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課堂參與度是影響《會計學原理》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分析了該課程的學生參與基本情況,發現:學生參與度較高,但表現出專業差異化趨勢;被動參與多,主動參與少;師生互動多,生生互動少;課上參與多,課下參與少;主要是存在學生學習動機功利化、師生關系淡漠化、教學方法與教材無法適應等原因;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會計學原理》;調查;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6-0277-02
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常存在重理論知識灌輸輕實際工作能力、重書本知識講解輕案例分析、重專業內容教育輕職業道德教育的現象(朱元午,2007);在教學方法上以講授為主的“滿堂灌”方式,學生上課忙于記筆記,教師處于主動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PPT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主要增加授課內容的信息量而沒有從實質上改變知識傳承式的課程教學方法,甚至多媒體教學卻變成了教材文字的投影,根本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熱情,學習過程的單一化(朱元午,2007;解媚霞,2010)。主要原因是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無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缺乏教學互動,以至形成課堂上教師“侃侃而談”,學生“洗耳恭聽”,課堂沉悶的局面。想要改變現狀,就要把學生看成課程的建設者和高等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模式改革,本文主要討論了現有體制下,大學生課堂參與教育的基本情況以及有哪些重要的影響因素,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加以改進。
一、學生參與該課程的總體狀況
本文對中國計量學院的2009級財務管理專業、2009級國際貿易專業、2009級市場營銷專業、2010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隨機調查,分別獲得25份、23份、25份、22份有效問卷,共計95份。
1.學生參與度較高,但表現出專業差異化趨勢。總體看,“能經常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占30%,“有時主動參與”的為48%,“被動參與”的為18%,“從不參與”的為4%。相對而言,財管專業學生比非財管專業學生在《會計學原理》課堂上表現出更高的參與程度與熱情。這可能是由于該課程對財管專業學生比非財管專業學生重要性不同,學生興趣和重視程度不同,也從曠課情況看出,財管學生曠課(21%,平均曠課0.43節)遠低于非財管學生(52%,平均曠課1.25節),另外,財管學生(30%學生有“十分鐘以上走神”)比非財管學生(38%學生有“十分鐘以上走神”)在有更多的時間集中精力上課。
2.被動參與多,主動參與少;師生互動多,生生互動少。從學生參與教學的方式看,學生將獨立完成作業、參與案例分析和請教問題等作為主要參與手段。學生更喜歡被動地參與到師生互動中來,“當教師在課堂發起討論”時,78%的學生能夠參與其中,而22%的學生被動參與或從不參與;“當教師對全班提問時”,只有7%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回答,“當問到是否對教師的授課內容提出過疑問或質疑時”,超過55%的學生從來沒有過疑問或質疑,“當問到是否有曠課時”,37%的學生曾曠課,平均曠課0.84節,“當問到課堂上專心上課的時間”,75%的學生只有30~35分鐘或更少時間專心參與課堂。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少,如在完成作業和案例分析時,學生之間幾乎沒有進行過討論、評論和交流。
3.課上參與多,課下參與少。學生在《會計學原理》的學習中,主要在課堂上回答教師的提問、案例分析、完成作業以及向教師提問等方式參與到教學中來。但是,在課下預習、復習和課后實踐等方面還做的不好,“當問到該課程課前預習”時,有66%的學生“很少或從不在課前預習”,而“當問到該課程課后復習”時,有51%的學生“很少或從不課后復習”,尤其是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普遍反映實踐操作教學太少。
總之,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課堂上學生不應只是接受者和被訓練者,更應是一個主動參與者、探索者。探索如何提高學生主動地參與度,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上課下互動、課內課外互動的教學氛圍是決定《會計學原理》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二、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的原因分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表現出學習動機功利化、興趣不足等問題。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源泉,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內在動機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但是,“當問到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時”,73%的學生有較低的興趣和沒有興趣,表現為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不足;“當問到對該課程的學習動機時”,49%的學生是為了獲得學分,26%的學生是為未來工作做準備,14%的學生為了考證,只有8%的學生表示有興趣學習該課程,被調查者多數為“90后”學子,由于受到人生價值觀的影響和激烈競爭的外部環境等,導致這些學生更看重現實,多數是為了畢業和就業的目的,來學習這門課程,這勢必影響了學習參與課程的積極性。
2.大學師生關系日漸“淡漠化”。師生之間的關系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86%的學生認為,自己與教師的關系為“非常不熟悉和不熟悉”的狀態。當前隨著不良社會心態對校園侵入,老師上課為了完成指標,學生為拿到學分,師生關系異化成赤裸裸的利益關系,師生情意日漸疏遠,甚至為“零關系”。體現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缺乏應有的尊重、理解、關心和支持,他們之間沒有建立起良性的師生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阻礙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熱情和信心。
3.教師魅力尚需提高,缺乏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的教學方法。教師的魅力大小對于學生的課堂主體參與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該課程上,44%的學生認為教師沒有魅力或很一般。尤其是非財管專業學生有69%的認為教師沒有魅力或很一般。可見,教師魅力不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課程的參與程度。對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只有33%的學生認為教師重要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的教學方法。另外,有62%的同學認為,教師存在過度使用多媒體,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度。
4.教材選用與考核方式尚不足激勵學生主動參與。30%的學生認為教材難度大、缺乏趣味性或案例引導,沒有相對合適的教材約束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現在多數會計類教材側重對會計知識的實用性講解,而缺乏對傳授會計知識有啟發的趣味性案例,這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教材的選用。另外,對于課堂考勤方式,62%的學生認為點名、提問、作業完成率這樣的簡單考核方式“不夠好”,應增加對主動參與教學的考核。
三、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建議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參與興趣,培養參與意識。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和人生價值觀的“去功利化”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語言導趣、設疑引趣、實習情景模擬等多種方法,會計學原理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也有條件實施多種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培養參與意識。同時,把學生參與課堂的情況作為最終成績的一部分,詳細地對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登記,定期進行評分,加以公布,強化學生參與意愿。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學校應采取改善師生關系,將教師從喧鬧的社會活動中拉到課堂,使他們更加關注教學工作。作為教師,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不斷地充實、提高自身的知識修養,用自己廣博的專業知識去征服學生,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要尊重、信任學生,與學生坦誠相見,關心學生的職業發展,多參與學生課外科技競賽的指導,與學生建立廣泛的聯系,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
3.提升教師自身魅力,不斷完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增加對學生參與課程的吸引力。自身魅力來源于個性和淵博知識,因此會計教師應形成出具個性的教學風格,例如把會計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通過身邊的發生生活事件,通俗地把枯燥的、沉悶的會計知識講解出來。應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熱情,通常可以圍繞設計好的案例或者實習內容,以分組方式組織學生課下準備,課上以答辯方式進行討論發言,其他學生給予打分評價,使得多數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案例或實習環節中來,在合作學習中培育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能力。
4.允許學生參與,選用適合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教材。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在選擇教材時應在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的基礎上,采用能體現出理論與實踐結合、穿插生動案例的有助于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教材。
參考文獻:
[1] 朱元午.關于財會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7,(3).
[2] 解媚霞.項目教學法在《財務會計》課程中的運用[J].財會月刊,2010,(3).
[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