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來,國家發改委提出了放開煤電價格,由煤電雙方自主決定交易價格,這意味著我國的資源改革向市場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放開煤電價格管制,有利于我國煤炭和電力行業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但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煤電政策造成了煤炭和電力行業對放開煤電價格持不同的看法,難以協調,故有必要對我國煤電行業放開價格管制的市場化改革以及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討論。
關鍵詞:煤電價格;放松管制;市場化
中圖分類號:F407.2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7-0191-02
引言
2006年1月1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在濟南宣布“計劃煤”時代已告結束,電煤價格放開,由交易雙方自主決定交易價格,從而引發了市場煤和計劃電之間的矛盾。目前,我國煤電體制已經難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煤炭行業情形:一部分煤炭已經走向市場,而約占全國一半用量的電煤價格卻受到管制,價格另行其道,結果形成了雙軌制,造成了國家管制的電煤價格低于市場的價格。這樣,不但不利于煤炭行業的發展,以及煤炭企業增加經濟效益,對電力行業來說,也不利于其市場化改革。
放開煤電價格,放松對煤電行業的管制,推進我國的資源性產品的改革機制形成,改變現在不合理的煤電供需結構,是市場化的必然要求。煤電行業之間價格矛盾不可調和性,涉及到煤炭和電力行業雙方的利益。放開煤電價格,也就是讓其自主定價。由于長期依賴,電煤的市場價格是由煤炭和電力行業相互協商來解決的,與其他用途的煤炭有很大的價差,這必然帶來很多的問題。本文擬從管制理論的角度,對我國煤電價格放開的市場化改革的意義,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討論。
一、管制理論的演進
1970年代以后,在西方經濟學中逐漸發展起來了一門新興的學科——管制經濟學(有些文獻中也稱做規制經濟學)。它主要是研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如何依據一定的規則對市場的微觀經濟行為進行制約、干預和管理。什么是管制呢?由于各種文獻對管制的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對管制的理解也有不同。當然,傳播最廣泛的管制定義應屬于史蒂格勒在1971年提出的“作為一種法規,管制是產業所需要的并為其利益所設計和主要操作的”。在經濟學的經典教科書中,管制指的是市政府為控制企業的價格、銷售和生產決策而采取的各種行為,如控制定價水平、規定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等。我國學者給出了一個比較通俗的管制定義,認為,管制是指政府的許多行政機構,以治理市場失靈為己任,以法律為根據,以大量頒布法律、法規、規章、命令及裁決為手段,對微觀經濟主體的不完全是公正的市場交易行為進行直接的控制或干預。西方管制理論主要包括公共利益理論、部門利益理論和管制的改革理論。下面就該理論的演進做一簡單的回顧。
管制的公共利益理論是主張政府的管制是市場失靈的回應。它是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一直以正統的理論在管制經濟學中居于統治地位。這一理論假定政府管制的目的是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增進社會福利。該學說是一種規范分析框架,主要解決應該怎么管制的問題。但該理論隱含的假設是政府是全知全能的,這與現實是有很大偏差的,該理論的規范分析是一種不完整的理論。
管制的部門利益理論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由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們發展起來的(施蒂格勒,1971;佩茲曼,1976;波斯那,1979;北克爾,1985)。該理論是建立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的,其認為管制的目標不是為了公共利益,而是取悅于特殊的利益集團。但是該理論最重要的假設是利益集團直接影響管制政策,實際上,管制的過程并非如此簡單,僅僅作為一種理論沒有太強的可操作性。
管制的改革理論是由于政府管制失靈的存在,導致了西方國家的放松管制運動,從而發展起來的,為各國放松管制的實踐服務的放松管制理論。放松管制理論主要是指由美國經濟學家鮑莫爾提出的可競爭市場理論,可競爭市場是指一種由于在潛在進入者的壓力,市場的在為這部能夠獲得超額利潤,其定價和生產資源都是有效率的市場。該理論認為管制部門應做的不是限制進入,而是應該降低產業進入壁壘,使產業能夠自由進出。政府的競爭政策與其說是重視市場結構,倒不如說是更重視是否存在充分的潛在競爭壓力,而確保潛在競爭壓力存在的關鍵是要盡可能的降低沉沒成本,因此排除以其人為的不必要的進入和退出壁壘??筛偁幨袌隼碚搶φ墓苤普咚悸泛痛胧┑挠绊懯遣豢傻凸赖摹K坏珵楦鲊?0世紀80年代以來放松管制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其主要貢獻還在于它可以作為政府管制的指南,而不是取消政府管制。
二、煤電行業放松管制
由于我國長期以來關于煤電行業實行不同價格管制政策,造成了兩個行業長期以來在價格上的難以協調。每當煤炭行業因市場狀況的供不應求而漲價時,不得不自行變動電價的電力行業,就不得不承受煤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以及利潤被煤炭行業侵蝕的痛苦;而當電力行業供過于求時,電力行業并不受影響,卻要煤炭行業承受經濟低迷、產品積壓的負擔。
