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選擇風味良好、營養豐富的菠蘿與菱角復合制作果醬。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確定菱角菠蘿復合果醬的最佳配方為菱角漿與菠蘿漿質量比80∶20,白砂糖的添加量60%,醬體的pH值3.5,瓊脂添加量1.0%,所制作的果醬酸甜適口,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理想的質構。
關鍵詞:菱角;菠蘿;果醬
中圖分類號:S645.4;S668.3;TS255.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08-1656-03
Preparation of Compound Jam of Water Chestnut and Pineapple
LIANG Jin-li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Jiey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Jieyang 5220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Pineapple and water chestnut with good flavor and rich nutrient was selected to produce compound jam. The optimal formula for the jam was confirm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nd orthogonal test. The best mixing proportion of water chestnut paste and pineapple pulp was 80 ∶ 20(W∶W); and the content of sugar and agar were 60% and 1.0%,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pH value of the butter body was 3.5. The produced jam was delicious, good in stability and texture.
Key words: water chestnut; pineapple; jam
菱(Trapa spp.)屬于菱科,菱屬,別名菱角、龍角和水栗,主要有四角菱(Tquadrispinosa. Roxb)和二角菱,此外,還有一種無角菱類[1]。菱角營養豐富,含有淀粉、蛋白質、葡萄糖、脂肪,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鈣、磷、鐵等[2]。歷代醫家視菱為“養生之果”、藥膳佳品,尤其是中秋期間菱角肉嫩多汁,更是被南方居民當作極好的水果,其清涼解渴、可糧可果,營養價值可與其他堅果媲美。《本草綱目》[3]載:菱角能補脾胃,強股膝,安中補五臟、解丹石毒、補中延年、健力益氣,菱粉粥有益胃腸,可解內熱;《齊民要術》[4]云:菱能“食之安中補臟,除百病、益精氣、耳目聰明、輕身耐老”。近年來,我國學者通過研究發現,菱角中含有生物堿、黃酮類物質、多糖類物質等功能性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5]。
菠蘿又稱鳳梨,是著名的熱帶水果,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VB、VC等,風味獨特,酸甜適中,清香爽口。中醫認為,菠蘿味甘,微酸,性平,有補益脾胃,生津止渴,潤腸通便,利尿消腫的功效,可治療中暑煩渴,腎炎、高血壓,大便秘結,支氣管炎等癥[6]。因而將其和菱角一起制成復合果醬,既可以調節果醬的風味,又能增加果醬的營養價值。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菱角,購于廣東省揭陽市菜市場。白砂糖、瓊脂、檸檬酸均為食品級。SZGH.JJ-2(2003-61)組織搗碎勻漿機,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JA1003N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PR-101型折光儀,北京賽多利斯有限公司;PHS-3C數字酸度計,江蘇榮華儀器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如下:
菠蘿→切分→軟化→打漿
↓
菱角→切分→預煮→打漿→配料→加熱濃縮→裝罐→封罐→殺菌→冷卻→保溫檢驗→成品
↑
空罐→洗滌→消毒
1.2.2菱角漿的制備將菱角剝殼后切分成塊,放入不銹鋼鍋中,加入清水加熱至100℃,煮沸10~15 min使之軟化,將預煮后的菱角塊用打漿機打成菱角漿,備用。
1.2.3菠蘿漿的制備挑選新鮮、無病蟲害、色澤好、成熟度80%的青熟果,洗干凈后用不銹鋼小刀去皮、果眼,并切成3 cm×3 cm的菠蘿丁,在100℃下煮制10 min,使菠蘿充分軟化,打漿備用。
1.2.4濃糖液的制備將白砂糖加水煮沸,配成質量分數為75%的濃糖液,過濾備用。
1.2.5瓊脂液的制備稱取適量瓊脂,用溫水浸泡。將泡軟后的瓊脂清洗干凈,放入鍋內加熱溶解(加水量為瓊脂的15~20倍),過濾去雜,備用。
1.2.6檸檬酸液的制備稱取適量的晶體檸檬酸,加入水配制成質量分數為50%的溶液,備用。
1.2.7濃縮與調配按一定比例稱取菱角漿和菠蘿漿,先用旺火煮沸10 min后再改用文火加熱,分3~4次加入白砂糖,在臨近終點時,加入檸檬酸液、瓊脂液,繼續加熱至終點。在整個過程中要不斷地攪拌,以防結晶。
