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多來,制度創新帶給昆明的變化是全面的,包括個體、局部和城市的變化;帶給昆明的進步是全面的,包括物質和精神進步。這些變化和進步必將長遠深刻地影響著現代新昆明建設的進程,引領著昆明科學發展新跨越的方向、高度、愿景。
關鍵詞:昆明市 制度創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F29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5-0169-01
一、制度創新奏交響
改革開放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制度創新史,改革從很大程度上說就是一種創新。長期形成的舊體制舊機制嚴重制約了昆明的經濟社會發展。基于特殊的市情、競爭的壓力、發展的目標、跨越的使命,市委九屆四次全會以來,昆明市持續解放思想、不斷更新觀念,大力倡導、強力推動、全力推進制度創新,奏出了一曲昆明特色的制度創新時代交響!
二、制度創新出奇效
三年多來,制度創新帶給昆明的變化是全面的,這些變化和進步必將長遠深刻地影響著現代新昆明建設的進程,引領著昆明科學發展新跨越的方向、高度、愿景。
1.變化和進步之一:成功打造了制度亮點體系。昆明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勇氣、精神,持續掀起制度創新熱潮,呈現出一系列制度亮點:建立健全了解放思想制度體系,把解放思想納入長效機制,首開全國先河;建立健全了干部人事制度體系,全面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許多舉措領先全國;建立健全了問責制度體系,實行最嚴厲的問責制,被許多地方紛紛效仿;建立健全了軟環境建設制度體系,全力打造“三最四低”一流發展軟環境,昆明迅速成為“發展高地”和“投資洼地”;建立健全滇池治理制度體系,“五治”先行,“三治”結合,“河長制”被全國推廣等,體現了昆明特色。
2.變化和進步之二:初步形成了制度治理體系。昆明站在“順時之舉、應勢之策、發展所需、責任所系”的戰略高度,大力推進制度創新,用制度規范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初步形成了制度治理體系。這些制度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協同;互通互補,互聯互助,筑起了昆明制度治理的立交橋,建構起昆明特色的制度治理體系,為現代新昆明建設發掘了潛力、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動力。
3.變化和進步之三:革新了經濟社會治理模式。昆明在制度創新實踐中,始終堅持“依法、遵規、履程”,大膽探索“黨委執政、人大督政、政府行政、政協參政、百姓評政、司法公正”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優化了執政資源配置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經濟社會治理效果。使制度成為經濟社會治理的第一選擇。昆明要加快科學發展新跨越,必須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事盡其功、權盡其責。必須劃清公權和私權之間的界限,使兩者依法運行、各得其所。必須劃清政府、企業、組織、公民四者之間的界限,使政府回歸本位、企業找到屬性、組織發揮作用、公民得到權利。必須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讓政府權力配置的資源最少、最小化,讓市場競爭配置資源達到最多、最大化,努力實現“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成功對握。
4.變化和進步之四:提升了昆明的競爭軟實力。為打造一流的發展軟環境、競爭軟實力,昆明堅持打好“四差”:“改革打時間差”,突出一個“快”字,快人一拍、先人一步、高人一籌;“開放打空間差”,突出一個“優”字,硬環境要優,軟環境也要優; “創新打信息差”,突出一個“新”字,新思想、新思維、新思路、新信念、新理念、新觀念;“治理打制度差”,突出一個“誠”字,把公民培育成經濟發展的主體,民主政治的主人,文化繁榮的主角,社會進步的主力。其中,“改革打時間差”、“開放打空間差”、“創新打信息差”最終都要靠“治理打制度差”來保障?!八牟睢辈⑦M,統籌兼顧,形成合力,共同提升了昆明的發展軟環境、競爭軟實力。
制度創新的能量有多大,希望就有多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制度創新的高度,決定著科學發展的高度。“十一五”見證了昆明勵精圖治、改革脫困、創新跨越的堅定步伐;展望“十二五”,甚至未來,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制度創新照耀昆明、植根昆明、充盈昆明,一個春風永駐的昆明,必將走向新愿景,實現一個又一個精彩跨越。[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