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當人們躺下休息時,如果沒有枕頭墊在頭下,一定會感到很不舒服。這是由于人的生理機能的需求。但在中國古代,枕頭是有很多講究的。
藥枕:床頭的“保健良醫”
人的睡眠時間,約占生命的1/3,也就是說,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枕頭上度過的。所以,如何利用枕頭來為人類的健康服務,自然也就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那么,能否利用枕頭來治療某些疾病(特別是頭部疾病)呢?長期的實踐證明,這個設想是可行的。因而,各種藥枕就相繼出現了。人們在枕內放入有針對性的藥物,來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特別是慢性疾病。例如,有一種磁石枕,把磁石鑲到木枕上,可以“明目益睛,至夜可讀細書”(《遵生八箋》)。
古代最著名的一種藥枕是“菊花枕”。枕著菊花枕睡一夜好覺,次日清晨頭腦清醒,精神飽滿。菊花性微寒,入肺經、肝經,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等作用,常治頭痛目赤、肝陽上亢的頭眩目昏等癥。《本草綱目》中說它可以“作枕明目”。還有一種把菊花同苦蕎麥皮、黑豆皮、綠豆皮、決明子混合做成的“明目枕”,據說可以“至老明目”。民間有單用苦蕎麥皮作枕的,因為它氣味甘苦,溫有微毒,對肝陽上亢、風熱一類的頭目癥不無好處。而流行不甚廣的綠豆枕,往往效果較好,《本草綱目》中也說綠豆甘寒無毒,“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
警枕∶耳邊的提醒“秘書”
枕頭不但可以治病,還可以報警,所以古人又有“警枕”。警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力學原理制作的,另一種是從聲學原理悟出的。從東漢學者蔡邕的《警枕銘》來看,警枕至少在漢代已經普遍流行。《范太史集》中說:“司馬溫公以圓木為警枕,少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這是根據力學平衡的原理用木料制成的一種圓枕,實際上就是一個球。當人僅是躺下休息還未睡熟的時候,大腦里還保持一個興奮點,以支配人的頭部在木球上保持平衡,一旦睡熟,興奮點就消失了,頭就失去了平衡,從警枕上滑落下來。在軍事上還有一種代用枕,即用牛皮制的箭套,古稱“矢服”。據宋代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古法以牛革為矢服,臥則以為枕。取其中虛,附地枕之,數里內有人馬聲則皆聞之。蓋虛能納聲也。”
冷暖枕:綠色環保的“空調器”
在藥枕、警枕之外,還有一種瓷制的冷暖枕。這種瓷枕里面是空的,有一個注水口。人們夏天睡覺時,在瓷枕中注入新汲的涼水,枕上放一塊枕巾,睡時就會感到舒服得多。同樣,有人冬季睡眠覺得頭冷時,可在瓷枕中注入熱水。
古人除了藥枕、警枕、冷暖枕之外,還有各色各樣的枕,如琥珀枕、桃花石枕,珊瑚枕等。至今,民間還流傳一種“耳枕”,枕的上下左右前后是相通的,故又可稱之為六通枕,枕著既涼快又舒服,而且不妨礙聽覺。古人對枕頭曾有種種傳說。據說,把麝香放在枕頭內可以不做噩夢。明代還有記載說,有人曾挖掘出一種古代的瓦枕,里面裝有機械,人枕上可以聽到準確的報時聲,叫做“諸葛武侯雞鳴枕”。當然,這些傳說未必完全可信,但反映了人們寄托于枕頭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