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的保守基因序列為參考,設計、優化出一對特異的PCR引物和一條TaqMan熒光探針,建立一種快速定量檢測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該方法檢測靈敏度比RT-PCR高100倍,并且避免了常規PCR電泳檢測所帶來的高污染率。因此,該方法具有快速、靈敏、特異、重復性好和能定量檢測等優點,適用于牛場BVDV感染的快速定量檢測和肉類食品進出口檢疫。
關鍵詞: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實時熒光定量PCR;定量檢測
中圖分類號:S858.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08-1640-04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to Rapidly Detect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GUO Rui1,CHEN Ping2,TIAN Yong-xiang1,YANG Ke-li1,LIU Ze-wen1,DUAN Zheng-ying1, LIANG Wang-wang1
(1.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Embryo and Molecular Breeding ,Wuhan430064, China;2.Hube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Wuhan 430050,China)
Abstract:A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 method based on sequences of the BVDV genome was established to rapidly detect the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It included the disig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 pair of specific primers and a fluorescent TaqMan probe for convseved gene. Compar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this method was 100 times higher than RT-PCR test; and it could decrease the contamination usually caused by other conventional PCR. In conclusion, the FQ-PCR method was rapid, sensitive, specific and accurate; and thus could be used for rapidly detection of BVDV from cattle’s tissues and other meat products.
Key words: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牛病毒性腹瀉是由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可引起許多臨床癥狀和一些疾病,包括繁殖障礙、呼吸綜合征、先天性缺陷、腸炎、持續感染(PI)和黏膜?。ǎ停模┑龋赘袆游锍R酝猓€包括駱駝、綿羊、山羊、豬、鹿及多種野生反芻動物[1]。該病毒呈世界性分布,廣泛分布于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匈牙利、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印度以及非洲和歐洲許多養牛發達國家,是危害養牛業的重要病原之一。研究發現,其感染宿主涉及到了大部分偶蹄家畜和部分野生偶蹄動物。每年死于BVDV感染的牛不少于500萬頭,占飼養??倲档模埃担ァ保埃?。BVDV感染懷孕母畜,造成胎兒產生免疫耐受,進而發展為持續性感染病畜,多數持續性感染動物外觀健康,但生產性能下降,且成為重要的傳染源。
BVDV和豬瘟病毒(CSFV)同屬黃病毒科瘟病毒屬,基因組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能產生交叉免疫[2]。BVDV能感染豬,在全球廣泛分布,對于無CSFV的國家(澳大利亞、愛爾蘭、英國、丹麥),其豬群中BVDV抗體的陽性率在1.6%~43.5%,而其他一些國家,陽性率更高。在我國,專家預測豬群中BVDV抗體的陽性率在50%以上。BVDV在妊娠早期感染母豬,仔豬就會出現持續的BVDV感染,即胎兒通過胎盤感染,則仔豬形成免疫耐受,且持續性感染。仔豬形成的這種免疫耐受,可嚴重抑制CSFV活疫苗的免疫應答,導致豬群豬瘟野毒的感染,從而暴發豬瘟,對我國的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鑒于BVDV對我國養殖業(主要是養牛業和養豬業)造成的危害,建立一種準確、簡便的BVDV病原檢測方法,制定建議規程,對促進我國的養殖業健康發展、減少因該病引起的經濟損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4]。