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大田試驗研究了鄂東南丘陵生態區水稻-油菜輪作制中鉀肥的施用對水稻和油菜的產量及農田鉀素平衡的影響。結果表明,施鉀量為150 kg/hm2時,水稻和油菜產量均達到最高,與不施鉀相比,水稻增產1 495 kg/hm2,增產率為27.4%;油菜增產159 kg/hm2,增產率為10.3%。增施鉀肥增加作物養分吸收量,鉀肥用量187.5 kg/hm2時,鉀吸收量為349.1 kg/hm2,氮吸收量為205.1 kg/hm2。水稻-油菜輪作中增施鉀肥緩解了土壤鉀素虧缺程度,且施高量鉀(187.5 kg/hm2)的處理農田鉀素出現少量盈余;氮素均出現盈余。
關鍵詞:水稻-油菜輪作;鉀肥;養分吸收;鉀素平衡
中圖分類號:S344.1+3;S14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1-2190-04
Study on the Effect of K Fertilizer and the Blance of Potash at Rice-rapeseed Rotation System in Southeast Hubei
XIAO Rong-ying1,2,LI Chuan-bao1,LI Wen-xi2
(1.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Effect of K application on the yield and potash balance of rice-rapeseed rotation system in Hubei southeas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ce and rapeseed yield reached the highest if applicating 150 kg K2O/hm2; and rice yieldincreased by 1 495 kg/hm2 with a rate of 27.4%, rapeseed yield increased by 159 kg/hm2 with a rate of 10.3%. K increased the nutrient accumulative content of crops. Crops absorbed K at an amount of 349.1 kg/hm2,N at an amount of 205.1 kg/hm2 if applicating 187.5 kg K2O/hm2. In rice-rapeseed rotation system, the deficit potash decreased when K application increased; and potassium had a little surplus at 187.5 kg K2O/hm2 in each season; while nitrogen showed surplus.
Key words: rice-rapeseed rotation system; potash fertilizer; nutrient uptake; balance of potassium
水旱輪作是一種典型的種植制度,其中水稻-油菜輪作在我國南方地區分布很廣。
我國耕地土壤鉀素肥力持續下降,已成為農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因子。由于我國鉀肥資源缺乏,合理施用鉀肥已成為當前和今后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措施,同時鉀肥合理施用及氮、鉀肥配合施用對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減少農田氮肥污染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以鄂東南丘陵生態區典型的水稻-油菜輪作制度為研究對象,開展了水稻-油菜輪作制度中鉀肥效應及鉀素平衡試驗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中9優288,油菜品種為華雜6號。于2004~2005年進行水稻-油菜一個周期的輪作。水稻于2004年6月播種,7月移栽,密度37.5萬株/hm2,10月收獲;油菜于2004年9月播種,11月移栽,密度8.4萬株/hm2,2005年5月收獲。
田間試驗設在湖北省油菜主產區鄂東南蘄春縣楊畈村進行,試驗地區土壤為花崗片麻巖母質發育的沖積物,屬水稻土,土壤質地偏砂。土壤pH值5.37,有機質26.14 g/kg,堿解氮209.23 mg/kg,速效磷3.88 mg/kg,速效鉀78.70 mg/kg,緩效鉀 883.97 mg/kg。
1.2試驗設計與方法
