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至今,紅木家具走過了近六百年的歷程,古樸、典雅、簡約的悠悠神韻讓不少人為之傾心,在它身上,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并存,實用和收藏相得益彰,其健康和無化學污染的特點更是讓人心甘情愿為它一擲千金。
與馮錫華老先生相約在一個“秋老虎”肆虐的午后,通過之前與他數次的電話交流,早已得知馮老先生是一位資深的紅木癡迷者,喜歡木工活的他十多年來收藏了不少紅木家具及裝飾品,家里滿滿當當裝著的都是他的心愛之物。
藏出一屋古韻風情
“所謂‘紅木’,從一開始,就不是某一特定樹種的家具,而是明清以來對稀有硬木優質家具的統稱。紅木主要包括五屬八類,分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力木屬;八類則是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木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其中以紫檀、黃花梨、紅酸枝為優。我坐著的這把椅子就是黃花梨的。”現年61歲的馮老先生輕輕地用手摩擦著黃花梨木椅的扶手,眼里滿含著溫柔。
其實,年輕時的馮老先生就迷戀上了紅木典雅而美觀、極富古典檀韻的風情,但直到十多年前,他才漸漸開始了收藏生涯,當年的紅木價格遠不如現在這樣昂貴得令人望而卻步,幾萬到十多萬一套的不等,貴的也不過幾十萬、上百萬,而如今他所收藏的部分紅木家具的市場價格早已在當時的購買價上翻了三倍。他說,因為過度砍伐,海南成材的黃花梨已經絕種,東南亞和印度等其它區域的紅木也日漸稀少,而且紅木生長周期極為緩慢,成材樹木至少要四五百年,有的甚至在千年以上,成材率也十分低,所以其附加價值極高,一款海南黃花梨單件賣到百萬左右已不稀罕,紫檀、紅酸枝材質的也漲得非常快,但這些精品一般都在藏家手里,市面上很難見到。如果是想收藏又不愿意投入太多資金的話可以考慮市面上一些比較小件的紅木制品,如筆筒、花架之類,價格在幾百到幾萬元不等,造型精美、用料較好的這些小件還是很值得收藏。馮老先生甚至給出了紅酸枝未來三年價格會再翻一番的預測。
“玉不琢,不成器。”紅木家具也是一樣,并不是好的紅木制作的家具就都有收藏價值,精品紅木家具講究“形、材、藝”,需要采用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不用任何鐵釘和膠粘劑;用料的種類與粗細、顏色的深淺度、椅面或桌面等板材是用的整塊木料還是拼接而成、隱蔽處的木料是否也是同等質量的紅木、工藝的寓意及線條是否流暢精美等等原因都將直接影響最終的價格高低及收藏價值。
馮老先生在收藏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著自己的紅木知識,不打牌不抽煙喝酒的他閑暇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去逛紅木家具市場,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家具,若是遇上了,又在自己的經濟能力承受范圍之內,那是必然要買下的。“我手里存不住閑錢,一旦有了點錢就全往紅木家具上存了。”馮老先生笑言。
養出一身健康舒適
“紅木除了可以用來制作家具及裝飾品以供欣賞、使用、收藏之需,有些還能作為中藥材,治病防病,其藥用價值、保健價值很大。”說起紅木的健康價值,馮老先生更是滔滔不絕,因為他自己就是其中一個受益者。
馮老先生介紹道,中醫學中早就把紅木中的一些材質的特性應用于醫學中,如利用其芳香性,驅除蚊子、蒼蠅及其它臭蟲;有些紅木材還能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紫外光線,對居室的空氣具有調節作用,甚至還具有隔音防塵、保濕保溫作用。
