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徐金華
茶中名品“碧潭飄雪”創制人
新津徐公茶文化研究所所長
四川省茶文化協會副會長
四川省茶葉學會常務理事
葉形湯色皆佳品 異軍突起徐公茶
愛茶之人不會不知道“碧潭飄雪”,它以其香味、品味、價位聞名于世,稱得上絕品。業內茶客們評:此茶葉似鵲嘴,形如秀柳,湯呈青綠,清澈得葉片可數,水面茉莉猶如點點白雪,青白二色對比,淡雅適度,不僅淳香可口,更有觀賞價值。
畫家黃純堯曾為此茶神魂顛倒,賦詩一首曰:“天生麗質明前芽,清香入骨窨制花,葉形湯色皆佳品,異軍突起徐公茶。” 徐公茶“碧潭飄雪”的創始人,就是人稱“新津活神仙”的徐金華。
茶人徐金華年雖過七旬,卻鶴發童顏,面色紅潤,笑聲爽朗,一身靛藍色唐裝的他頗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結緣茗柯四十余載,在徐金華眼中,茶早已有了自己的生命,品茗猶如欣賞純潔美麗的少女一般,需要一份別樣的心境,“這上等花茶,花朵因人工手擇,潔嫩如雪,自在清芬;發水沖泡,見湯色澄碧,仿佛幽潭;茉花飄忽,浮懸水中,似碧潭飄雪;輕呷細品,齒舌遍香,有綠茶清香味,得茉莉魂。”徐金華呷一口茶,從形、色、味上細細地品鑒了一番碧潭飄雪。
“這茶最開始并不叫碧潭飄雪。”徐金華說。如今蜚聲國際的茶中名品,曾幾經易名。“大家尊稱我為‘徐公’,自然將我窨制的茶喚作‘徐公茶’。后來一些騷客友人品此茶后,十分喜歡,覺得該給它一個雅號。于是大家集思廣益,提出名字‘江潭飄雪’,‘江’字取意‘揚子江心水’,可是這個名字始終缺一絲色彩。后來一位友人提議將‘江’改為‘碧’。因此‘碧潭飄雪’才最終得名。”后有人稱贊“碧潭飄雪”四字:“碧”指茶湯之色,“潭”代指茶碗,“雪”意為白色茉莉花瓣,此“飄”一字既言花浮在水面,又有香飄四方之意,非常恰當的好名。
這氣味馥郁、名稱雅致的茉莉花茶讓文人雅士為之癡醉。一位詩人飲過之后提筆寫下了一首藏頭詩:碧嶺拾毛尖,潭底汲清泉。飄飄何所似,雪梅散人間。
徐金華的茉莉花茶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引得無數文人騷客紛紛吟詩贊頌?“為他花茶著迷的可不僅僅是我們‘人類’哦。”一旁的友人給出了答案。
聚室含英趁月華 親情茶事暖徐家
乾隆皇帝曾說:“臣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中國人歷來有“茶癮”這一說法,能使人上癮的茶必然是有個性特點的茶,那些在香氣、滋味或氣韻上有著獨特之處,一飲便會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茶葉,最容易讓人上癮。
徐金華一生見過無數茶客,可是一只小八哥成為他記憶里最特別的“茶癮客”。徐金華的一位友人,平日喜好喝茶,一天閑來無事,他想起達爾文曾說過,人類的某些嗜好神經和動物相似。“我嗜茶,那我的鳥兒會不會也嗜茶呢?”于是他把自己壺中的茶喂給籠中的八哥。第一次,盡管在茶水中兌了很多白水,可八哥嘗了一口,抖了抖身子,左躲右躲,覺得太苦,再也不肯喝第二口。見此景,友人便把兌淡的茶汁倒在八哥平時飲水的槽里。后來實在干渴難耐,八哥只好喝起了槽里的茶汁。茶回甘的口感讓小八哥漸漸接受了。半個月后,小八哥果然上了癮,每天都要主動向主人討要茶水。有一次主人把不同種類的茶都供給小八哥挑選,它竟然獨愛碧潭飄雪。只要主人將泡好的碧潭飄雪放在桌上,聞到茶香小八哥便著急起來,在籠子里上下雀躍,急巴巴地把嘴尖兒伸出來,甚至咬住茶壺的壺嘴不放。“小八哥早就被碧潭飄雪的香氣給醉了。”友人開玩笑地說道。碧潭飄雪香氣四溢,因其選料和制作過程的精細。“起初只是自窨自飲,自得其樂。”徐金華一直愛好喝茶,并有一幫“茶友”,“當初制好茶后,本來只是給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分享,誰知后來越來越多的朋友慕名前來,‘徐公茶’就漸漸揚名了。”
70年代,徐金華興之所至,決定閑暇之時開始在家自己制茶。因為新津盛產茉莉花,于是擔任幼兒園老師的妻子姚定瑛便從花農那里買下幾斤茉莉花,和丈夫一起在家窨制茉莉花茶。制茶過程從選料到擺放再到烘制都是極其講究的:茉莉應當選桶花為佳,去其青蒂,留下瑩白的花朵;再在盆中將一層茶葉一層茉莉相間碼好,直至盆滿,窨制一夜;最后以柴火烘干。在2008年時,徐金華這項手工制造花茶的技藝已成功申報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時我們在制茶時,純粹是一家人的消遣,并沒有想到這么多。”在徐金華的眼中,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擇花聊家常的畫面,遠比這些榮譽的名號來得珍貴。“每年七八月份剛入伏,妻子趁著幼兒園暑假,便會去買回大量茉莉花。晚飯后,我和妻子就開始擇花,兩個女兒被花香吸引,也主動加入,我手笨,總是會被這三個女人一番‘嘲笑’。”
