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因此,隨著新課改的大規模推進,教師培訓也迎來了空前繁榮的現象。然而,許多培訓收效甚微,這不得不讓我們停下腳步,認真思索。影響教師培訓質量的因素主要是培訓者和受訓者的思想觀念及自身素質、培訓方式、管理機制等,而培訓者和受訓者的思想觀念往往被我們所忽視。
關鍵詞:教師培訓 思想觀念 換位思考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5-0320-02
前言
“無論多么理想和誘人的課程改革方案,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課程實施的層面才能實現其初衷。”而教師便是課程實施的最終落實者。因此,對教師進行培訓也便隨著課改的推進而緊鑼密鼓的鋪開了。在新課改下,教師培訓模式更是五花八門,如“參與式”培訓模式,“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模式,“校本”培訓模式,案例教學培訓模式等等。可謂百家爭鳴,各施高招。然而,我們卻總是聽到抱怨聲,培訓者埋怨受訓者“無心向學”,“理論知識膚淺”,逃課現象也不少見;受訓者埋怨培訓“了無生趣”,“無實際效用”,“抽象空洞”。雙方若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互不體諒,和諧的課堂便無法實現,收效甚微就不足為奇了。因此,筆者認為,培訓模式、手段,管理機制等等固然重要,雙方的思想觀念也并非小事。
一、雙方思想觀念剖析
培訓者多數來自高校的理論專家,大多數認為繼續教育的重點應該在于理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他們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理論的科學性,主張理論指導實踐,認為理論水平提高了,人的行為便會潛移默化的受影響。因此,他們講授的內容是大量的宏觀而抽象的教育理論。他們認為,理論知識不可能立竿見影,實踐情境千變萬化,理論專家不可能每樣事情都告訴你怎么去做,受訓者應該是首先敞開心胸去接收這些完整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熟記于胸,在日后的實踐中便會自覺不自覺的用于指導實踐。
受訓者則是來自一線的教師,他們帶著實踐中的困惑來接受培訓,迫切希望通過學習能很快掌握或者發展某種實用的技能或者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喜歡內容的針對性和技能的實用性,希望得到更多的實踐上的指導。他們對于理論怎樣用于實踐這一過程感到困惑。
培訓者和受訓者的思想觀念都是合情合理的,符合他們所處的位置,因此,他們容易各執一詞,互相推諉責任。再加上培訓者與受訓者與正常學校里的教育有很大不同,首先他們都是成年人,思想上的溝通和共融對他們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我們不能用平常看待學校師生的眼光來對待培訓者和受訓者。
二、培訓者的換位思考
諾爾斯認為,真正有效的成人教育理論必須反映成人學習的特點。作為一名成功的培訓者,對成年人的學習特點不得不加以考慮和尊重。下面,我們從成年人的學習特點出發,為培訓者解開他們心中的困惑。
一是明確的目的性。受訓者從實踐中帶來了許多困惑、問題和疑難,他們對那些空洞的說教非常厭惡,迫切需要真實的反思和提高,也迫切需要有人對他們給予點撥和指導。所以他們不是不想培訓,相反他們渴望培訓,只是他們對培訓的內容等有著自己的渴望和要求。
二是突出的實踐性。受訓者大多來自工作第一線,而且要兼顧工作和學習,他們不可能像普通高校那樣經歷較長的學習周期,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非常系統地接受和掌握理論知識,事實上他們最需要的不是深奧的理論,而是解決實際間題的技術。因此,成人教育的內容應是實踐性較強的知識,適當理論性知識的傳授也應為實踐性目的服務。
三是強烈的自主性。成人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和主動精神。他們需要高度尊重他們的自主性、探究性、創造性,為他們創造無拘無束的氛圍,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而不是一味的被動聽講。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是成人記憶力較弱,但是理解能力較強。培訓內容過多理論性,他們聽起來不僅覺得厭煩,而且聽了就忘。如果單想靠這一兩次講座就能讓他們把某個理論記熟,那對他們來說顯然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同時他們的理解能力較強,若培訓者能結合實際闡明理論,他們便很容易理解和領會。
