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的作品被人們廣泛知道,但不希望我這人被知道”
“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晚一些”。7年前,刀郎這首《2002年第一場雪》一夜間紅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創造了華語唱片業270萬張的銷量神話。之后陸續推出的《情人》、《沖動的懲罰》、《披著羊皮的狼》等更讓刀郎一躍成為全國大眾最為熟悉的歌手。
出道十年,刀郎神秘低調的風格也令其飽受非議。如今刀郎面對媒體輕松熟練不少,他透露自己淡出公眾視野的這些年并未遠離音樂,不僅一直潛心創作,同時也回歸自己的幕后身份,為云朵等一批樂壇新人擔綱新專輯制作。此次巡演主題定為“謝謝你”是感謝所有人,“包括那些不了解我的人,以及對手。”同時他也巧妙回應了關于自己的“俗”的質疑。“通俗、民俗、風俗,這就是我的三俗。”
發布會當天不僅有陸川、龐龍、鳳凰傳奇等現身力挺,更有趙本山、譚詠麟、小沈陽、李宗盛等各路大腕送來祝福的視頻。談及這次演唱會將有哪些嘉賓現身,刀郎大方表示,“譚校長我一定會請,但在巡演的哪一站就看安排了!”搜狐音樂獨家對話刀郎,暢聊出道十年來的心路歷程。
十年蛻變:“低調神秘”其實是內心的恐懼
問:今年是你出道的第十年,對比十年前的自己,在心境上有哪些不同嗎?
刀郎:最早做音樂只是一個很單純的想法,想出一張專輯,也希望大家都喜歡自己的作品。但04年《2002年的第一場雪》出來后發現事情變了,我還需要做太多其他的東西。當時一下就迷失了。還好我一直都注意這個問題,也一直在慢慢調整,到07年才真正的想明白。
現在我會更注重當下的事情,比如我手頭要做什么、做這個事情是為了什么。不會太理想化的想問題了。
問:你出道以來,一直以低調神秘的形象示人,這是故意為之還是天性使然的呢?
刀郎:“神秘”真的是一個被貼上的標簽。我之前也做發布會、也按傳統的方式來宣傳,但好像大家都習慣給人貼上標簽,這樣才比較容易辨識。
再加上當時我一直想逃避音樂之外的事情,內心也比較恐懼。有段時間連上臺都不自信,覺得大家其實是不喜歡我的。外界越來越把這些標簽跟我捆綁在一起,我也沒有心思和精力去解釋了。
自認草根:我不俗對不起養育我的土地
問:時下樂壇流行草根明星,像旭日陽剛、西單女孩這些都已經唱到了春晚舞臺,你是怎么看草根歌手的?
刀郎:草根的崛起其實是一種回歸,回歸到大眾、老百姓中去,我自己就是草根。
問:其實出道這么多年來,一直有各種非議的聲音。有人說刀郎太“俗”了,有沒有嘗試向“雅”的方面發展?
刀郎:可以這么說,不俗我對不起我的爺爺奶奶,不俗對不起養育我的土地。因為我從小的理想就是,我寫的歌我全家都愛聽、我的親戚朋友都愛聽。現在我的歌能讓大家聽了都很開心,我覺得就很好,我還會俗下去。什么叫俗?通俗、民俗、風俗,這是我的三俗。
問:2004年,你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創下了唱片業的銷售神話,而龐龍的《兩只蝴蝶》開創了無線彩鈴的新篇章。而今年,你們又同時開演唱會,而且你們都是71年出生的,你覺得你們的音樂有什么可比性嗎?
刀郎:有一次我看到一部拍攝上海老年人生活的電影,他們平時生活很孤單、也很潦倒,唯一的愛好就是每天到廣場上唱歌,唱的就是《兩只蝴蝶》。這讓我非常震撼,這就是音樂的力量,有時候你很難把它劃分一個明確的屬性,
打擊盜版:讓創作者站出來維權是立法的悲哀
問:當年《2002年的第一場雪》創下270萬張的銷量奇跡,有人說這個數字幾乎終結了華語樂壇最后的黃金時代,你怎么看這個說法?
刀郎:不能說刀郎終結了華語唱片時代,只是我剛好碰上了那個時代。的確互聯網進入后唱片行業開始摧枯拉朽,載體的改變我們卻沒有順利的完成機制的改變。我相信現在我們都還處在轉型期,肯定會有新的行業形成,去專門完成唱片公司在互聯網上的版權問題。
問:現在百度與一批作家的版權之爭非常激烈,音樂人也陸續加入這場維權大戰,你有什么看法?
刀郎:現在就是一個轉型期,有陣痛、有流血、也有人做了殉道者。但音樂人有一個問題,在還沒有成名時,往往希望更多人聽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肯定,哪怕不要錢也可以用。但將來一旦走紅想要從作品上再拿回酬勞,麻煩就來了。是不是要收費、是不是要妥協?這種矛盾的心態造成一個盲點,給了很多人可乘之機。
我覺得現在與消費者談付費下載其實是與虎謀皮,有免費的誰會付錢來呢?版權問題應該是全社會都有的集體意識,不僅是音樂行業,互包括聯網、演出行業、音像制品甚至我們的教育等各個方面規范之后,才能談收錢的問題。讓創作者自己站出來去呼吁、去維權,這是立法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