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格麗#8226;褒曼被稱為好萊塢“第一夫人”,她曾獲得7次奧斯卡獎提名、3次贏得奧斯卡小金人。在其67歲的生命中,她的個人經歷和影片中的劇情一樣波瀾起伏。
歷經3次婚姻,抗擊乳腺癌,“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演戲。” 英格麗#8226;褒曼的出生和逝世都在8月29日,對于一個終生都在追求浪漫的女人來說,這個結局,足夠浪漫。
父母教會她的事
越禁止,越要愛
嚴格意義上來說,英格麗#8226;褒曼的童年是不幸的。2歲多喪母,12歲喪父,寄養到姑姑家不久,姑姑也離她而去。然而父母的早逝并未給她的人生帶來童年陰影,相反,在英格麗#8226;褒曼很小的時候,父母的愛情故事便給予了她勇敢去愛的動力。
美國作家夏洛特#8226;錢德勒在《英格麗:一部私人傳記》一書中,首次向世人展示了這位影星對愛情和婚姻的真實想法。書中寫道:“褒曼堅信,在這個世界的某個地方,住著她生命中完美的‘另一半’,一旦相遇,兩人會像童話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樣,幸福地白頭到老。”
她終其一生都在尋覓這位完美的“另一半”,尋覓一段“幻想”中的完美愛情——就像他父母曾經經歷的那樣。褒曼的母親費里達#8226;阿德勒是德國人,16歲時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度假時,邂逅了28歲的落魄畫家尤斯圖斯#8226;褒曼。年齡和身份的差距絲毫沒有阻止他們瘋狂陷入愛河,即使受到了阿德勒父母的反對,兩人依舊于7年后終成眷屬。在漫長的7年時間里,父親一直把母親的一枚戒指掛在胸前,并且依靠個人奮斗經營起了一家攝影店。婚后,父母曾兩次經歷喪子的痛苦。直到1915年,第三個孩子平安降生,欣喜的父母用當時瑞典小公主的名字為這個來之不易的女孩取名為英格麗#8226;褒曼。然而在褒曼2歲多的時候,年輕的母親便早早離世。
雖然對母親并沒有過深的印象,但從父親的講述中,褒曼深深體會到了父母刻骨銘心的愛情——愛是世間最重要的,越是被禁止的愛情,越浪漫,越真誠。這樣的領悟在褒曼第一次婚姻前夕尤其強烈。在整理姑姑遺物時,褒曼發現了母親在結婚前寫給父親的信。這些信飽含熾熱的情感,深深打動了褒曼。“我讀懂了少女時代的母親,她和我父親如此熱烈地相愛。”
震驚世界的“丑聞”
始于出軌,終于出軌
褒曼的第一任丈夫彼得#8226;林德斯特倫還有這樣一個名字:英格麗#8226;褒曼的丈夫。他曾經帶給過褒曼“理想的愛情”。初識的約會,兩人在斯德哥爾摩最豪華的大酒店共享午餐,褒曼回憶說:“他發出了邀請,他付了錢,他還有一輛車。”他英俊、勤勉,他讓褒曼陷入愛河。
而大男子主義和“女強男弱”的婚姻噩夢纏上了這對夫婦。事業成功的褒曼在家庭中幾乎是一個沒有任何“自主權”的女人。丈夫包辦了她所有的事情,財政、日常打扮,甚至飲食,并且拒絕了褒曼因工作需要遷往美國的請求。長期分離,兩人的婚姻生活開始產生小裂縫。這期間,褒曼與戰地攝影師羅伯特#8226;卡帕產生了愛情,“他勇敢、智慧、風趣,是一個浪漫的人。”褒曼愛上了卡帕,但崇尚自由的卡帕并不愿被婚姻束縛。這一點,狠狠地擊中了褒曼內心的浪漫因子,她仿佛從中看到自己父母當年那段“被禁止的愛”的影子。
這段短暫的“出軌”以卡帕的戰地殉職告終,然而卡帕曾向褒曼提及到的那個“你應該去找的男人”成為了褒曼的下一個愛情歸宿,他就是意大利導演羅伯托#8226;羅塞里尼。褒曼主動寫信邀約合作,兩人從伙伴逐漸深化為“愛人”,褒曼甚至在沒有離婚的情況下懷上了羅塞里尼的孩子!對于這段愛情,褒曼在自傳中如此回憶:一天,她和羅塞里尼走進玩具店,打算給他的兒子買玩具。羅塞里尼看到一個價值75美元的奶牛玩偶,說:“我想買這個送給皮婭(褒曼的女兒),她會喜歡的。”褒曼震驚了,因為這個玩具正是她想買給女兒卻被丈夫拒絕的東西。褒曼把這個巧合看成天意。
懷著身孕的褒曼與林德斯特倫離婚后,立刻嫁給了那個前夫口中“身高不及褒曼的禿頭男人”,并為羅塞里尼生了3個孩子。當浪漫愛情再一次步入“常規婚姻”,一切的美好突然消失殆盡。羅塞里尼變成了一個“自大、嗜賭、風流成性”的男人,并且在印度拍片時與制片人的老婆“走”到了一起。更諷刺的是,后者也懷上了羅塞里尼的孩子。她的演藝事業也因她和羅塞利尼的婚外情跌入低谷。兩人合作的所有影片都遭遇票房慘敗,觀眾出言侮辱褒曼,好萊塢也對她失去了往日的熱情。失望的褒曼選擇了離婚,不顧羅塞里尼以自殺相要挾,接拍了那部扭轉演藝命運的電影《真假公主》。
《真假公主》讓褒曼的事業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全世界重新接受了這位表演技藝精湛的藝術家,褒曼也因此成為紐約影評人協會和奧斯卡雙料影后。1年后,褒曼再度邂逅愛情,與從事戲劇演出事業的瑞典人拉斯#8226;史密斯結婚。然而,第三段婚姻幾乎成為前一次婚姻的“翻版”,史密斯為戲劇演出奔走在世界各地,兩人經常用電話和寫信保持聯系,而難免也有史密斯“招蜂引蝶”的緋聞傳到褒曼耳朵里。“千里共嬋娟”從來不在褒曼的浪漫愛情詞典里,這段婚姻最終以離異告終。
理想愛情遙不可及
唯有記憶永留心間
進入晚年,英格麗#8226;褒曼患上了乳腺癌。在與癌癥斗爭的過程中,她帶病參加電影的拍攝,并憑借《東方快車謀殺案》一片獲得第3座奧斯卡金像獎(首座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肯定。但浪漫的愛情,卻再也沒有眷顧過她。
在褒曼因患癌癥去世前,她不僅完成了《英格麗#8226;褒曼:我的故事》這部自傳,還仔細整理好了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以留給子女。這其中有她的三件嫁衣,代表她的三次婚姻。褒曼把每一件衣服洗得干干凈凈,用手疊好,然后包在塑料袋里。“每一件都屬于我,盡管很短暫。”無論輿論如何爭議,三段她熾熱追求過的愛情,三個她曾經深愛過的丈夫,都將和她的電影作品一樣,成為她傳奇人生的一部分。褒曼的大女兒皮婭曾這樣回憶自己的母親:“全新的生活向她(褒曼)敞開大門,充滿輝煌和榮耀;熱烈的愛情如此浪漫。對媽媽而言,這些是光鮮、美好的一面。”
1982年8月29日,英格麗#8226;褒曼的第67個生日。前夫拉斯#8226;史密斯和親朋好友捧著鮮花,一同為她慶祝。此時的褒曼已經病入膏肓,她強忍著劇痛款待賓客。當晚,她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