1.2.8裝罐和封罐將玻璃瓶徹底清洗后,用溫度95~100℃的蒸氣消毒5~10 min,瓶蓋洗凈后用沸水消毒3~5 min,瀝干水分。果醬出鍋后迅速裝罐,要求每鍋醬體分裝完畢不能超過30 min,密封時醬體溫度保持在85℃以上。盡量減少頂隙,嚴防果醬沾染瓶口和外壁。
1.2.9殺菌和冷卻封罐后,在溫度100℃的沸水中殺菌10~15 min,殺菌后分段冷卻至38~43℃。擦干罐外壁水分,在溫度35~37℃的溫箱中保溫7 d。
1.2.10成分測定總糖量的測定:直接滴定法;總酸度的測定:氫氧化鈉標準液滴定(以檸檬酸表示);可溶性固形物的測定:PR-101型折光儀測定。
1.2.11感官評價標準果醬加工后常溫放置7 d,隨機抽取10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學生組成評分小組,根據果醬的色香味及組織形態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取其平均值作為評分結果。評分標準見表1。
2結果與分析
2.1單因素試驗結果分析
2.1.1菱角漿與菠蘿漿復合比例的確定試驗選用5種比例對菱角漿和菠蘿漿進行復合,制備果醬。試驗隨機抽取了10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對其口感進行評價,用以確定原料比例對果醬口感及風味的影響,結果見表2。可知菱角漿、菠蘿漿質量比為80∶20時,果醬兼有菱角和菠蘿的風味,口味良好。
2.1.2白砂糖用量的確定按質量比80∶20稱取菱角漿、菠蘿漿200 g,加檸檬酸調pH值為3.5,瓊脂的添加量為0.8%,添加不同百分比的白砂糖進行加糖量的單因素試驗,確定白砂糖的最佳添加量。由表3可以得知,白砂糖的添加量在60%時,果醬的口感酸甜適中,效果最佳。
2.1.3果醬pH值的確定按質量比80∶20稱取菱角漿、菠蘿漿200 g,白砂糖的添加量為60%,瓊脂的添加量為0.5%,添加不同百分比的檸檬酸進行檸檬酸用量的單因素試驗,確定檸檬酸的最佳添加量。由于菠蘿本身具有一定的酸度,最終會影響檸檬酸的添加量,故用果醬的最終pH值來確定。由表4可以得知,果醬的pH值為3.5時,果醬的口感酸甜適中,清香爽口。
2.1.4瓊脂用量的確定本試驗選用瓊脂作為增稠劑,按質量比80∶20稱取菱角漿、菠蘿漿200 g,白砂糖添加量為60%,用檸檬酸調節最終pH值為3.5,在此基礎上,進行瓊脂添加量的單因素試驗。結果(表5)可知,當瓊脂的添加量達到0.8%時,凝膠效果較好,形成了透明、凝膠性穩定的果醬。
2.2正交試驗結果分析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白砂糖、檸檬酸、瓊脂的用量對試驗結果都有顯著影響,因此本試驗選取這3個因素進行L9(34)正交試驗,以感官評分為主要評價指標,因素與水平設計見表6,結果見表7。由正交試驗結果中極差R大小可得出,影響菱角菠蘿果醬品質的主次因素依次為A>B>D>C。菱角菠蘿復合果醬的最佳配方為A2B2C2D3,即菱角漿與菠蘿漿的質量比為80∶20,白砂糖用量為60%,果醬的pH值為3.5,瓊脂添加量為1.0%。進行3組驗證試驗,平均得分93.5分,說明A2B2C2D3為最優組合。
2.3產品質量指標評價
2.3.1感官指標色澤:醬體為淺黃色,有光澤,均勻一致;香氣與滋味:酸甜適中、口感柔和、兼有菱角和菠蘿的香氣且香氣諧調,無焦糊味及其他異味;組織狀態:呈半透明的凝膠狀、組織細膩,不分泌汁液,無“流湯”現象。
2.3.2理化指標總糖≥50%;可溶性固形物≥55%;總酸≤1.5 g/100 mL。
2.3.3衛生指標細菌總數≤100 CFU/g;大腸菌群≤30 CFU/100 g,致病菌不得檢出;重金屬含量:錫≤250 mg/kg,砷≤0.5 mg/kg,鉛≤1.0 mg/kg;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和防腐劑。
3結論
通過試驗確定菱角菠蘿復合果醬的最佳配方為菱角漿與菠蘿漿質量比80∶20,白砂糖的添加量60%,pH值3.5,瓊脂添加量1.0%,所制作果醬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理想的質構;菱角、菠蘿復合果醬不僅風味獨特,營養價值高,而且不含任何色素、香精、防腐劑,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本研究為菱角的開發利用開辟了新的途徑;菱角、菠蘿復合果醬的研制是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的,與大規模生產還有相當距離,但其生產工藝并不復雜,設備投資也不高,適合于原料產地鄉鎮企業發展食品加工業。
參考文獻:
[1] 屠康,武杰.水生蔬菜加工工藝與配方[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101.
[2] 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2. 54.
[3] 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1901-1902.
[4] 賈思勰.齊民要術(再版)[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5] 盛占武,孫志高,鄯晉曉.菱角的保健功能及其產品開發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6,27(9):160-163.
[6] 薛效賢,薛芹.鮮果品加工技術及工藝配方[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