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鈦酸正丁酯溶膠-凝膠法制備了氟硅摻雜的二氧化鈦(TiO2)光催化劑,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分析儀等測試手段對實驗結果進行表征。比較了氟摻雜、硅摻雜和氟硅摻雜的TiO2光催化劑的光催化性能,并對光照條件下氟硅摻雜的TiO2的光催化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氟硅摻雜的TiO2比銳鈦型的TiO2(P25)以及氟、硅單一摻雜的TiO2的光催化性能要高。當氟硅摻雜的TiO2催化劑的用量為1 g/L、pH=7、無極紫外燈為2個、曝氣強度為40 L/min、反應時間為30 min時,50 mg/L的活性艷藍KN-R廢水的脫色率達到了97%。
關鍵詞:二氧化鈦;氟硅摻雜;光催化
中圖分類號:X70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1-2308-03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hoto-catalysis Properties of F-Si-codoped TiO2
RUAN Xin-chao,WANG Wen-jing,ZENG Qing-fu,AI Rui
(Research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430073, China)
Abstract: TiO2 photocatalyst codoped with fluorine and silicon was prepared by sol-gel synthesis using tetrabutyl orthotitanat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V-Vis and IR. Photocatalysis properities about the three catalysts, fluorine doped TiO2(FT), silicon doped TiO2 (ST) and F-Si-codoped TiO2 (FST) had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FST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ST, FT and P25. When the amount of FST catalyst was 1 g/L; original pH value was 7; number of electrodeless ultraviolet lamp was two; aeration intensity was 40 L/min; illumination time was 30 mi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KN-R was 50 mg/L,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obtained could be over 97%.
Key words: TiO2; fluorine and silicon codoped; photocatalysis
光催化氧化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水處理技術。1972年,Fujishima等報道了在光電池中光輻射二氧化鈦(TiO2)可持續發生水的氧化還原反應,標志著光催化氧化水處理時代的開始[1,2]。1976年,Carey等[3]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方面進行了開拓性的工作。此后,光催化氧化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其具有反應條件溫和、能耗低、操作簡便、能礦化絕大多數有機物、可減少二次污染等優點[4],在難降解有機物、水體微污染等處理中具有其他傳統水處理工藝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是一種極具發展前途的水處理技術。
染料廢水尤其是蒽醌染料廢水是最難處理的廢水之一[5]。傳統的生物處理法、物理處理法和化學處理法等均有不足之處,不能達到理想的降解效果。TiO2光催化技術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的污染治理技術,在廢水廢氣凈化、抗菌環保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它的禁帶寬度(E=3.2 eV)使之只能吸收太陽光中4%的紫外光而不能有效地利用可見光,阻礙了其推廣應用。本實驗研究氟硅摻雜的TiO2催化劑制備方法,并對其光催化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氟硅摻雜的TiO2催化劑光吸收的光譜范圍更寬,光催化效率更高。
1主要試劑與實驗方法
1.1主要試劑
鈦酸正丁醇、無水乙醇、冰乙酸、氟化銨、硅酸四乙酯、TiO2粉末(P25,Degussa生產)等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超純水,活性艷藍KN-R染料為工業級。
1.2實驗方法
1.2.1催化劑的合成室溫下,將38 mL鈦酸四丁基酯和一定的硅酸四乙酯混合,在不斷攪拌的情況下加入到76 mL無水乙醇中,配制成A溶液;將氟化銨溶于一定的水中,并加入一定的冰乙酸,配成B溶液;在不斷攪拌的情況下將A溶液緩慢滴加到B溶液中,得到淺黃色透明的溶膠,再在室溫下密閉的容器中陳化24 h,然后將這些樣品在100 ℃干燥8 h,并碾碎成粉末,最后在500 ℃煅燒2 h,最終得到氟硅摻雜的TiO2催化劑。當硅鈦原子比為1∶10、氟鈦原子比為0或1∶100時,所得產物分別為摻雜硅的TiO2催化劑(ST)、氟硅摻雜的TiO2催化劑(FST),當氟鈦原子比為1∶100、硅的摻雜量為0時,所得產物為摻雜氟的TiO2催化劑(FT)。
1.2.2催化劑的表征采用裝有積分球的日本島津的UV-3150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儀測定紫外-可見漫反射(UV-Vis/DRS),以BaSO4為參比,中等速度掃描;紅外光譜采用溴化鉀壓片法,利用美國尼高力360型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在4 000~400 cm-1間進行掃描測定。
1.2.3催化劑的光催化活性以活性艷藍KN-R為光催化降解的模型化合物,測定其被合成的催化劑樣品光催化降解前后的吸光度值,并以此來衡量其催化降解性能。具體實驗裝置和實驗過程如圖1所示,將1.2 g催化劑(P25、ST、FT、FST)分別加入到1 200 mL濃度為50 mg/L的活性艷藍KN-R廢水中,在不斷攪拌下吸附飽和,利用蠕動泵將廢水打入光催化反應器中,在2個微波無極紫外光的照射下,同時進行曝氣,對其進行處理,測定反應前后的溶液在其最大吸收波長594 nm處的吸光度的變化。