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是指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利用熒光信號積累實時監測整個PCR進程,最后通過標準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5]。該方法以其高靈敏度、高特異性、快速等優點在病原體的定性和定量檢測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本試驗應用熒光定量PCR技術對BVDV病原進行快速定量檢測,不但靈敏度比普通PCR高,而且還避免了普通PCR高污染率的缺點,因此,開展該方法的研究,將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6-10]。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BVDV NADL株、牛腎傳代細胞(MDBK)、DH5α感受態細胞為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實驗室保存;豬瘟兔化弱毒疫苗購自武漢中博生物制品公司;牛拭子樣品采集湖北省出現疑似牛病毒性腹瀉病的牛場;DMEM培養液、新生牛血清為GIBCO公司產品;DNA 凝膠純化試劑盒和質粒小提試劑盒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服務有限公司;pGEM-T Easy質粒載體為Promega公司產品;T4 DNA連接酶為Promega公司產品;EX Taq DNA聚合酶為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產品。
1.2方法
1.2.1陽性模板DNA的制備
1)引物和探針序列。以BVDV的高度保守的5′端非編碼區作為擴增靶區,設計并合成了一對引物和一條TaqMan探針。具體序列如下:
上游引物(B1):5′-GAGGCTAGCCATGCCCTT
AGT-3′;
下游引物(B2):5′-TCCATGTGCCATGTACAGC
AG-3′;
探針序列(B):5′-TGGAATAAAGGTCTCGAGA
TGCCACG-3′;
探針修飾:5′-FAM;(9)DT-BHQ;3′-PO4
2)病毒培養。MDBK細胞經含10%小牛血清和雙抗(青霉素100 μg/mL、鏈霉素100 μg/mL)的DMEM培養液培養,待細胞長成70%單層時,接種病毒液,37℃吸附1 h,其間不時搖動使液面均勻地鋪在細胞上,然后加含2%小牛血清和雙抗的DMEM維持液,37℃繼續培養,在細胞病變達80%以上時收獲。
3)常規PCR。通過對PCR反應條件與試劑的優化,確定如下反應方案:反應總體積為20 μL,其中10×Buffer 2 μL,10 mmol/L dNTPs 2 μL,引物B1、B2各0.5 μL(10 μmol/L),DNA模板2 μL,Taq DNA 聚合酶 0.5 μL,加去離子水至20μL。PCR 反應條件為:94℃預變性,5min;94℃變性1 min;45℃退火30 s,擴增35個循環;最后72℃延伸10 min。
4)標準陽性模板的構建。用上述引物進行常規PCR反應擴增BVDV陽性模板DNA,PCR產物回收純化后克隆到pGEM-T Easy載體中,構建重組質粒,將重組質粒轉化入DH5α感受態細胞內,進行白斑篩選,保存菌液,將菌液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測序。將測序結果與報道序列進行比對,從測序正確的菌液中大量提取質粒,質粒濃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OD260nm值,根據阿弗加德羅常數將濃度轉換為拷貝數,-20℃保存,使用前稀釋。
1.2.2實時熒光定量PCR該反應總體積20 μL,反應體系為:10倍系列稀釋的標準品或待測樣品的DNA 2 μL,10×Buffer 2 μL,B1、B2各1 μL(10 μmol/L),熒光探針B 2 μL(1 μmol/L),dNTPs 0.5 μL(10mmol/L),EX Taq DNA聚合酶 0.5μL,去離子水加至20 μL體系。反應條件為:95℃ 10 min;94℃ 10 s,45℃ 30 s,40個循環;72℃,10 min,檢測熒光。
1.2.3BVDV實時熒光定量PCR反應標準曲線的建立分別以經梯度濃度稀釋的質粒為模板進行熒光定量PCR擴增,并利用隨機軟件進行分析,得到動力學曲線及標準曲線。
1.2.4BVDV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評價
1)敏感性。標準陽性模板經101~108倍梯度稀釋,進行熒光定量PCR檢測,并與普通PCR比較。
2)特異性。對標準陽性模板、豬瘟疫苗毒株、未接種病毒的MDBK細胞、去離子水進行熒光定量PCR檢測。試驗結果經溶解曲線分析,驗證其特異性。
3)重復性。?。捶莶煌味人降模拢郑模謽悠愤M行組間重復性熒光定量PCR檢測,反應重復2次,驗證BVDV實時熒光定量PCR的穩定性。
1.3臨床樣本檢測
取湖北武漢、京山、仙桃、黃岡等地奶牛場疑似BVDV的病料,進行常規PCR、RTQ-PCR檢測,以比較2種方法的靈敏度。
2結果與分析
2.1BVDV特異性片段的擴增結果
經2%瓊脂糖凝膠電泳,PCR產物大小約為293 bp,與預期結果相符(圖1)。菌液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服務有限公司測序,與預期結果相符。
2.2標準曲線及RTQ-PCR靈敏度
以10倍系列稀釋的標準品(101~108拷貝/μL)為定量檢測模板,在RotorGene定量儀上檢測,得到動力學曲線圖2和標準曲線圖3。