水稻設5個處理,分別為NPK2、NPK1、NPK3、NP、PK2;油菜設7個處理,將水稻的NPK2小區裂變為NPK2、NP、PK2處理,另外4個處理對應于水稻NPK1、NPK3、NP、PK2處理分別為NPK1、NPK3、NPK2、NPK2。各處理重復4次,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0 m2。氮、磷、鉀肥分別為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P2O5 12%)、氯化鉀(含K2O 60%)。水稻處理的氮肥(純N,下同)施用量為195 kg/hm2,油菜處理的氮肥施用量為180 kg/hm2;兩作物磷肥(P2O5,下同)用量均為90 kg/hm2;K1、K2、K3水平的處理鉀肥(K2O,下同)施用量分別為112.5、150.0、187.5 kg/hm2。氮肥2/3作基肥,1/3作苗肥,其他肥料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水稻成熟期每小區隨機?。保爸辏筒顺墒炱诿啃^隨機?。抵?,分別進行考種。土壤和植物樣品均采用常規分析法[1]。試驗數據采用DPS統計軟件,用LSD法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施用鉀肥對水稻和油菜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施用鉀肥能明顯地增加水稻和油菜的產量,說明在當前生產條件下施用鉀肥對作物產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土壤鉀素肥力較低的土壤上增產效果更顯著,這與許多研究結果一致[2-6]。輪作中,施用鉀肥兩季作物都獲得了高產,說明在水稻-油菜輪作中施用鉀肥能夠維持土壤生產力,保障作物產量。
水稻和油菜均在施鉀量為150 kg/hm2時的產量、增產量和增產率最高,表明盡管鉀肥對產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但并非用量越高越好,這與鉀肥在作物上的產量效應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關。在氮、磷養分相同的基礎上,鉀肥在作物上的產量效應除受氣候、灌水、作物等因素的影響外,土壤質地對鉀肥在作物上的產量效應也有重要的影響[7]。鄂東南生態區是花崗片麻巖母質發育的土壤,土壤質地偏砂,肥力偏低,因此增施鉀肥能明顯提高水稻產量,但鉀肥用量較多時土壤溶液中鉀素濃度較高,而砂地不保肥,鉀肥容易流失,因此水稻和油菜的增產量和增產率最高的不是施用鉀肥最多的187.5 kg/hm2的處理,而是推薦施肥用量的150 kg/hm2的處理。
從養分效率來看,每施入1 kg的K2O生產水稻7.43~11.32 kg,生產油菜0.60~1.17 kg;鉀肥施用量112.5 kg/hm2時養分效率最高,鉀肥用量增加,養分效率呈降低趨勢。緩效鉀是作物吸收速效鉀的最直接來源,土壤速效鉀被作物吸收后,土壤溶液中速效鉀濃度降低,土壤緩效鉀就會釋放出來,供作物吸收[8]。本試驗點土壤質地偏砂,養分釋放速度快。
土壤供鉀能力是影響鉀素效應的主要原因,本試驗點的土壤鉀素供應能力不高,施鉀有較好的增產效應。因此,在鄂東南生態區水稻-油菜輪作中重視鉀肥施用的同時要注意輪作中鉀肥的合理分配,有利于高效利用鉀肥,獲得最佳產量效應[9]。
2.2水稻-油菜輪作制中作物養分吸收量差異
2.2.1水稻-油菜輪作制中鉀吸收量差異由表2可知,兩季作物總吸收鉀量隨施用鉀肥量的增加而增加。3個施鉀處理中,水稻吸收的肥料鉀分別為107.5、148.9、189.8 kg/hm2,油菜吸收的肥料鉀分別為42.9、50.7、57.0 kg/hm2,兩季作物吸收的肥料鉀均隨鉀肥用量增加而增加,說明施用鉀肥能促進作物對肥料鉀的吸收利用,從而提高鉀肥利用率。水稻吸收的肥料鉀遠高于油菜,這與作物產量有關系。水稻吸收的土壤鉀為52.6 kg/hm2,油菜吸收的土壤鉀為49.7 kg/hm2,吸收的土壤鉀差別不大,且兩季作物吸收的土壤鉀均低于肥料鉀,這與鄂東南生態區花崗片麻巖發育的土壤供鉀能力比較低有關。
2.2.2水稻-油菜輪作制中氮吸收量差異由表3可知,水稻和油菜吸收的總氮量因施用氮肥和鉀肥而明顯增加。施鉀不施氮的處理和施氮不施鉀的處理兩季作物的總吸氮量均低于氮、磷、鉀配施的處理。在氮、磷用量相同的條件下,增施鉀肥可促進作物對氮肥的吸收利用。
從作物吸收土壤氮和肥料氮的比例來看,在施氮不施鉀的情況下,兩季作物吸收的總氮量中土壤氮占41.9%,肥料氮占58.1%。在施氮的基礎上增施鉀肥,兩季作物吸收土壤氮的比例下降,肥料氮的比例上升。這表明,施用鉀肥有利于作物更多地吸收肥料氮;氮、鉀在作物營養上的相互作用表現為促進關系[10,11],這種互促關系有利于保持這兩種元素在作物體內的營養平衡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2.3水稻-油菜輪作制中鉀、氮養分平衡
在本研究中,養分輸入量只考慮肥料的投入,養分輸出量只考慮作物收獲地上部攜走的養分量,本試驗的養分平衡為表觀的養分平衡。在水稻-油菜輪作制中養分平衡分析分為3組。第1組為兩季作物施肥在氮、磷用量相同的基礎上改變鉀肥用量,即NPK1-NPK1、NPK2-NPK2、NPK3-NPK3處理;第2組輪作處理為NPK2-NP、NP-NPK2;第3組輪作處理為NPK2-PK2和PK2-NPK2。
