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常”思想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范疇之一,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其蘊涵的精華做出符合時代特點的理解、詮釋和吸收,并應用到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與教育之中,對打造一支素質精良、作風過硬、堅強有力的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儒家思想 “五常” 學生干部
一、引言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和悠久的歷史傳承,成為世界文化叢林中獨樹一幟的精神寶庫。理論和實踐證明,儒家思想中的優秀成分是一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一種特殊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恰當地吸收和運用這些資源,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干部作為大學生中的佼佼者,是建立在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領導者,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學校關于學生管理的各項措施的執行者,是教師在學生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其作用不可小視。但是,目前高校部分學生干部在思想意識和工作作風上卻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官本位”意識嚴重,脫離同學;工作作風浮夸,缺乏自我約束;工作能力不強,缺乏規范性;學習成績不佳,理論根基淺;誠信意識淡漠,常常“失信于民”。下面就如何利用傳統的儒家“五常”思想滋潤大學生的心靈,培養和教育學生干部,更好地發揮他們作為學生群體中的領頭雁、排頭兵的作用做一論述。
二、“五常”思想在學生干部培養中的具體應用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調和社會矛盾、規范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范疇之一,是儒家先哲們對各種道德規范進行長期篩選而形成的。經過數千年的繼承和發展,其中所包含的優秀的傳統道德內涵和思想精髓就是儒家思想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五常”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1.以“仁”培養學生干部的愛心
“仁”是五常的核心,是孔子和孟子等人在繼承和發展“親親”、“仁民”、“敬德保民”、“忠厚”等仁愛思想的基礎上概括提升出來的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德范疇和價值取向。“仁”是一種博大的愛心,它要求尊重他人的意愿、促進他人的幸福、關心他人的疾苦,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我們應首先幫助學生干部樹立“仁”的思想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教育他們在工作中要注意三點:一是要團結同學,聽取同學意見,真誠友愛相處;二是要關心同學們的切身利益,幫助同學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難題;三是要以包容和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同學,尊重同學的個性。
2.以“義”培養學生干部的正義感
“義”作為“五常”之德目,是孔孟等人在繼承和發展先秦以前社會中正義、公平、無私等思想的基礎上概括提升出的道德規范和價值取向標準。傳統的“義”是人們內在的一種道德觀念,是行為主體的道德理性原則。它強調主體對他人和社會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并把它內化為自覺的道德義務。而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義”的思想有了新的詮釋,傳統“義”范疇中的“公平”,“正義”的意蘊得到了強化。我們應教育學生干部在工作中做到“義”字當頭,時刻把握好“公平”、“正義”這兩桿大旗,要堅決抵制社會上一些歪風邪氣的影響。尤其在涉及到同學切身利益的情況下,一定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
3.以“禮”培養學生干部的規矩感
“禮”既屬于“五常”又是“四德”之一,“四維”之首。在儒家典籍中,“禮”的含義有廣狹之分。最廣義的“禮”泛指典章制度,一切社會規范,以及相應的儀式節文。荀子說:“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荀子#8226;勸學》)。作為道德規范的“禮”屬于狹義,它被視為全德之稱,最高道德規范。而在現在社會,人們更喜歡將“禮”的原則與規范直接融入到律法當中,使現實社會中的“禮”更具有理性和操作性。在學生干部的培養中,我們既要教育學生干部恪守禮貌待人,尊敬師長,愛護同學的小“禮”,更要教會他們嚴守校規校紀,嚴格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開展工作,令行禁止,有效地調整工作步伐,把握好為人處事的大“禮”。
4.以“智”培養學生干部的求知欲
“智”的原意是聰明、智慧、知識。儒家將“智”列為“五常”之一,就賦予了它以道德意義,使之成為國人重要的道德規范之一。“智”德表現為,明是非、別善惡,它要求人們具有遠見、預見,所要反對、矯正的是人們的愚陋。在儒家思想中,“智”的核心作用是明辨是非善惡,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當代社會中“智”的含義也得到了擴充,知識和科技在其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信息技術和科技水平急速膨脹的今天,我們不但要注意培養學生干部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幫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更要督促他們學好科技文化知識,自覺學習、帶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而優良的學習成績也有助于學生干部樹立威信,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
5.以“信”培養學生干部的誠實
“信”是由“允”、“孚”等范疇發展起來的一個道德范疇,作為“五常”之一,特指誠實不欺、遵守諾言的品德。“信”作為人際交往的行為規范就是誠實不欺,講究信譽,信守諾言。學生干部在工作中,對于發現的同學中的重要問題和情況,及時向老師匯報,幫助老師做好問題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是“信”;對于同學犯得一些小的失誤和錯誤,并不向老師“打報告”,而是積極幫他們改正,給予犯錯誤的同學改過的機會,同樣是“信”,我們應幫助學生干部深刻領會“信”的內涵和精神,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只有這樣,才會使我們的學生工作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總結
儒家的“五常”思想中包含著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多年傳承下來的優秀的傳統美德和寶貴的思想教育資源,對于當代大學生,尤其是學生干部的個人修養、道德品質、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和借鑒價值。充分利用儒家思想中的精華部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將會對推動國家的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和高等人才培養產生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康宇.儒家“五常”的道德優勢及其當代意蘊[J].求實學刊,2007,(3).
[2]譚長福.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探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3]譚長福.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探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4]李暉,李四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儒家思想教育[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2).
[5]劉佳男.儒家人文思想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