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辦理出國境證件的人數再次出現了井噴現象,又有不少人出境旅游。據統計,2010年出境旅游人數達5700萬人次,同比增長5%;出境旅游花費550億美元,同比增長14%。擁有驚人消費能力的中國內地游客,2010年成為英國和法國第一大旅游消費群體。中國還緊隨俄羅斯之后,成為全球第二大境外消費國,且是全球境外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
伴隨著我國居民出國旅游人數大增,大量的高端消費流失在境外。形成了國內消費不足與境外消費猛增的巨大反差。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并加以應對,創造一個更加好的消費氛圍,加大力度引導這一群體的消費行為。使高收入居民手中的錢盡量花在國內。為促進消費增添份額。真正由制造大國向消費大國邁進。
應該說,近年來各級政府和部門想方設法,出臺了眾多刺激消費的一系列舉措,國內消費環境趨于完善,絕大多數商品的質量、品種、價格等與國外同類產品幾乎相差無幾。但仍然吸引不了我國高收入者的青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深層次的。
一是高收入者群體擴大,其購買力已接近或超過一些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現階段出國旅游的中國游客中,很大一部分是高收入階層。這些人的消費能力比較強。追求世界名牌,對奢侈品消費意識不斷提升。
二是同類商品國內價格貴于國外,在國外能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據反映,很多同樣的商品在境外比大陸還便宜。如一雙耐克或者阿迪達斯的中國產旅游鞋,正價產品動輒七八百甚至上千。而同樣款式的鞋子,在美國的一些大賣場上,只需要三四十美元,折合人民幣也就兩三百元人民幣。如果再考慮國內外的收入差距,兩者之間的價差則更大。
造成價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內對進口奢侈品多年來實行高額關稅,個別商品則加征特別消費稅,導致進口奢侈品價格大大高出周邊國家、地區和歐美市場。加之國內消費稅和境外退稅的存在,造成了同樣的商品在中國的價格遠高于國外價格的現象。據了解,除進口關稅外。還需海關檢測、進店檢測等環節,銷售過程中還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這使得國內奢侈品的價格一般會比原產地高出至少三分之一,也致使中國大多數奢侈品購買力流向了境外。因此,消費稅等造成了同樣貨品在中國的價格遠高于國外價格的現象。導致不少人愿意國外購買所需商品。
三是國外商品質量可靠放心。產品的正宗和多樣化也是人們去境外購買奢侈品的主要原因。對于品牌原產地的信賴促使多數人在國外購買奢侈品,可以買到放心來自正宗廠家的世界名牌產品。
四是境外商家抓住商機,提供了便利的購物環境。據了解,目前銀聯卡可在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韓國、德國、意大利、美國、埃及等國家或地區取現或消費。境外購物如同在國內的方便條件。擴大了消費空間。
五是高收入者的炫耀性消費使他們愿意高價購買所需商品。對高收入群體而言,購物本身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購物是為了讓人知道自己有能力消費、消費得起。這和西方世界的務實消費觀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六是國內缺少世界名牌產品。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缺乏知名品牌,主要為他人貼牌生產,目前生產的大量商品在國外還是作為“低檔貨”進入零售終端。與歐美相比。我國雖然有許多著名的品牌,但仍然沒有構成世界級的奢侈品,例如茅臺酒、龍井茶等。由于中國國內名牌的競爭力不夠,品牌沒有樹立起來,導致為數不多的國際品牌獨占高端商品的鰲頭。
七是人民幣加快升值使境外旅游購物變得更為便宜。自2005年7月啟動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超過20%。人民幣升值使外出旅游購物的成本降低,意味著用同樣多的外幣可以買到更多的外國商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人在國外的消費。
長期以來。一方面多數人認為國內消費能力不足。消費需求呈結構性疲軟,另一方面卻是中國出國的游客成為令世界驚異的采購狂;我們一方面努力擴大內需,想方設法吸引消費,另一方面是中國人富裕階層并不被國內大量的促銷舉措所吸引,而是將眼光投向國外。這一反差表明什么?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反思一下我們現有的消費氛圍,有助于下一步的促銷舉措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應該說,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境外消費國和境外消費額增長最快的國家,表明中國居民熱衷境外消費。說明逐漸富起來了,消費能力有了大的提升,對出境旅游需求的增加,正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享受。但是,在體現出這些正面因素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反思與啟示。
一是如果能在拉動外需的同時,兼顧內需,將部分居民在境外的高消費轉化為境內的消費,對于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會更有益處。目前中國人均GDP已達超過4000美元左右,按照國際經驗。正處于消費規模擴大、消費升級的重要階段,尤其是富裕階層存在著對高檔商品飛速擴大的需求。因此,應適應新的消費變化,調整現有相關政策。
二是市場秩序仍需大力整頓。多年來,不少商家借春節等銷售旺季的時機,大搞虛假的促銷活動,“一刀子把游客宰死”、“一錘子買賣”等仍較普遍,把游客堵在門外的情況屢見不鮮。相比之下,境外商家都能抓住中國春節的巨大商機,迎合消費需求,大力進行促銷。這種反差不僅影響了一個地方、一個企業的利益,而且也降低了刺激消費的效應。這種短視行為、因小失大的做法,希望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三是消費環境仍需大力凈化。近年來,盡管國家加大凈化消費環境,但仍有一些問題影響消費品市場的正常運行和協調發展。假冒偽劣的商品和服務充斥市場,損害消費者權益,甚至危害人的生存,使得人們不敢放心消費。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已引起全球關注;此外價格欺詐、行業壟斷、強制交易等等行為不僅影響消費者權益,也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當務之急是面對每年數千萬游客在海外采購的事實,我們如何采取措施創建一個讓中國富人在國內花錢的良好環境,與其任由他們將錢花在國外,不如設法留在國內。雖然把高檔商品消費留在國內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這對于擴大國內需求帶動整個國內市場的繁榮都是有推動作用的。這對于我國企業樹立品牌意識是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
首先,作為生產廠家是要考慮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高檔商品品牌。出口企業要積極改變過去那種單純以低廉價格取勝的形象,更多的依靠科技技術、研發設計、品牌質量和綜合服務占領導的市場,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大力整合出口企業,創建中國名牌、中國出口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努力打造世界名牌。
其次,有關部門應考慮降低有些商品的進口關稅。高稅率僅是消費外流的一個方面。想要降低國內外品牌的差價,促進國內消費,還需要整個經營環境的改善。可考慮適當降低化妝品、高檔手表等商品的相關稅率。促進有國內需求的高檔商品增加進口,將部分境外消費轉化為境內購買,擴大國內市場的銷售收入。不如調整政策。降低奢侈品稅率,將大部分購買力留在國內實現。更何況關稅和特別消費稅稅率下降,不僅有利于增加進口,減少貿易順差,還可以擴大國內消費。
要進一步開放市場,引進競爭,打破壟斷,引導國際名牌降價。同時,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商品質量,樹立消費信心。
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已成為當務之急,經濟可持續發展仍需依靠消費的支撐。我們除了關注國內消費外,還要研究富裕起來的中國居民的消費需求變化和發展趨勢,探討如何使境外消費熱變成國內消費。如果我們的消費政策和消費環境能達到或接近境外水平,相信多數消費者購物是不會選擇“舍近求遠”的。因此,要想方設法把巨大的消費潛力在國內充分發揮出來。讓中國人的錢為中國經濟發展助一臂之力,使其更好地發揮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