2.3.1水稻-油菜輪作中鉀養分平衡由表4可知,水稻-油菜輪作中,NPK1-NPK1、NPK2-NPK2、NPK3-NPK3輪作處理中土壤鉀素的虧缺量隨鉀肥用量的增加而減少,當鉀肥用量為187.5 kg/hm2時,鉀素略有盈余;NPK2-NP和NP-NPK2輪作處理中,鉀肥施在前季水稻上鉀素虧缺量最大,為102.0 kg/hm2,鉀肥施在后季油菜上鉀素略有盈余;NPK2-PK2和PK2-NPK2輪作處理中,兩季作物都施鉀肥的情況下,氮肥無論施在水稻上還是油菜上,土壤鉀素平衡中均有盈余,盈余量基本相同。
綜合以上結果,說明增施鉀肥有利于鉀素養分的收支平衡,減輕作物對土壤鉀素的消耗,緩解土壤鉀素肥力下降的程度,維持土壤鉀素肥力狀況。
2.3.2水稻-油菜輪作中氮養分平衡由表5可知,NPK1-NPK1、NPK2-NPK2、NPK3-NPK3輪作處理中,隨著鉀肥用量的提高,水稻地上部攜出的氮養分逐漸增多,油菜則呈現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兩季作物總的氮素平衡中,氮素均有盈余,不同鉀肥用量條件下盈余量差別不大,但隨著鉀肥用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趨勢,進一步證明了施用鉀肥有利于促進作物對氮肥的吸收利用。NPK2-NP和NP-NPK2輪作處理中,鉀肥施在后季油菜上,土壤氮素盈余量最高,達191.0 kg/hm2;NPK2-PK2和PK2-NPK2輪作處理中,氮肥施在后季油菜上土壤氮素盈余量最少,為43.3 kg/hm2。
綜合以上分析,鄂東南生態區施肥量滿足作物需要的前提下要偏重于肥料的合理配比施用,加強肥料結構管理,結合土壤和作物進行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將氮肥控制在能夠獲得最高經濟效益的范圍內[12],減少農業生態系統的氮素損失,維持土壤生產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3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在鄂東南生態區,土壤速效鉀含量比較低的條件下,施用鉀肥能明顯提高水稻和油菜的產量。鉀肥用量為150 kg/hm2時,水稻和油菜產量均最高,水稻產量為6 959 kg/hm2,增產
1 495 kg/hm2,增產率27.4%,油菜產量1 706 kg/hm2,增產159 kg/hm2,增產率10.3%。鉀肥的施用促進了作物對氮、鉀肥的吸收利用,表現為增施鉀肥后,兩季作物總的吸氮量和吸鉀量均增加。鉀肥用量187.5 kg/hm2時,吸收鉀量349.1 kg/hm2,吸收氮量205.1 kg/hm2。水稻-油菜輪作中增施鉀肥緩解了土壤鉀素虧缺程度,且施鉀肥187.5 kg/hm2的處理農田鉀素出現少量盈余;所有處理氮素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盈余。
參考文獻:
[1] 鮑士旦. 土壤農化分析[M]. 第三版.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2] 李衛國. 鉀肥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5(3):263-264.
[3] 劉英,王允青,況晶. 農田鉀素肥力狀況與油菜施鉀效應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03,31(4):547-548.
[4] 柳金來,宋繼娟,周柏明,等. 鉀肥施用量與土壤肥力和植株養分及水稻產量的關系[J]. 土壤肥料,2003(2):21-23.
[5] 魯劍巍,陳防,劉冬碧,等. 施鉀水平對油菜生物量積累和子粒產量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2001(4):49-51.
[6] 張學斌,寇長林,王繼印,等. 不同土壤供鉀水平與油菜鉀肥效應的研究[J]. 作物雜志,2002(1):14-16.
[7] 殷廣德,許學宏,梁永紅. 江蘇不同稻區水稻施鉀土壤的臨界值及其對產量和植株性狀的影響[J]. 耕作與栽培,1998(6):
51-55.
[8] 封克,殷士學,張山泉. 礦物鉀在作物營養中的意義[J]. 土壤通報,1992,23(2):58-60.
[9] 黃建余,陳公賢,聶軍. 洞庭湖區稻-稻連作制中鉀肥效應及鉀素平衡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04(5):13-15,37.
[10] 戴平安,李明德,鄭圣先. 鉀、氮平衡及其相互作用對水稻產量和養分吸收的影響[J]. 土壤通報,1992,23(4):162-164.
[11] 謝建昌,周健民,HARDTER R. 鉀與中國農業[M]. 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0.
[12] 朱兆良.農田中氮肥的損失與對策[J].土壤與環境,2000,9(1):1-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