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揚兩優6號為材料,研究不同播種期和播種量對免耕直播稻產量及其構成的影響。結果表明,播種期和播種量及其互作對產量均有極顯著影響。在試驗因素水平范圍內,隨著播種期的推遲,產量極顯著降低;隨著播種量的增加,產量增加,達到最高產量后再增加播種量產量降低;不同播種期所要求的最適播種量不同。在產量構成因素方面,播種期和播種量主要是顯著影響免耕直播稻的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和有效穗數。
關鍵詞:免耕直播;播種期;播種量;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1;S5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1-2180-03
Effect of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Rice
MEI Shao-hua,CHEN Xing-guo,LIAO Ji-yu,ZHA Xiao-hua,CHENG Ying-de,WU Hai-ya,
FAN Xiang-yang,ZHAO Xiong-ling,GUO Xi-fa
(Wuxue Bureau of Agriculture in Hubei Province, Wuxue 435400, Hubei,China)
Abstract: Yangliangyou 6 was used as material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wing date, seeding rate and their interac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rice yield. Yield reduc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ostponement of sowing date. Rice yield increased till it reached the maximum yield, but decreased thereaf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ing rate. The optimal seeding rate was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 Under 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the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seed setting rate and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of the rice yield components.
Key words: 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sowing date;seeding rate;yield
免耕直播技術是吸取傳統稻作技術、強化栽培技術、免耕技術和直播技術之精華整合而成的,具有節工、節本、增產、增收等優點[1,3]。武穴市油菜茬水稻免耕直播技術發展迅猛,2009年推廣面積0.33萬hm2,占中稻面積的40%[2]。適期播種和合理密植是免耕直播栽培的重要內容。油后中稻免耕直播的播種時間緊,適時早播可以充分利用溫光資源,實現早發提高產量[1,3]。合理種植密度是充分發揮直播稻增產潛力的關鍵,播種量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直播稻群體結構和產量的形成[4]。本試驗以揚兩優6號為材料,對免耕直播栽培的播種期和播種量及其優化配組進行了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品種
揚兩優6號是江蘇省里下河地區農科所育成的秈型雜交中稻組合,2005年通過湖北省審定并作為主推品種,具有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結實率高、豐產穩產性好、米質優等特點[5]。
1.2試驗設計
試驗設在石佛寺鎮觀湖村,前作油菜,試驗田排灌方便,地力均勻,肥力中等。試驗采用二因素裂區設計,主處理為播種期(D),設D1(5月20日)、D2(5月27日)、D3(6月3日)3個水平,副處理為每公頃播種量(M),設M1(15.0 kg)、M2(19.5 kg)、M3(24.0 kg)、M4(28.5 kg)、M5(33.0 kg)5個水平,共15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13.3 m2,主區和副區完全隨機排列,小區間留30 cm走道,區組間以油菜廂溝分隔,四周設置保護行。
1.3試驗操作管理
油菜收獲后每公頌用克無蹤3 750 mL滅茬除草,1 d后灌水泡田,每期播種前整理廂面,清除雜草。每公頃施45%復合肥375 kg作底肥,每期播種出苗后5 d每公頃追施尿素75 kg、過磷酸鈣150 kg,出苗后15 d每公頃追施尿素75 kg、氯化鉀75 kg,齊穗前20 d每公頃施尿素150 kg、氯化鉀75 kg作穗肥,折合每公頃施純N 194.25 kg、P2O5 74.25 kg、K2O 146.25 kg。每期播種后3d用掃茀特封閉除草,秧苗4葉期用快殺稗殺滅稗草及千金子等惡性雜草,水分管理及病蟲防治與大田高產栽培相同。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播種期和播種量對免耕直播稻全生育期的影響
