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畢業生質量追蹤調查表明,大多數用人單位要求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具有復合型人才的知識和素質。為此,專業通過完善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課程體系、構建有助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來增加學生的復合型知識,通過鍛煉學生運用多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來培養學生的復合型素質。經過多年的努力,培養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的改革和實踐取得了明顯實效。同時,這些改革和實踐可供國內同類專業進行類似的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建環專業 復合型人才 實踐能力
為系統了解和分析用人企業對中原工學院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以下簡稱建環專業)畢業生的反饋意見和要求,2006年12月,筆者對2004年~2006年三年間的128名本科畢業生進行了追蹤調查。結果表明,用人單位對本專業新就業畢業生整體上是滿意的,認為學生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及實際操作能力,但82.6%的用人單位希望學校加強暖通以外知識的傳授,要求學生能夠有效掌握建筑、給排水、熱能、自動控制等專業知識。其中多數施工單位希望學生能夠在工程現場充當項目經理的職責,多數設計院則希望學生能夠在專業對接中更好地與其他專業人員進行溝通,并提出相應專業的設計、施工及安裝要求。總之,大多數的用人單位要求學生具有復合型人才的知識和素質。
因此,為進一步與社會接軌,培養社會所亟需的專業人才,很有必要對加強對建環專業學生的復合知識和素質的培養。為此,筆者通過完善建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課程體系、構建有助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來增加學生的復合型知識,通過鍛煉學生運用多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來培養學生的復合型素質。
一、研究并修訂建環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
基于對學生復合型知識培養的要求,在全國建環專業指導委員會提出的專業培養規格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建筑、自動控制、電氣、給排水、熱能、燃氣、工業空調、經濟與管理、外語、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知識的交叉融合,適當增加專業交叉型課程的學時數,以在現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擴充學生的復合型知識面。如增加《紡織空調除塵技術》、《建筑設備工程施工組織與經濟》、《暖通空調工程設計方法與系統分析》等交叉型課程,并把原有15學時的選修課程改為30學時。
二、優化課程體系
基于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在高校建環專業指導委員會所制定的教學基本要求指導下,對課程設置和課時分配進行研究,優化課程體系,如把專業最核心的課程——《暖通空調》進行了授課調整,把《暖通空調》課程分為空氣調節、供熱工程兩部分進行授課,并參閱推薦教材對授課內容進行了優化組合。這經多年實踐證實符合本校學生實際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題組教師還對課程銜接部分多次探討并確定在更適宜的課程中講授。例如,《暖通空調》課程內的負荷計算等內容放在《建筑環境學》課程講授,并以大作業形式鞏固所學知識;把《建筑環境學》的通風內容放在《通風工程》中講授;把《建筑環境學》中的熱傳遞、濕傳遞放在《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課程中重點講授。
原有的教學計劃中,特色不夠明顯,對培養復合型人才支持力度不高。因此,本次教學改革項目強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特色課程。并注重學生主要素質培養課程的建設,目前具有特色的課程共有2門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6門校級優秀課程。
三、改革課程選修機制
為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及任選課的多樣性,把選修課程歸納為三個方向模塊,每個方向都緊密結合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包含有四門以上的選修課程,學生可依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情況任意選修其中一個方向。這種課程選修機制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助于學生復合型知識的拓展和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三個方向分別為空調節能方向、環境消防方向、燃氣方向,每個方向均有4門選修課程。其中空調節能方向的課程包括:蓄能空調技術、熱泵技術、太陽能利用、建筑節能技術;環境消防方向的課程包括:建筑給排水、建筑防火、建筑防排煙技術、建筑消防工程;燃氣方向的課程包括:燃氣燃燒與應用、燃氣與熱力工程施工、燃氣安全、燃氣熱力運行調節。
四、構建有助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
建立復合型人才培養所需要的實驗教學平臺,構建了“基礎實驗-綜合實驗-創新實驗”三位一體的實驗教學體系,提高綜合型、創新型實驗的比例,進一步加大實驗室開放的力度。從2006年至2010年,共投入350余萬元用于加強實驗室建設,中央與地方共建基金資助的“恒溫恒濕人工環境實驗室”“樓宇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這兩個實驗室主要涉及復合型人才培養所開設的課程中的一些創新型、綜合型實驗。
五、鍛煉學生運用多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在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階段,按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綜合解決工程實際問題,進行鍛煉。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和實際工程項目,并在公開出版的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鼓勵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進行兼職,參與并融入社會,獲取有益的社會經驗。
為了提高專業實習環節的質量,增強建環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在已有的8個校外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又先后在中原工學院南校區建立了鍋爐房、換熱站、冷凍站、圖書館中央空調系統等4個校內實習基地。依托校內實習基地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學生不僅可在校內實習基地參觀,還可以實際操作,尤其是學生可以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依據季節的不同,對中原工學院南區供熱或供冷狀況進行系統檢測和故障分析診斷,進而提出系統優化方案,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六、效果及結論
經過本項目的改革與實踐,適合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學生培養計劃、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及專業建設均取得明顯的成效。2007年獲批河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點,2008年被批準建設河南省高校空調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9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建環專業教學團隊被河南省教育廳批準為河南省省級教學團隊,2011年本校的建環專業再次順利通過建設部組織的專業復評估。同時,在2011年5月組織的畢業生質量追蹤調查表明,用人單位高度認可我校建環專業畢業生所具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復合型特質,并認為本專業的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及實際操作能力,來單位后適應能力強。這表明本項目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改革與實踐很好地完成了預定任務,可供國內同類專業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林,馬愛華,談瑩瑩.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中國電力教育,2011,206(11):19-21.
[2]谷士艷,孫清等.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2):2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