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科學性、求實性,人民性、開放性、民族性、現實性、創新性。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對于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延安精神 基本特征 建黨九十周年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5-0248-02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長期革命的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我們時代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學習和弘揚延安精神,必須把握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有科學性、求實性,人民性、開放性、民族性、現實性、創新性。建黨九十周年之際,重新認識、認真總結和準確把握延安精神這些基本特征,對于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增強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的自覺性,提高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科學性
延安精神的核心和靈魂是辯證唯物論思想,它是通過接受或稱之為吸納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實現的。對此,毛澤東做了深刻的說明:“由于中國社會進化的落后,中國今日發展著的辯證唯物論哲學思潮不是從繼承與改造自己哲學的遺產而來的,而是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而來的?!盵1] 這種分析是符合實際的。中國傳統的辯證思維方式產生較早,但由于缺乏實證科學的有力支持,社會進化緩慢等原因,使它始終帶有神秘化和絕對化的明顯缺點。所以,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之前,它仍處于樸素狀態,還不是科學。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共產黨人就用辯證唯物論來觀察、解釋世界上一切事物。因此,延安精神的核心和靈魂是通過吸納馬克思列寧主義而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鮮明的科學性。
二、求實性
實事求是作為黨的思想路線,是在延安時期的革命戰爭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對于實事求是的科學內涵,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總結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了精辟的概括:‘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2]。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把實事求是作為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最高最普遍的方法論,用以觀察、認識和分析問題,不唯書、只唯實。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當時具體的革命實踐相結合,并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霸谘影矔r期,我們提出了持久戰,因為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日寇是強國,是進攻的,我們是弱國,是防御的,因而決定了我們是戰略上的防御戰和持久戰。”[3] 也正因為面對強大的日本侵略者,我們以正規戰為主,輔以游擊戰,結合實際,提出了游擊戰的戰略問題。這些都是延安精神的集中體現。由此可見,以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為核心的延安精神充滿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處處體現了求實的科學的特性。
三、人民性
人民性就是以人民為主體,一切為了人民。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盵4] 共產黨不是代表少數人的利益集團,黨的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延安精神突出地反映了這一點。毛澤東在1944年9月8日《為人民服務》中講到:“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人民解放的,是徹底地為人民工作的?!盵2] 毛澤東其后在《論聯合政府》中也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為最高標準?!盵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既是黨的宗旨,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正因為我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使人民群眾從群眾中看到了黨的偉大,從而堅定相信黨,和黨團結一致,形成了特殊時期的血肉聯系,魚水深情,才使我們的隊伍產生了無堅不摧的力量。四、開放性
延安精神的形成過程和深刻的內涵表明,延安精神具有顯著的開放性特征。首先,它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不僅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汲取營養,而且還吸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華,并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延安精神還廣泛吸取了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品德。其次,延安精神還具有深刻的歷史性。它不僅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且還繼承發揚了井岡山精神和長征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匯流而成的中國式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就其本質意義上講,就是一種為崇高理想和人民利益迎難而上、堅韌不拔、克勤克儉、頑強拼搏、依靠群眾、不怕犧牲的高尚品德。正由于這種精神,使中國革命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并為延安精神的形成作好了準備。長征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形成的長征精神是井岡山精神的繼承和發展。而延安精神就是在繼承和發揚這兩種精神的基礎上產生的。最后,延安精神的開放性特征還表現為具有發展性。一種精神只有不斷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賦予不同的內容,才能使自身具有生機和活力。延安精神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還在不斷的豐富和發展和充實。
五、民族性
延安精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延安精神的民族特色在四個層面上都有深厚的體現。如愛國主義的傳統,它深深植根于中華大地的沃土之中萌生于原始人對氏族和部落的忠誠,并伴隨著民族和國家的產生而逐步形成為明確的愛國主義思想。盡管在不同時期,愛國主義有著不同的含義和表現形式,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股強大的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對民族的熱愛,對祖國的忠誠,是相同的、一貫的。正是這種相同的一貫的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得中華民族經受住千百年無數自然的和社會的困難,始終保持著巨大而堅韌的生命力。延安精神正是這種傳統愛國主義的繼承和發揚?!皩嵤虑笫恰笔茄影簿竦恼軐W價值表現,是中國共產黨人思想路線的高度概括。對這一根本精神的文字概括,是毛澤東批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杰作。毛澤東接過“實事求是”這個傳統命題,對它加以改造,作出新的解釋,使之成為共產黨人思想路線的精髓。除此,延安精神體現民族的傳統的例子還很多,如《實踐論》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知己知彼”,“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等等。這些都鮮明地表現出中國風格、中國氣質的民族特點。毛澤東在強調群眾路線時,引證了民間的哲理俗語:“‘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盵5] 在強調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念時,毛澤東引用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話,來頌揚張思德的人生價值。毛澤東在提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時,把愚公移山的歷史典故加以改造,賦予其艱苦奮斗價值觀民族風格。總之,延安精神的民族特色是鮮明而濃厚的。
六、現實性
延安精神是延安時代的文明成果,但今天研究和發揚延安精神,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其一,從一般意義上講,延安精神作為一種文明成果,它已成為優秀文化遺產,它具有推廣和發揚價值。其二,從一定意義上講,延安精神是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歷史源頭和主要支柱。發揚延安精神,可以從根本上促進現代文明的建設和發展。其三,從現實意義上講,延安精神所包含的主要內容,仍是我們今天迫切需要的。在政治層面上,增強民族危機意識,可以提高我們振興民族的緊迫感。從理性層面上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我們今天和以后改革和建設都離不開的理論武器和思想武器,必須牢牢把握。從價值層面上看,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人生觀,在干部隊伍中特別是在青少年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從精神風貌和意志品格層面上看,提倡艱苦奮斗作風具有現實針對性。今天的社會環境和物質條件與延安時代相比有了質的變化,但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仍具有重要意義。
七、創新性
創新性是延安精神又一大特征。沒有創新,社會就不可能前進。每個時代都會有新情況、新問題。這些都需要用全新的視角、全新的觀念、全新的理論去認識和解決。盲目照搬書本和國外經驗、歷史經驗和模式是行不通的,黨史上“左”、右傾路線的實踐者的失敗教訓以及給黨和革命建設事業帶來的巨大損失都證明了這個道理。延安時期,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用全黨的智慧創造出毛澤東思想,并找到了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道路——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堅持八大提出的正確路線就取得了巨大成就,反之,偏離了八大路線搞“文化大革命”,黨和人民的事業就蒙受巨大損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始終如一地堅持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正確路線,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績。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解放區人民,建國后的全國各族人民所迸發出的創新精神為中國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如抗日戰爭時期邊區開展大生產運動,建國后原子彈、氫彈試驗成功,運載火箭發射,衛星上天,解決了13億人民的溫飽問題,提前實現國民經濟翻兩番,1998年戰勝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2003年戰勝非典惡性傳染病,申奧成功,申博成功等等,無不是延安精神的創新特征的具體體現、延續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毛澤東.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偉大的機遇[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103.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4-1094.
[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08.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2.
[5]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936.[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