我國經濟開始起飛的形勢,也使得煤炭行業與電力行業的利益格局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了巨大的逆轉。重工業化經濟的大幅增長,突然之間爆發了對煤炭、電力、石油、運輸等基礎性行業產品的狂熱渴求,煤炭價格飆升,而電力行業在多年的過剩之后,也突然陷入嚴重短缺、迫切需要加大投資、擴大產能的局面。造成我國煤電矛盾的是價格,而導致電煤出現這種價格現象的,則是煤炭價格的雙軌制。只要電煤市場的指令價格仍然存在,電煤供求的矛盾就不能解決。以前的煤電政策損害了煤炭行業經濟利益,更干擾了市場機制的運行,破壞了生產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動,造成了全國市場的割裂,是與我國市場經濟建設背道而馳的。市場的問題須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要真正的消除煤電矛盾,只有盡快地推進電煤體制改革,放開電煤的價格管制,使煤炭企業和電力生產企業在市場供求關系的調解下自主協商定價,這樣才能既保證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的經濟利益,又保證電煤的正常供給,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
三、意義
放開煤電價格,放松管制,這對于我國煤炭和電力行業,從長遠來看都具有重大意義。市場機制的充分發揮作用,讓市場來自主決定交易的價格,使煤炭資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達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的。我國的關于煤電價格雙軌制,已經不適應煤炭和電力兩個行業的發展要求,國家放松管制有利于這兩個行業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
1.維護有效的競爭。市場需要價格機制的正常作用,以引導有關利益主體的行動,增進企業效率和社會福利。 例如,美國通過放松管制而獲得的福利是巨大的,通過定價的自由化,進入和退出的限制消除,一年的總福利增加350億~460億美元(1993年),其中,消費者從價格的降低和服務質量的提高中獲得了320億~430億美元,而生產者從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中一年或得了大約30億美元。
2.維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要求國有經濟收縮戰線,把資源集中于需要國家控制、而且能夠控制的領域。這兩方面都意味著電力管理體制的改革。當前電力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包括:(1)政企不分,很多電力企業既是政府組織,又是獨立核算的企業,這兩種身份是矛盾的;(2)單位數量過多。目前,電力部門有10 000個獨立法人企業、8 000 個獨立發電廠、1 600個配電公司,這些單位是在雙軌運行,即“老企業老辦法、新企業新辦法”的產物,老企業仍由政府緊緊控制。在這很不完全的市場中,不合理作為比比皆是,如許多地方不用成本低的電力,用高成本的小廠電力滿足需求。
3.節約我國煤炭資源的需要。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雖然我國的儲量很大,但在實行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環境友好性社會的指導下,放開煤電價格,讓市場自主定價,有利于社會各個行業發明和采用新的節能方式,合理高效的利用煤炭資源,達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的。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
由于長期以來,電煤的市場價格是由煤炭和電力行業相互協商來解決的,與其他用途的煤炭有很大的價差,一旦放開價格必然要上漲。這是電力行業所不愿看到的;這也會導致電價的上升,增加了其他下游行業的生產成本,帶來一系列的關聯效應。放開煤電價格的過程中,這一些問題是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
1.煤電頂牛的問題。長期的煤電政策,逐漸形成了我國市場煤、計劃電的體制,煤炭價格的放開,電力行業反映很大,增加了其能源成本,破壞了電力行業的利益,以至于今年的煤炭洽談會,至今沒有達成協議。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前面我們已經加以說明,如何加以調節兩個行業的利益分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煤電連動方案是把雙刃劍,在能源緊張的情況下,聯動的結果有可能帶來煤、電價格的輪番上漲,這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注意。
2.不利于下游行業和消費者的利益。煤電行業同屬于能源行業,作為下游產業的基礎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即受到下游旺盛需求的支撐,其自身需求和成本的不斷加大又只能通過產品漲價來向下游產業轉嫁。下游行業成本的提高,也會提高產品的價格,造成的后果是全社會物價的普遍上漲,物價的上漲不利于消費者的利益,可能引起通貨膨脹。
參考文獻:
[1] 植草益.微觀規制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
[2] 丹尼爾,史普博.管制與市場[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
[3] 陳富良.放松規制與強化規制[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