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價值是文化的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既是一種文化自覺,也是一種價值自覺。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到“興國之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的高度,并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因此,如何深化對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命題的研究,就成為廣大理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中國特色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6-0229-02
價值是文化的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既是一種文化自覺,也是一種價值自覺。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到“興國之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的高度,并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因此,如何深化對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命題的研究,就成為廣大理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實際上,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直都是理論界研討的熱點。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推進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更好地凝練和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應該從理論上正確認識以下問題。
從價值觀分化與整合的邏輯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價值觀的分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的現實語境?,F代社會生活最為顯著的特征是分化。所謂分化,是指事物由同一性、同質性向多樣性、異質性的演化過程,而社會分化所指認的就是社會各領域從“合一”走向“分離”且指向不同價值的歷史歷程。因此,社會分化不僅體現為社會領域的相對分離,也體現在價值領域的分化上。誠然,分化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標志,但是過度分化或分化過度就會成為社會問題滋生的溫床。就當代中國而言,隨著社會分化的加劇,中國已經進入了矛盾和問題的凸顯期,實際上,在這些社會現象背后所隱藏的深層問題,是由價值分化乃至價值沖突所引致的價值共識危機。
價值觀的整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功能指向。價值觀的過度分化也呼喚價值觀的整合。需要注意的是,相對于剛性的“強”的社會整合而言,價值觀的整合是一種柔性的“軟”整合,是在對社會核心價值理念達成共識基礎上的一種認同性整合,這就必然要求一個社會擁有能夠為其成員共同認可并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核心價值體系。一句話,沒有價值體系,就沒有可以再生的社會集體。事實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在應對經濟體制轉軌期中國社會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特別是價值共識危機的基礎上而提出的凝聚人心、引領各種社會思潮的強大價值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社會主義”價值共識的重塑,它不僅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判斷是非得失、作出價值選擇提供了一個相對統一、比較可靠的價值標準,也有利于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共識。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形成共同信念;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共同理想;堅持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形成共同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共同規范。
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高度去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社會主義“價值”在意識形態層面的展開。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作為“被意識到了的存在”,是“與物質前提相聯系的物質生活過程的必然升華物”。正是在把意識形態理解為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思想體系的這個意義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化的思想體系”和“觀念形態的國家機器”,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體現著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表達著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理念,引導著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決定著整個社會價值體系的總體特征和基本方向,從而也是整合并引領社會主義社會多樣化價值取向的核心價值理念。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真正自覺。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和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依然是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作為中國社會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主流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自覺反思,也是人們認同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論根據,更是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的“精神的太陽”。當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它不同于馬克思所批判的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這個“精神的太陽”,因為后者無論“照耀著什么事物,卻只準產生一種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相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精神的太陽”必然會“閃耀著無窮無盡的色彩”,因為它是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形成的社會共識。
從中國特色的方向去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彰顯“中國特色”。事實上,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核心價值體系都與本國的文化土壤、時代背景聯系在一起。20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非洲國家的社會主義信念都含有本國傳統的內容,如加納總統恩克魯瑪所倡導的“非洲式社會主義方案”就是以非洲的鄉村秩序為前提的。當然,基于當代中國的特定歷史語境而提出并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要彰顯“社會主義”的價值意蘊,而且力圖凸顯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突出“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然是在中西古今各種價值觀念的碰撞與融合、沖突與消解、傳承與超越的歷史過程中自覺建構起來的。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主義這一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贏得了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它并沒有拋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卻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睆纳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方向來看,它本身意味著一種現代價值觀念的生成?!艾F代價值觀念在一定的國家、民族的傳統中生成,但并不是自然生成的,而總是與傳統的和現行的價值觀念相沖突、相斗爭中生成的。這樣一種生成過程實際上是一種觀念上的革命?!钡?,“相對于世界的存在、現實、事物的既有狀態而言,價值現象具有某種超越的性質,它是產生于現實和實踐,又高于現實的現象。要準確地把握價值現象的本質和特征,就必須深入全面地理解人類的生活實踐,實事求是地考察人類生活實踐的表現和邏輯,才能得出科學有效的結論?!?/p>
由此可見,生活實踐是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路徑。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史,就是致力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探尋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偉大實踐。在價值本質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依此看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無疑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