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究竟怎么選?別人的經驗、外國的經驗我們都看過了,最后,還是來聽聽專家的意見吧。
/專家團成員/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兒所長 孫宏艷
1997年成都高考狀元、旅美先鋒音樂人向亦裴的父親,竹笛演奏家向曉東
成都金沙小學教師 劉玥廷
新型家教#8226;存在即合理
《成都女報》:對于外語口語、高爾夫這些有別于傳統家教的家教,您持什么態度?
孫宏艷:作為家長來說,肯定是希望孩子能有所提高,希望孩子的人生更豐富,所以現在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在藝術修養方面下功夫,這種做法是比較積極的,而且家庭的經濟條件可以承擔一些相對昂貴的家教費用的話,我覺得是一個好的趨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客觀地思考,不要偏離了主軌道。
《成都女報》:您認為目前國內家長在給孩子請這類家教的時候,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孫宏艷:一是強加太多自己的意愿,孩子可能喜歡吹笛子,但是大人覺得彈鋼琴好,孩子就只能學鋼琴;二是加入大人的功利性,其實孩子是不懂的;三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是成績最好或者說比較好的。
《成都女報》:您認為這種家教有必要嗎?
孫宏艷:這個要看家長和孩子個人是否需要,不是說硬性規定每個人都要去學,當成興趣愛好培養很好。問題是現在很多家長把這些藝術修養方面的培養和學習變得很功利化,比如說考試加分啊之類的,這樣對孩子會產生壓力,逼迫孩子去學,這樣就不太好了。
選擇家教#8226;準備很關鍵
《成都女報》:如果您想要給孩子請一個這種新型家教,您認為正確的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孫宏艷:我覺得最主要的是需要有3個方面的評估。一是家長的心態,你請家教的目的是什么?想到達到的結果是什么?而且這種評估也不是一次性的,是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去調整。二是對孩子的評估,藝術和其他特長方面是需要個體有更多的天賦,很多家長認為有付出,肯投資,能陪學,就一定要孩子有優異的成績回報,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三是對教師的評估,作為家庭教師,TA是孩子身邊非常重要的人,有的時候TA做人的態度這些方面甚至要比TA的教學技術重要得多,因為TA影響孩子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是關乎孩子未來人格的。我家小孩也曾經跟一個老師學習英語,這個老師專業能力很厲害,頭銜也很多,但是特別嚴厲,每天要求會10個單詞,如果下課前默寫錯2個以上就要得到嚴厲懲罰,結果搞得小孩被嚇到了,明明都會,最后就只記得2個了。
向曉東:如果說請音樂方面的老師,我覺得一定要特別注重老師的教學水平和為人處事,要專業水平比較高的,家長不要把經濟賬算得太細,因為好老師肯定比較貴。
劉玥廷:合理安排孩子的課余生活就至關重要。首要原則是保障正常的學校學習時間,必要的休息時間,充足的睡眠,充分的運動和閱讀時間。第二個原則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尊重孩子的興趣,才能有效推進素質教育。選擇興趣活動之前,家長和孩子可以去課堂上看一看,旁聽一下,可以和家教老師接觸下,抓住孩子的興趣點,親子商量著來選擇課程、老師和時間表。這樣才能讓孩子持久地學習下去。
家教過程#8226;寬容能解決大問題
《成都女報》:如果在請家教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孩子消極抵觸,家長應該如何理性處理?
孫宏艷:很多家長覺得,既然是按照小孩的興趣愛好給他選的家教種類,那么TA就應該有持久性。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有的小孩學鋼琴,學了一個月之后就不想碰鋼琴了,這是小孩的年齡特點導致的,很正常。雖然TA有變化,但是很多已經學過的東西是儲存在TA大腦中的。不要盲目地逼迫,要認清孩子興趣不穩定是年齡特點。
《成都女報》:一些國外的教育理念逐漸傳到國內,您怎么看待不同教育理念的沖突,以及在給孩子請家教時,遇到洋外教的情況?
向曉東:我講個故事,就是向亦裴在國外讀書時,曾經有一次學校要求學生都寫一篇論文,要參加一個會議,但是因為這個學科比較枯燥,向亦裴就自作主張沒寫。去參加會議時,別人都有論文,他沒有,他一下子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就跑到老師那里跟老師認錯,但是當時老師的反應讓我很吃驚,人家說這不是你對不起我們,是我們對不起你,竟然讓你覺得在學習這個專業的時候感到枯燥,肯定是我們的課程安排或者教學存在問題,然后就針對向亦裴的情況,開始研究教學內容,是不是存在問題。這個故事說明,其實外國的教育理念也有好的地方,也有人性化的一面,所以不要太擔心說發生沖突,水火不相容。
劉玥廷:只要經濟允許,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教育觀念,認識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人,學習標準的英語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國外的兒童學習方式和國內孩子的學習方式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孩子的天性喜歡玩,很容易認為國外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玩,對現在的學習生活產生抵觸情緒。家長可以事先和外教溝通好,盡量不在這個問題上進行強化。引導孩子了解國外的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學習國外好的東西,同時也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好的東西繼承下去。在現有環境下,做到中西合璧的完美效果。
家校矛盾#8226;家教是學校的有益補充
《成都女報》:雖然請了家教,但是也有很多孩子似乎成績上達不到家長的要求,這個矛盾如何調和呢?
向曉東:我侄女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她媽媽老讓她考試必須要考第一,總說怎么成績就是上不去,她就說:“媽媽,你以為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傻子哦!”現在很多家長都覺得大家都是一樣的孩子,怎么別人考試就能考100分,自己孩子只能考80分?怎么別人鋼琴考10級,自己孩子就老是不成氣候?這是個誤區。培養孩子并不是要孩子樣樣拿第一,那樣未免要求太苛刻了,就算是換做家長去學,也不見得能做到這么好,而且何況別人家的孩子又不是傻子,所以在確認方法方式上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家長要調整心態。
《成都女報》:作為校方,您對于家長給孩子請一些非專業課類的家教持什么態度?
劉玥廷:其實請家教對于孩子來說不是壞事,可以在課余時間接觸到新的事物,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我們沒有什么意見,多學多接觸當然是好事。現在的家長很多都有較高的學歷,善于學習各種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時代的脈搏,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再局限在老一輩的經驗基礎上。他們不僅僅只要求孩子成績好,不調皮惹禍,除了學校知識的傳授,家長們會思考如何培養孩子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