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高爾夫迷。球場上的每一次揮桿前,他都會認真地觀察草皮狀況、丈量球與球洞的距離,任何—個細節都不會放過。他深諳高爾夫球之道:“這項運動不僅僅是一次次完美的揮桿,更重要的是運用戰術,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調整心態,不能因開出一個壞球而喪失信心,更不能因急于成功而不顧周同環境。”在他目艮中,工作、生活和打球一樣,目光放長遠。細節之處用心,就會比別人領先一步。他就是顏志榮,安利大中華總裁。2011年7月8日,顏志榮先生第一次到訪濟南。一米九的身高讓他看起來頗為挺拔、儒雅,而淡定從容的言談更讓人倍感親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顏志榮先生與本刊記者一起暢談并分享了他的工作與生活感悟。
回家的感覺
2011年7月8日上午,第—次來到濟南的顏志榮在當天敝的第—件事情,就是專程趕往曲阜拜祭孔子以及顏廟。作為—位在海外出生的華僑,顏志榮對儒家文化有著天然的認同感。
“我去了曲阜,感覺很好。”顏志榮告訴、記者,當導游在孔廟里講孔子故事的時候。他回想起自己幼年曾經接受的儒家教育,親切感油然而生。
“接下來,我們又去了顏廟,在那里我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作為顏姓人,到底我和顏回有什么關系呢?”顏志滎說,在祭拜、獻花過程中,自己一直都在思索這個問題。等到結束參觀,返回車上后,他趕緊給遠在國外的妹妹發了條短信:“以前父親給我們講的故事中,我們的祖先到底是誰呢?”
妹妹很快就回復:“你忘了?是顏回。”因為顏志榮看不懂中文,妹妹寫了“顏”字后,“回”字使用了拼音,并用英文解釋成回家的“回”——Come Home,“回家的感覺真好!”
CITYIN:您剛剛參觀完孔子故里,而“以人為本”是孔子及其儒學思想對人類作出的杰出貢獻。那么在安利的企業文化里,是否也有這樣的內容?
顏志榮:安利身處直銷行業,這個行業是人和人之間一種直接的銷售,一種直接的交流溝通方式,所以,整個直銷行業特別重視和需要的就是人才,人的品質必定會影響我們會不會成功。
這兩天在濟南,我通過參觀、跟公司員工、管理層交談,深切體會到濟南人的文武雙全。人的因素,決定了這個城市的魅力。同樣,人的因素,也決定了一家直銷企業的成敗。安利在山東的成功,更加證明了人才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安利公司有一支非常龐大的營銷人員隊伍。在山東地區,這樣的營銷人員數字是十萬。我們跟營銷人員是一種伙伴或者說戰友的關系。從產品的研發到生產,到物流,再交到營銷人員手上,由他們去與客戶面對面溝通和服務,他們是我們很重要的產品流通渠道,我們非常珍惜這個渠道。許多營銷人員一開始選擇安利事業,可能希望在經濟上有所改善和提升。但最終他收獲的不僅是財富,還有個人素質的提升、家庭的和諧、溝通的技巧,甚至他對生命意義的嶄新認識。
CITYIN:孔子曾經說過:“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從中可見先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體現出一定的環保意識,那么安利公司作為國際知名企業,是如何看待環保問題的?
顏志榮:安利50多年來對于綠色、清潔、環保的追求,已經深深根植于每個安利人心里。安利也把環保作為一項重要的企業社會責任,貫穿到整個企業文化之中。安利壘球誕生之初的第一歙產品叫做樂新的多用途濃縮清潔劑(Liquid Organic Cleaner,簡稱LOC),這款產品因其在配方中只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清沽成分而能夠避免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這就從環保角度出發的。另外,紐崔菜依托自有的天然有機農場,進行“從種子到成品”的壘程質量管控,涵蓋了從植物種子選育、有機種植、采收加工到產品研發、生產,甚至銷售、售后服務務等整個生產經營鏈條。同時,安利在中國的物流中心從倉庫建設到設備采購應用,都是運用清潔能源,推行無紙辦公。2009年,我們采用的利用廢棄物材料填充的創意,每年即可節約資源成本二十多萬元。
其實,我們的環保意識已經遍及公司運營的每—個細節,我們的電腦資訊部通過應用虛擬化服務器設備,整臺服務器主機,每年能節電57萬度;分區分時控制照明,減少63.7%的用電,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CITYIN:我們知道,安利公司一直不遺余力地支持慈善事業,直1995年進入中國以來。其公益善舉也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共榮獲各類嘉獎1800余項,如曾三度榮膺民政部“中華慈善獎”。您對于慈善事業是如何看待的?
顏志榮:從安利的兩位創辦人開始,安利就堅信企業不僅僅是為了盈利,而是要幫助社會、家庭和更多的人獲得成功和幸福。所以只要是安利市場所及的社區和覆蓋的人群,我們都會盡已所能地開展促進和諧和提升融合的公益項目。我們的創辦人之一杰·溫安洛先生更是為袋們做出了表率,他將自己90%的財產都放到一個慈善基金里面。如果我們有這個能力,應該做得更多。
CrfYIN:您是—位高爾夫球運動的高手,如何理解自己的事業、家庭、休閑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顏志榮:一個人需要被很多支柱支撐,包括家庭、朋友、健康、工作、興趣等。這些支柱撐著你的時候,你就容易去轉移和分散壓力。當你碰到一些挑戰時,你要有其他的支柱來支撐著你,幫助你克服這些挑戰和困難,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個支柱我們都需要去經營它,把它做好。
有很多人問我,在工作上碰到壓力的時候怎么辦?我覺得每個人在工作上都需要去面對各種不同的問題,所以肯定會有壓力。但有壓力不是件可怕的事情,重要的是我們怎么樣去管理壓力。我經常跟員工和同事們講,不要怕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