五是成人學習的內發性。他們總是十分關心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有意義,尤其關心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和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成人參與學習并非僅僅為了多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改變自身,使之更有效地承擔社會責任,更大限度地滿足社會角色的要求。如果感覺需要,他們會很努力的去做到。反之,則很難說服他們去學習一些他們認為不需要的東西。
六是時間的緊迫性。受訓者都是社會工作中的一員,肩負著來自家庭、社會、工作方面的壓力。他們平時的工作已經非常繁重,節假日還要抽時間來培訓。因此,在這學習期間,他們就會有雙重需要在內心矛盾掙扎。一是身心的疲憊,渴望得到放松和休息,二是提升自己的需求。如果所授課內容過于抽象和空洞,不符合他們的趣味,那么身心休息的需求就會占上風,因而出現“上面講,下面聊”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了解了成年人的學習特點,培訓者應該不難從思想上理解受訓者的“無心向學”之勢了。在思想上多一份理解,在行動上盡可能的有針對性的做到最好,如選擇合適的培訓模式,內容盡量多些案例,理論多結合實踐來談,盡量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中學聽聽課,做調查研究,切實將自己的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這些都是切實可行的。培訓者多數是高校教師,大多未到過中小學執教,倘若連中小學都未去過聽課或考察,自行關起門來做研究,則必將導致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無法了解當代中小學教師需要什么,所做培訓便很難說是一線教師所需要的。
三、受訓者的換位思考
作為一名受訓者,一方面,要對自己作為一名成人的學習特點有所了解,清楚自己的自身難以避免的特點及其所帶來的局限性。如突出的實踐性這一點,讓受訓者不免總希望通過一兩次培訓便得到質的提升或掌握某種通用的技能,這是很有些急功近利的味道。而時間的緊迫性又已經限制了你投入學習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少卻又想產出多,這有點讓人為難。因此,受訓者對自身局限不加以清晰認識,卻一味地將培訓責任歸于培訓者,到頭來只會各執一詞,相互埋怨。就如兩婆媳,婆有婆的難,媳有媳的理,假如都據理力爭,互不相讓,和諧家庭便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受訓者在清楚自身不足的同時,也應對培訓者多一份體諒。培訓者是高校教師,他們與受訓者一樣,擔負著來自家庭、社會、工作的重任,一場培訓也定是經過許多個夜晚甚至數月的煎熬所精心備至,期待著竭盡所能給這么多辛苦前來的受訓者盡可能多的指導和啟發,此心可鑒。受訓者應當珍惜。如果受訓者在底下百無聊賴,受訓者本身也是教師,不如換位想想,平日您也辛勤備課,也希望多給學生一滴水,面對這般境況,您也定會覺得失落和不滿,甚至于憤怒地訓斥。但是我們的培訓者最多只能“失落和不滿”,卻絕不能“憤怒地訓斥”,甚至于“咆哮公堂”,因為大家都是成人了,成人面對面,都懂得給彼此留一點面子。這樣一想,作為受訓者也便很能體諒培訓者之苦了。另外,培訓者到基層學校聽課調研困難不小,首先不說其本身工作繁忙,調研過程也是會遇到不少阻力,如中小學未必歡迎,恐怕他們“搗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總而言之,影響教師培訓質量的因素很多,而雙方的思想觀念卻往往是被我們所忽視了的,有很多時候,不是形式的新穎不夠或者內容的抽象與否的問題,而是我們雙方缺乏溝通,缺乏相互的體諒和理解的問題。俗話說“理解萬歲”,相信在這份雙方互諒基礎上,我們再盡各自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定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效。
參考文獻:
[1]金獻海.走出教師培訓的誤區[J].教書育人,2005,(12).
[2]唐烈瓊.論成人教育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及策略[J].社會科學論壇,2005,(5).
[3]李東兵.新課程實施背景下教師培訓模式初探[J].軟件導刊,2005,(7).
[4]宋西玲.用認知學習理論淺析成人學習的特點[J].繼續教育研究,2005,(4).
[5]秦詠中.教師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培訓?[J].教書育人,2005,(11).
[6]徐曉霞.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改革,2007,(7).
[7]啟迪.基于教師發展的教師培訓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9,(4).
[8]張海蘭,王歡.新課改教師教師培訓的反思與對策[J].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10,(4).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