改變催化劑的用量、反應的pH值和光照條件,考察不同條件下催化劑的活性。①在其他實驗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光催化劑FST的用量分別為0、0.5、1.0、1.5、2.0 g/L,考察光催化劑的用量對其催化性能的影響。②在其他實驗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廢水初始pH值分別為3、5、7、9、11,考察初始pH值對其催化性能的影響。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分別采用1個或2個無極紫外燈進行光照,研究光照強度對光催化效果的影響。
2結果與分析
2.1溶膠-凝膠法制備的TiO2催化劑的紅外光譜分析
圖2是制備的TiO2催化劑的FTIR光譜圖,圖中在889.0 cm-1處出現一個小峰,該峰歸屬于Ti-F的伸縮振動,在1 396 cm-1處主要為Ti-O-Si鍵的吸收峰,Ti-Si、Ti-F鍵的形成表明,F、Si原子摻雜到了TiO2晶格中,1 636.0 cm-1峰為表面吸附的水分子或TiO2表面羥基O-H鍵彎曲振動峰,3 400 cm-1峰為水分子的伸縮振動峰,此外,摻雜后的羥基峰和水峰強度比純TiO2的明顯增強,表明摻雜后光催化劑顆粒表面羥基和吸附的水分子數量都增加了,它們能在光催化反應中產生具有強氧化性的羥自由基(·OH),這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高。
2.2催化劑的紫外-可見漫反射吸收光譜分析
圖3為摻雜不同元素的TiO2以及P25的紫外-可見漫反射吸收光譜。樣品的禁帶寬度可根據催化劑的吸收截止波長,通過方程Eg=1 240/λ估算。由圖3知,P25的吸收截止波長為387 nm,對應的禁帶寬度為3.20 eV,氟摻雜、硅摻雜以及氟硅摻雜的TiO2的吸收邊帶相比P25發生了紅移,其吸收長波長紫外線的能力更強,對激發反應所需的能量要求更低,更有利于光催化反應的發生,因而有機物更容易發生降解。
2.3催化劑的光催化性能
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利用P25、ST、FT、FST等幾種催化劑粉末對活性艷藍KN-R染料廢水進行微波無極紫外光催化降解,其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P25、ST、FT、FST表現出不同的光催化性能。在30 min時,利用FST做催化劑時,活性艷藍KN-R的降解率達到了95%,而利用MW/UV、MW/UV/P25、MW/UV/FT、MW/UV/ST光催化降解KN-R的降解率分別為53%、62%、74%和80%。由此可見,光催化性能表現為:FST>ST>FT>P25,其原因主要是摻雜氟硅后降低了TiO2的禁帶寬度,易受低能量波長的光激發,因而更容易產生強氧化性的·OH,后續實驗過程中如無特別說明光降解時間選擇為30 min。
2.4催化劑的用量對脫色效果的影響
如圖5,隨著催化劑的用量增加,活性艷藍KN-R的光降解率先升高,當FST催化劑的用量達到1 g/L時,其催化降解的效率最高,再增加催化劑的用量,染料的降解率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隨著催化劑的量增加,其產生電子空穴對的數量增大,因而產生·OH自由基的數量增加,造成催化劑的效率增強,但是,催化劑的用量過大,造成水中光的通透率降低,利用紫外線的能力降低,進而使電子空穴對的產生能力降低,因而催化能力下降。
2.5pH值對脫色效果的影響
溶液的pH值會直接影響光催化劑表面所帶電荷的性質和有機物在催化劑表面的吸附行為。如圖6所示,活性艷藍KN-R溶液的脫色率首先隨pH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強酸性條件下,光催化劑帶正電,靜電斥力作用導致吸附性降低,不利于反應的進行;且在酸性條件下OH-的數量也較少,影響·OH的生成,在堿性條件下溶液中可以轉化為羥基自由基的氫氧根離子的濃度增大,有利于光生空穴與OH-反應生成·OH,因而脫色反應得到加強。但在pH達到9后,再增大pH則不利于反應物的降解,考慮到經濟成本以及溶液pH=9與pH=7時活性艷藍KN-R的脫色率相差不大,故實驗時不調節溶液的pH值。
2.6光照強度對脫色效果的影響
從圖7中可以看出,2個紫外燈照射下光催化反應效果好于1個紫外燈的照射,因為光化學反應中的電子-空穴對都是由光子激發產生,在一定范圍內,光強越強,產生的電子-空穴對越多,其光催化效率就越高。
3結論
氟硅摻雜的二氧化鈦比銳鈦型的P25以及氟硅單一摻雜的二氧化鈦的光催化性能要高。對于50 mg/L的活性艷藍KN-R廢水,當催化劑的用量為1 g/L、pH為7、無極紫外燈的個數為2個、曝氣強度為40 L/min、反應時間為30 min時,具有很好的脫色降解效果,廢水的脫色率達到了97%。
參考文獻:
[1] FUJISHIMA A,HONDA K. Electrochemical photolysis of water at a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J]. Nature,1972(238):37-38.
[2] FUJISHIMA A,RAO T N,TRYK D A. 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sis[J].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C: Photochemistry Reviews,2000,1(1):1-21.
[3] CAREY J H,LAWRENCE J,TOSINE H M. Photodechlorination of PCB's in the presence of titanium dioxide in aqueous suspensions[J].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1976,16(6):697-701.
[4] 黃艷娥,琚行松. 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機污染物的研究進展[J]. 化工環保,2002,22(1):23-27.
[5] SOARES G,COSTA-FERREIRA M,PESSOA DE AMORIM M T. Decolorization of an anthraquinone-type dye using a laccase formulation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1,79(2):171-17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