最具保健功效的當首推海南降香黃檀,也就是黃花梨,亦稱“降壓木”,原產于我國海南島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有降血壓、血脂及舒筋活血的作用。但目前由于海南降香黃檀已經瀕臨滅絕,老料很少,得之不易,現在市場上的“黃花梨”大多是產自東南亞的香枝木,與海南降香黃檀沒有可比性。海南降香黃檀入藥一般情況下是用其木屑,比如用木屑泡水,可以降血壓、血脂;用木屑填充做枕頭更有舒筋活血之功效,尤其適合老年人使用。而作為養生而言,最好就是要有由海南降香黃檀制成的器物,比如床榻和椅凳之類,因為人在睡眠和養神時是最為放松的,悠悠檀香進入體內直達肺腑,長此以往筋骨舒活、氣血通暢。馮老先生多年來的血壓一直很穩定,和家中處處充滿黃花梨木的幽香是分不開的。
再說產于印度南部的紫檀,香氣比較淡,但好聞,優雅,沁人心脾。古時的大家閨秀或豪門顯貴多選紫檀做衣柜,顯得雍容華貴、大氣端莊,衣服納于其間,日久生香,悠然享用,妙不可言。據說在清以前很長時間藥店中都有紫檀碎屑作為藥材出售,其藥用價值在于其有醒腦、降濁升清之功效。在上個世紀初由于紫檀料的緊缺,一些藥店還將紫檀家具劈成碎屑進行出售,給紫檀家具的傳世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還有烏木,這里說的烏木并不是指植物學上的烏木樹種,而是指炭化木。它堅實如鐵,心材純黑,質地堅硬細膩,打磨后表面光滑如漆。因其在特定缺氧環境中形成,所以木質中含有桉脂油等天然防腐劑,歷經千年不腐。烏木能解毒,治療霍亂吐痢、感冒等疾病,因而常用來制作餐筷之類的小物件。烏木筷質堅體重,不彎曲不變形,手感極好,是木質筷中身價最高的。
清出一片美觀凈木
家具如人,人需要養生才能活得長久滋潤,家具也需要“養生”——保養,才能歷經歲月滄桑而風采依舊。得到妥善保存的紅木家具即使歷經五六百年的風霜仍然能像剛制作出來似的鮮活、亮麗。但有部分紅木家具因其主人對保養技巧一竅不通,原本精美絕倫、蟲蟻不侵、堅固耐用的它們到了他們手上,磕碰劃傷、受潮變形成了家常便飯。說起這種情況,馮老先生很是痛心,“人的養生講究順應人性,家具的保養也要順應木性,也就是家具的‘脾氣’,才能讓精美的紅木家具流傳久遠。”
季節交換時,比如伏天過后、春秋兩季等,氣候由潮變干或由干變潮,應適時打開柜門、拉開抽屜,使家具內外同步過風,以免因一面過于干燥或過于潮濕而翹曲。馮老先生還特別提醒道,在過風的時候,不能讓家具暴露在陽光下或風口處,應置于陰涼、干燥之處。因為過度的陽光照射會損害木制家具的材質,造成木材開裂或翹曲,所以要盡量保證紅木家具不遭受陽光照射,同時又保持其適度干燥。
另外,紅木家具須藏物適度,櫥內存放物件,不要超過門框,如果經常硬擠硬塞,會造成櫥門變形。桌面、椅面等要注意防止碰傷碰裂,在使用或搬動時,如果發現著力處出現脫榫,一定要重新膠合密封后再使用。
除塵也是非常重要的保養功課,紅木家具大多都有雕花部位或繁復的鏤空部位,特別容易積累灰塵,最好用軟棉布來擦拭,切忌用硬性布料,以免劃傷,濕布也是紅木家具的天敵,它會帶來家具表面的干濕的劇烈變化,與“順應木性”這一原則相悖。當濕布中的水分和灰塵混合后,會形成顆粒狀,一經摩擦就會損害家具的表面,輕則損害原有的包漿成色,重則導致表面日后開裂。如果實在是塵垢過多,可用晾干水分的潮布反復擦拭。
經常除塵主要有兩個好處,一是有利于保護直接影響紅木家具的美觀和壽命的包漿;二是不會造成“塵土搬家”,導致二次污染,給家具的存放和欣賞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于家具、于人都十分有益。
有些紅木家具上了年頭,光澤變得暗淡,影響美觀,這時需要為它上蠟,一年兩次即可,上蠟時最好用絲綢布順著木紋用劃圈的方式擦拭。雖然馮老先生每次上蠟都是自己動手,但他建議“業余者”最好還是請專業人士去上蠟,以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