了我柔弱的神經,引起了心弦的悸動。
“嘀嗒嘀嗒咚……”清脆舒潤的音色,抑揚頓挫的旋律,如泣如訴,悠遠綿長,在耳旁回旋、蕩漾,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聯翩。這曲子,婉轉、悠長、深邃,像蔚藍天空的朵朵白云,從頭頂悄然掠過;似山澗里的潺潺清泉,晶瑩剔透,騰挪跌宕,緩緩流進我久已干涸的心田,撫平了曾經的煩悶與孤寂。
輕盈跳蕩的鋼琴伴奏,伴著小提琴如百靈鳥般的淺吟低唱,在我面前徐徐展開一幅如詩如夢的畫卷:薄薄的春寒無聲無息地侵入一座小樓,天氣冷得像秋天一般,一大早起來就陰霾不開,一妙齡女子枯坐小樓,畏寒不出,舉目四顧,唯見室內畫屏上一幅《淡煙流水圖》,迷蒙淡遠,樓外天色陰沉,室內光景清幽,春愁如絲雨般靜靜流淌。這不正是宋朝秦觀所作的那首《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窗外,燈火闌珊,萬籟俱寂。屋內,飄逸靈動的音樂四處游弋,敲打心門,滲入骨髓,滌蕩著我的魂魄。惆悵綿長的憂思被一縷一縷地拔出來,化作淡淡的輕炯,隨風、像雨,又似霧般飄散開去,把人引入一個空曠、寂寥、恬美的藍色世界。此時,我感到自己時而如同一顆流星,劃過蒼茫浩瀚的宇宙,留下稍縱即逝的光亮和輝煌,詮釋著片刻的絢爛和永恒;時而如同一葉扁舟,孤苦零丁地漂蕩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上,就那樣,漫無目的地搖啊搖,漸漸地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
脆亮柔美的樂音,跌宕起伏的曲調,似久別情人之間的互訴衷腸,似臨別時慈母對孩子深情凝望的眼神,似游子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一點一滴敲打在我紛亂的心坎上,牽扯出些許的憂傷和哀婉,藍藍的,淡淡的,薄薄的。
夜空,宏大而深邃,訴說著歷史的悠遠和滄桑。喜歡就這樣靜坐在窗前冥想,如老僧入定般凝神:點一支香煙,呷一口香茗,沐浴在徐徐的晚風中,安坐著觀小遠處熱鬧的街景,任思緒隨著悠揚的樂曲飄蕩起伏。對似水流年的回望、對未來前途的憂慮、對短暫光陰的喟嘆,等等,一起如澎湃的潮水涌入胸膛,快要將人窒息。
這世界,有太多的誤會來不及解釋,有太多的幸福很想擁有,有太多的功名利祿想去追求。但是,這些就像是只斷線的風箏,越是想抓住,它就隨風飄得越高,讓你望塵莫及,以致傷心欲絕。其實,既然努力了,奮斗了,無論結局如何,理應無怨無悔。如果捕捉不住它們,那還不如舍得,不如放下。
夜已深沉,路已清冷。望著窗外的漆黑,睡意全無。心,經過藍色樂曲的沉淀,變得更加純凈和釋然,那一抹淡藍色的憂傷早已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