40年過去了,這些美好的畫面依然刻在徐金華的腦海里,也形成了新津獨特的“徐公親情茶事”。“直到現在,每年入伏之時,我們一家還是會做一點茶,這已經成為我們家族的傳統了。”
徐金華愛茶,可是他絕不單單獨愛茶,他更多掛在嘴邊的是“茶文化”3個字。在中國歷史上,茶與酒一樣,歷來與文化有著不解的淵源。恰巧因為徐金華自身身份的特性,“茶”與“文化”在他這里得到了完美的結合,“我的愿望就是憑借自己的力量向更多的人推廣茶文化,更深入地研究茶文化。”徐金華一生擔任過小學校長、文化館館長、文化局局長,這些工作經歷歷練出了這位老人一身的文人氣質。從1995年成立徐公茶文化研究所到2009年,徐公茶文化研究所落成以來,徐公一直都在潛心研究茶文化。“我晚年最大的樂趣就是以茶會友,以茶謀利不是我的追求。”
愿從杯盞得胸襟 淡雅人生味最醇
“碧潭飄雪”創造的經濟價值是極高的,然而徐金華卻并沒有急于創立品牌。“有人說我傻,有錢不賺,其實只是我們的人生追求不同罷了。”
在有些人眼里,徐金華是個“怪老頭”。10年前,一位商人慕名前來拜訪,徐金華熱情地沏茶招待這個朋友。席間,這個商人看中了徐公茶背后的商機,于是提出想要購入一大批“碧潭飄雪”的想法。誰知話一出口,徐金華竟收起了臉上的笑容。他嚴肅地說:“如果你真的喜歡我的茶,我可以送給你,我不介意和大家分享。如果談買賣的話,再高的價格我也不賣,我不是生意人!”
對于徐金華突然的發怒,起初,這名商人不能理解。經過慢慢接觸,他了解了這個“怪老頭”的脾氣,也被徐金華的人格深深打動。于是,他專程前往新津登門道歉。一來二去,徐金華被他的誠意打動,最后竟然收他為徒,直到現在,兩人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師徒關系。
現在徐金華每天依然很“忙”——忙著招待慕名前來拜訪的茶友,忙著世界各地推廣中國茶文化,忙著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樂趣。最近徐金華生活中的樂趣之一就是用左手寫反字。“閑來無事,我沒事就愛練練毛筆字。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決定用左手試著來寫寫。”不久,徐金華就練就了左手寫毛筆的功夫。“后來我想想,左手寫字不算絕活。”于是,徐金華決心鍛煉自己的左手寫反字的絕活。
今年3月27日,徐金華赴中央電視臺錄制《歡樂中國行#8226;魅力成都新津》節目時,就在舞臺上為名嘴董卿現場演示了自己左手寫反字的絕活。董卿看后不禁贊嘆道:“徐老不僅有獨門好茶,還有獨門好字。”
一生“泡”在茶里,以茶道悟做人之道,徐金華品出了自己“活神仙”的心境。“在和一個朋友閑談時,他說感覺我的幸福指數很高。我總結了一下,我的幸福感來自于‘三好’:人緣好、心態好、性格好。”
林清玄曾經說過:“茶和酒都是為了更深刻的友情而存在的。如果沒有朋友,你喝酒就變成苦酒滿杯;如果沒有朋友,喝茶就沒辦法獲得分享之樂。”徐金華亦覺得如此:“茶,獨飲得神,二人品得趣,我更喜歡一眾友人相聚而品茶。”談話間,旁人都不難感受到徐金華老人的一份超脫之情懷。
生命就好似杯中茶葉,只有透過溫熱簡單的清水才能看出它的美艷。而心智是像水的,干凈的水沏出的是香茗。誠然,清水泡茶時,茶葉總會有上下顛沛,跌宕起伏,就像人的生命總會有跌跌撞撞一樣,但是,只要泡茶的水是清潔的好水,似干凈的心靈,就算經歷苦難挫折,等到最后沉靜的時候,所有人都會嗅到香茗獨有的氣息。
所以,茶道是做人之大道。茶道的第一準則是要用好水。好水是簡單透明的心。
徐金華談婚姻>>>
夫妻相處之道在于和諧
Q=《成都女報》A=徐金華
Q:您的妻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A:她是一位通情達理,賢惠能干的人,可以這樣講,沒有妻子的付出就沒有我的茶文化研究所和徐公茶。借用胡績偉寫的《徐公茶贊》中的一句:“徐公獨創,徐婆神訣。”
Q:您的夫人姚定瑛女士是一名幼兒園老師,聽說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大美人,您是如何抱得美人歸的呢?
A:一個字“真”,真心,真情,真實。
Q:您有一套飲茶之道,那您有沒有一套夫妻相處之道呢?
A:夫妻相處之道在于兩個字:和諧。相處時包容,理解都是很重要的方法,在一些事情上適當地讓,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