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們,深入挖掘大多數文章以及電視訪談類節目中的深層信息尤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世界金融市場的深刻見解通常都要比某一特別的貿易戰略更有價值。最安全的一條規則,就是如果你不能用基本的金融原則去解釋風云變幻的投資市場的話,那么就置身于市場之外吧。我們將會在本書中不斷重申這一觀念,這是書中最基本的前提。市場不是無規律可循的,市場的風云變幻也不是隨機的,而是有著一定的理由。例如,在2005年到2009年期間,股市面對負面財經新聞的反應經常是止跌回升的。那些看跌股市行情的空頭投資者往往會受挫;當股市回升止跌時,許多人選擇不再繼續持有而是抽身退出。一時間,仿佛是股市表現得無理性,因為哪怕是一丁點兒的負面新聞都能導致股市的反彈。類似“華爾街對自身所造成的失業并不在乎”的頭條新聞報道更是給投資者的投資方向平添了幾分霧水。但對那些悟性高的投資者來說,他們心里很明白華爾街并不是對任何事都不屑一顧的,他們清楚這些負面新聞報道的唯一目的就是為美元疲軟造勢,向海外投資者發出股票價格下跌的假象,促使他們不斷加大投資,以便為股市的反彈推波助瀾。同樣的道理,他們也明白,任何負面報道都會通過對商品和服務需求的減少或提高儲蓄率以及幫助美元擺脫困境而產生反作用。最精明的投資者之所以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才能游刃有余。
一項能夠幫助投資者判斷美元強弱的重要標準指標就是美元指數。該指數是基于如下的一攬子貨幣而來的。

這一指數對于長期和短期投資來說都變得日益重要了。美元的相關走勢和股市之間鮮明的逆向關系正是股票主板市場長期走勢的例證。圖1-2通過全球最大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SPDR(交易代碼為SPY,它以標準普爾500股指為追蹤標的,其投資組合所持有的股票及構成配置比例幾乎與標準普爾500股指完全一樣)與美元指數(交易代碼為DXY)于2006年2月到2009年11月期間的每周價值對比說明了這一點。圖中左側Y軸代表SPY(淺灰色線),右側Y軸代表DXY(黑色線)。

美元疲軟和證券市場強勁之間的這種相關性,無論是在繁榮還是不景氣的金融時代,始終都存在著,即便是在2008年銀行崩潰和股市下跌50%時也不例外。令人吃驚的是,美元居然在2008年下半年開始走強。在此期間,美元的走強提高了其他國家對美國投資的相對價格,從而引起了美國證券市場的持續下跌。美元的這種勢頭有助于扭轉金融危機的局面,但好景不長,到了2009年3月美元又開始走低。
正如任何金融工具間的相關性一樣,在圖1-2中所顯示的美元與股票之間的相關性并不是很明顯。這種相關性的強弱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并取決于市場條件的多樣性。例如,當房地產泡沫達到空前的比例以及長期反彈開始奏效時,市場便趨于平穩,不再隨美元的疲軟而有所波動。在2009年2月8日到3月14日期間,盡管美元指數下跌了6.5%,而標準普爾500股價指數卻只下跌了3%。在2009年年中美國證券市場下跌趨勢的自我調節結束之后,美元與證券之間的相關性又有所加強了,證券市場的波動又再次嚴重依賴于美元的走勢。圖1-3反映了在2009年下半年隨著市場大勢的上揚、美元下跌的變化,進一步確定了這種相關性的全面加強。

在通常情況下,這種驅動力是非常錯綜復雜的。美元疲軟和證券市場強勁的這種關系的重新抬頭對所有投資者來說,無疑都蘊藏著許多很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從2009年7月以來,許多投資者開始質疑市場的反彈,反彈似乎有著其自身的生命周期。美國經濟持續疲軟,大多數頂級公司的收入不斷地在縮水。盡管沒有任何逆轉的跡象,但市場依舊反彈了32%。由于每次市場迅速的下挫都會伴隨著強勁的反彈,因此看空的投資者往往會遭受慘重的損失。于是這些投資者開始停止空頭操作,而退到一旁觀望市場的變化。與此同時,那些看多的投資者對這種很難判斷出經濟走勢的反彈變得更加謹慎,因此并沒有受到任何有深遠影響的市場調節的沖擊。與旨在刺激經濟而實施的史上最低的利率結伴而行的經濟衰退,往往會創造出一個令人困惑的投資環境。無論看跌還是看漲的投資者,都開始避免短期交易行為,以降低投資風險。
于是,一種新的交易形式開始出現并主導著證券市場。投資者以極低的利率借到美元,而后將借來的美元投入到各種金融投資項目上。他們在借來的投資成本和投資獲利中賺取微小的中間差價。每一次美元的走強,哪怕只是一丁點兒的上揚,投資者都會迅速結果交易,以還清其貸款。當美元走弱時,這些錢又重新被投到市場中。因為所有的交易都通過電子交易操作完成,其效率是顯而易見的。這種類型的交易被稱為“套利交易(Carry Trade)”,并從2008年7月開始主導著美國的證券交易市場,直到2009年12月美元被許多外匯交易者視作賣超時。在此期間,美元的分時走勢圖對所有金融投資市場中的交易者來說都變成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了。無論投資者們是否清楚,在當下市場中,他們都已然成了外匯交易者。

圖1-4是2009年11月27日美元指數與時刻追蹤標準普爾500股指的SPY的對比圖,它清晰地反映了這種瞬息變幻的外匯套利交易的影響。圖中淺灰色的線反映了SPY的走勢,黑色線則體現了美元指數的走勢,圖中X軸代表時間。圖中的這兩條線互為虛擬的鏡面影像圖。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出,美元的每次移動,哪怕只是一小步,都會引起股市反方向的快速移動反應。這種影響是如此地顯著,導致股市多次激烈的震蕩。
2009年11月27日是對這一原則最令人信服的一次驗證,因為這一天是美國股市縮短交易時間的一天,沒有任何既定的關于美元的財經報道相回應。而且,股市交易量正如所料的一樣少;而如果在那些有相關重要財經新聞報道的交易日,外匯套利交易就會很強勁。在此期間,大多數投資者在做出交易決策時,往往都沒有意識到美元這種瞬息變化的價值能夠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市場驅動力。成功的投資者則能夠深刻地洞察這些驅動力,他們的交易決策往往基于對外匯市場的高瞻遠矚,他們通常會選擇那些能從美元疲軟中獲利的投資,但更重要的一點是當美元出現超賣時,他們能夠及時地全身而退。
貨幣的影響也能夠產生自我調節的力量,以防止市場大起大落。在2009年下半年期間,當外匯套利交易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時,負面財經新聞報道經常會導致美元下滑,并對市場產生刺激。這種刺激有效地抵消了負面新聞的 影響,致使市場的反彈。反之,假設財經新聞單獨作用于市場,那么積極的新聞報道會促使美元強勁,以防止市場再次出現反彈的跡象。投資者往往會對“消極的財經新聞促使市場上漲,而積極的財經新聞卻會導致市場下挫”的現象感到不可思議。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老話,當你無法解釋市場對新聞報道所做出的反應時,停止投資無疑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更多內容請見《華爾街:交易的真相》原著
[作者簡介]
杰夫·奧根
現為個人投資者和財經類暢銷書作家。他曾用十幾年的時間潛心研究并開發了一套獨特的集數據、程式買賣系統以及衍生證券定價的技術分析輔助軟件智能投資工具組合。他開發了包括上百萬的計算機編碼,尤其是對股票的細微異常以及價格扭曲的研究很有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