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人才培養,就是對人才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從一般意義上來講,高校培養的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人才。創新型人才不僅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還是充分發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對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較大貢獻的人才。因此,必須從高校的實際出發,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 人才培養
21世紀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才,培養具有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本科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和基礎,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創新是建立在知識傳播、轉化和應用的基礎之上,而這又扎根于教育基礎之上,無論是知識創新還是科技創新,均離不開高等教育對他的支持。因此,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一、何為創新型人才培養
所謂人才培養,就是對人才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從一般意義上來講,高校培養的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人才。創新型人才不僅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還是充分發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對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較大貢獻的人才。因此,必須從高校的實際出發,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從現實情況看,高校體制改革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經過幾十年建設,我國高校自主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體制和機制方面還需不斷完善。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必須建立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機制。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遇到的困擾
目前,我國高校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還處于萌芽階段,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創新意識都比較淡薄,因此,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擾。
1.國際國內的差距較大
社會制度的不同導致了經濟發展不平衡,國際高校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力度較大,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而國內高校僅是從思想上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而沒有真正付之行動,這樣拉大了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差距。
2.缺乏創新毅力
興趣是創新的老師,毅力是完成創新的根本。目前,雖然有很多大學生已經意識到了毅力在創新過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在實際運作中出現了虎頭蛇尾的現象,最終放棄了追求。
3.缺乏創新思維和觀念
許多大學生對現在的教育產生了很多的不滿情緒,出現了牢騷滿腹、唉聲嘆氣的現象,對將來的信念、目標和價值取向產生了動搖,因此,大學生安于現狀,不再愿意去考慮未來的事情。
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途徑
前教育部長周濟說:“中國高等教育必須吧高質量擺到更較重要的戰略位置,以培養創新型人才和推進高水平科技創新為大學的主要任務。”在21世紀,大學是國家的脊梁,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轉變觀念,樹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觀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主義市場日趨完善,競爭愈演愈烈,因此社會對創新性人才培養的要求勢必越來越高。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必然要發揮其重要性,不僅要傳播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所以高校要建立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機制,必須要轉變觀念,把具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思維作為對人才基本素質的內在要求。思想觀念的更新,將為素質教育全面的推進和重點的落實提供科學的指導。在創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人是主導因素,要注重以人為本,強調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關系,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真正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位。
2.更新方法,調整課程設置為了使教學內容適應時代要求
在培養目標的選擇定位上,應充分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才能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因此,加大基礎教育的內涵延伸和外延拓展,調整課程設置顯得尤為重要,必須精簡陳舊落后的課程內容,增加現代科技基本原理,介紹學科的新發展、新成果,拓寬專業面。在教學方法上變“滿堂灌”為“啟發式”,激勵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的創造性發展注入了活力和生命力。通過強化本科專業知識結構的設計與建設,加大重組力度,壓縮總學時以及必修課學時,增加選修課比重,增強課外素質拓展和創新實踐,真正尊重學生的個人愛好和天賦,實現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必須提高教師的育人意識,提高教師的教育使命感和責任感。師資隊伍和創新團隊是創新體系的兩個重要指標,在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的支持方面應該定位明確、層次清晰,才能使創新人才培養沿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聘請老專家、激勵青年骨干,造就高水平科研隊伍,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因此,要根據實際,采取各種激勵手段,調動教師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4.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培養體系應能對社會、對人才變化的要求有相對的調節空間,以免造成對培養體系、結構和方式的破壞,影響其操作性。對學生的評價要以促進和激勵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為主導。各高校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通過各種激勵手段,為學生的創新型培養奠定基礎。
5.注重學術氛圍
高校要實行開放辦學,保持與社會的密切聯系,才能減少人才培養方式上的滯后性,把握社會的變化,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允許各種學術思想的充分討論,尊重并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在良好的學術氛圍中,互相學習,大膽交流,共同提高。物理學院就通過教師學術講座和學生學術論壇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崇尚科學的良好品行的形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全力爭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特區,推進學生研究型學習,加強應用實踐型人才的培養。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更是一個全面創新的時代。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造就一代適應未來挑戰的高素質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須擔負的重要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王曉光.基于人本原理的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分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4).
[2]林小艷,談軍.淺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與大學生學習自主性.安徽文學(評論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