在標準曲線的制作過程中,模板的起始數越低則Ct值越大(Ct值的定義是:每個管內的熒光信號到達設定域值時所經歷的循環數)。一般認為當Ct值在35以上時,定量結果即被認為是不可靠的。圖2顯示,當標準質粒濃度≥10拷貝/μL時,動力學曲線呈上升趨勢,因此,該方法檢測靈敏度為10拷貝/μL(該檢測靈敏度為被檢樣品的質粒模板濃度,如換算為被檢樣品濃度應該是2.35×103拷貝/mL,為了統一起見,以下檢測結果均為質粒濃度)。圖3顯示該方法定量檢測的線性范圍為1.0×10-1~1.0×108拷貝/μL,相關系數r=0.998 0。
2.3特異性
如圖4顯示,對標準陽性模板有熒光顯示;豬瘟疫苗毒株、對去離子水和未接病毒的MDBK細胞無明顯熒光反應,表明RTQ-PCR檢測方法具有良好特異性。
2.4重復性
圖5顯示擴增結果曲線形態基本吻合,證明該檢測體系具有很好的重復性。
2.5RTQ-PCR與常規PCR比較
把陽性模板的細胞培養物用DEPC處理的水做10倍梯度稀釋,并進行RTQ-PCR和常規PCR檢查,得到表1結果顯示,RTQ-PCR的檢查靈敏度高出常規PCR 100倍。
2.6臨床樣品的檢測
對2010年采自湖北武漢、京山、仙桃、黃岡等地奶牛場犢牛拭子樣品,進行常規PCR、RTQ-PCR檢測。結果顯示在檢測的66份樣品中,RTQ-PCR檢測陽性42份,陽性檢出率為63.6%(42/66);常規PCR檢測陽性28份,陽性檢出率為42.4%(28/66),說明RTQ-PCR比常規PCR靈敏度高。
3討論
本研究在比較CSFV有關序列的基礎上設計了2對引物和中間標記的TaqMan探針。經過引物篩選和反應條件的優化,建立了BVDV的快速定量檢測方法,該方法檢測靈敏度為103拷貝/μL,定量線性范圍為1.0×103~1.0×108拷貝/μL,具有很好的重復性。試驗結果顯示該方法檢測靈敏度比常規PCR高100倍。在臨床樣品的檢測中,對疫苗毒株、犢牛拭子樣品的檢測結果顯示該方法具有很好適應性。
總之,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特異性強、重復性好、操作簡單快速,整個過程可在4 h內完成[11]。該方法具有其他方法無可比擬的優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可能成為檢測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最理想的標準。
參考文獻:
[1] 殷震,劉景華.動物病毒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2] 王新華,劉守仁,張榮,等.牛病毒性腹瀉病毒侵染宿主細胞的電鏡觀察[J].畜牧獸醫學報,2002,33(5):501-503.
[3] 孔繁德,陸承平.牛病毒性腹瀉-粘膜病的最新研究進展[J].福建畜牧獸醫,2005,27(3):9-13.
[4] BODREDDIGARI BHUDEVI, DANIEL WEINSTOCK. Fluorogenic RT-PCR assay(TaqMan) for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J].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01,83:1-10.
[5] 溫國元,萬超,潘茲書,等. 應用熒光定量PCR技術快速定量檢測豬瘟病毒[J].武漢大學學報,2004,50(6):746-750.
[6] MOHIT B,DOROTHY M,SHAILJA B,et al.A one-step multi-plex real-time RT-PCR for detection and typing of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es[J]. Vet Microbiol,2006,116: 37-44.
[7] 陳玉棟,張楚瑜,鄒俊煊,等.建立快速定量檢測豬瘟病毒兔化弱毒苗的熒光定量PCR技術[J].中國病毒學,2003,18(2):124-128.
[8] 張麗穎,涂長春.牛病毒性腹瀉病診斷方法的研究進展[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4(5):17-19.
[8] LETELLIERC,KERKHOFS P.Real-time PCR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genotyping of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J]. VirolMethods, 2003,114:21-27.
[9] BAE H G,NITSCHE A,TEICHMANN A,et al. Detection of yellow fever: a comparison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and plaque assay[J]. Virol Methods, 2003, 110: 185-191.
[10] 常國權,楊盛華.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實驗室診斷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檢疫,1995,12(5):23-24.
[11] CHUNG W B, CHAN W H, CHANG H C, et al.Real-time PCR for quantita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and porcine circov irus type 2 in naturally-infected and challenged pigs [J]. VirolMethods,2005,124(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