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解說】
詩言情,思念類詩歌便是詩中的一朵奇葩。當我們客居他鄉時,當親人羈旅時,思念就會幽幽地滋生出來。詩人常借助某一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千里明月寄的是相思;啼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直到滿口是血的杜鵑,“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更將其叫聲的凄怨哀傷化作游子的鄉愁鄉思;“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南來北去的鴻雁又牽動了多少旅人思鄉懷親與羈旅之悲。
除了思鄉之外,對遠方的愛人或親人的思念在思念詩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古詩中常常借“紅豆”“蠟燭”或者“流水”等意象來表達自己對遠方愛人或親人的思念。詩中還常用到雙關的修辭手法,比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中的“晴”通“情”;“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中的“蓮子”通“憐子”,是喜歡你的意思;李商隱的《無題》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絲”則是諧音“思念”的“思”;“柳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柳”就是諧“留”。諧音的運用,不僅讓詩歌具有含蓄美,同時也將詩人的感情和美麗的景色聯系在一起,做到情景交融。
此外,還有一種很特別的形式,即以“思念美人”為內容,實則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惆悵之情。如屈原的《離騷》中“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詩歌展示】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達標練習】
1.詩中第一句“海上生明月”是寫景,在本詩中有何作用?
2.中國古典詩歌講究語句精煉,因此常會省略部分字詞“不堪盈手贈”,詩人想要贈與對方什么呢?表達了詩人什么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