揚兩優6號在播種期D1、D2、D3、播種量M1、M2、M3、M4、M5條件下,全生育期分別為127~136 d,表明播種期和播種量對免耕直播稻生育進程均有影響。隨著播種期的推遲,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全生育期平均縮短3.0~5.8 d;隨著播種量的增加,全生育期也縮短,平均縮短0.7~3.0 d(表1)。
2.2不同播種期和播種量對免耕直播稻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2.2.1不同播種期對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由表2可知,播種期對免耕直播稻的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成穗率及千粒重影響不大,但每穗總粒數和結實率明顯不同,早播有利于大穗形成和結實率提高,D3每穗總粒數比D1、D2減少15.2粒和10.0粒,差異達顯著水平;D3結實率比D1低4.53%,差異達顯著水平,比D2低2.76%,差異不顯著。
2.2.2不同播種量對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由表3可知,隨著播種量的增加,免耕直播稻的基本苗迅速遞增,最高苗和有效穗隨著播種量的增加而增速減緩,當播種量達到M5(33.0 kg/hm2)時,有效穗反而下降,可能隨著播種量的增加,個體間競爭加劇,個體生長優勢受到抑制,雖然群體莖蘗數增加,但個體成穗數降低,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和群體有效穗數先增后減(圖1)。
隨著播種量的增加,每穗總粒數減少,平均減少1.7~8.0粒,M5比M1每穗總粒數減少達顯著水平。結實率和千粒重差別不明顯(表3)。
2.3不同播種期和播種量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4可知,播種期、播種量及其互作值對免耕直播稻產量有極顯著影響,其作用大小依次為D>M>D×M。
2.3.1不同播種期對產量的影響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免耕直播稻產量降低,播種期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圖2)。
2.3.2不同播種量對產量的影響在本試驗條件下,隨著播種量的增加,產量增加,隨后降低,M4(28.5 kg/hm2)產量最高,為9.08 t/hm2,再增加播種量,產量反而降低。揚兩優6號免耕直播栽培播種量(x)與產量(y)呈拋物線關系(圖3),其效應方程為y=-0.007x2+0.425x+3.275,R2=0.985。
2.3.3播種期與播種量及互作效應D×M互作極顯著,其互作效應如圖4,表明不同播種期所要求的最適播種量不相同。不同播種期條件下,播種量(x)與產量(y)呈拋物線關系,如圖5,不同播種期條件下的播種量效應方程為:D1:y=-0.011x2+0.556x+2.806,R2=0.981;D2:y=-0.007x2+0.416x+3.390,R2=0.933;D3:y=-0.005x2+0.304x+3.614,R2=0.977。表明早播和遲播條件下,播種量對產量影響不同,適當增加播種量對免耕直播稻推遲播種的產量具有補償作用,早播條件下適當減少播種量更有利于產量形成。
3小結
播種期和播種量對免耕直播稻產量均有顯著影響。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免耕直播稻產量極顯著下降。免耕直播稻產量隨播種量的增加而增加,當播種量為28.5 kg/hm2時產量最高,最高產量為9.08 t/hm2,隨后增加播種量,產量反而降低。本試驗還表明,不同播種期所要求的最適播種量不相同,早播和遲播條件下,播種量隨播種期作相應調整,才能獲得較高產量。
在產量構成因素方面,播種期對每穗總粒數和結實率有顯著影響,早播有利于大穗形成和提高結實率,而對有效穗數和千粒重影響不大。播種量對有效穗數和每穗總粒數有明顯有影響,有效穗數隨播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速減緩,當播種量達最大值33.0 kg/hm2時,個體間競爭加劇,有效穗數反而降低;每穗總粒數隨播種量的增加呈減少趨勢;播種量對結實率和千粒重影響不明顯。
參考文獻:
[1] 錢士明,沈銘,陳葉平,等.雜交晚粳免耕直播栽培最佳播種期和播種量研究[J]. 中國稻米,2007(2):44-45.
[2] 翟中兵,王振.武穴市免耕直播稻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2):86-88.
[3] 應武,龐新和,戈長水,等.雜交晚粳新組合八優52免耕直播栽培適宜播種期與播種量研究[J].雜交水稻,2008,23(1):48-50.
[4] 梅金先,梅少華,程建平,等.不同基本苗對直播早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08,47(11):1246-1248.
[5] 張榮枝.兩系雜交稻組合揚兩優6號主要農藝性狀與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08(6):48-4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