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觀察利用1064nm光治療太田痣的臨床療效。方法:用Q開關Nd:YAG激光治療儀治療64例太田痣患者,觀察治療效果。結果:64例患者,經過4~8次治療,痊愈57例,顯效6例,有效1例,總有效率為100%。結論:Q開關Nd:YAG激光治療儀治療太田痣操作簡單,療效確切。
關鍵詞 Q開關 Nd:YAG 太田痣
2002年5月~2010年11月收治太田痣患者64例,應用1064nm光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64例,男23例,女41例,年齡13~48歲,平均22歲,病程10~40年。其中單側63例,雙側1例;表現為褐色15例,灰色10例,深藍色20例,混和色19例。
治療儀器:Q開關Nd:YAG激光治療儀。輸出波長1064/532nm,脈沖寬度2~8ns,光斑直徑1~4mm,脈沖頻率1~10Hz,能量密度0~15J/cm2。
治療方法:與患者簽署治療同意書,徹底清潔面部皮膚后拍照存檔。顏色淺者可不必麻醉,對初次治療者及對疼痛敏感者可根據需要行局部麻醉。在治療區涂上2%利多卡因乳膏,用薄膜密封。等待1~2小時后揭下薄膜,清洗麻醉藥。常規消毒,用紗布保護患者眼球,操作者戴專用防護鏡。根據患者年齡、皮損顏色深淺、皮損部位及治療時的反應調整治療參數。選用激光波長1064nm,光斑直徑2~4mm,脈寬2~8ns,頻率10Hz,能量密度8~15J/cm2。治療參數設計好后,將激光刀頭垂直對準色斑區,根據指示光的指示逐一掃描色斑區,注意不要遺漏,使皮損處變白、顏色深者可見點狀出血。治療完畢后皮損處涂紅霉素軟膏,對局部紅腫嚴重,滲血較多者使用冰敷。治療后囑患者保持局部干燥,創面結痂后不可搔抓刺激,應讓痂皮自然脫落,以免留下瘢痕。注意避免紫外線照射。間隔2~3個月后可再次治療。
療效評定標準[1]:①痊愈:色素完全消除,膚色正常;②顯效:色素消退≥60%;③有效:色素消退≥30%;④無效:色素消退<30%。
結 果
64例患者,經過4~8次治療,痊愈57例,顯效6例,有效1例,總有效率100%。所有患者經過3~4次治療后顏色明顯變淺,其中以藍色和灰色見效較快,褐棕色見效較慢,患者在早期治療后,局部可出現點狀滲血,紅腫結痂,1周左右脫痂,一般3~4次治療后,局部反應就不明顯,少數患者早期脫痂后出現色素加深,2~3個月后消退。
討 論
太田痣又稱眼腭上褐青色痣,俗稱青胎記,是皮膚科較常見的一種先天性色素性疾病,主要累及受三叉神經支配的面部皮膚和鞏膜,多為單側,偶見雙側,少數患者出生時即可發現,但到兒童期發現時較多,個別到青春期才逐漸顯現。表現為棕褐色、灰色及藍色,病灶邊界不清,病灶的色澤可單色,亦可夾雜多色,且以上、下瞼及眼周色較深,嚴重者可波及鞏膜,鼻翼和耳部,因其嚴重影響容貌,給患者生活求職帶來極大壓力。太田痣的主要病理變化是真皮中出現增生的黑素細胞[2]。過去曾采用磨削術,冷凍、化學剝脫、植皮等多種方法治療,但均難以徹底治愈,且易留下瘢痕、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用Q開關Nd:YAG激光治療儀治療的原理在于,特定波長(1064nm)激光選擇性作用于真皮黑素細胞,使黑素細胞及黑素小體破壞成小顆粒,被吞噬細胞吞噬后排出體外[3]。使用Q開關Nd:YAG激光治療儀治療太田痣,要注意在開始1~2次治療時,因皮損顏色較深,吸收的能量較多,對組織細胞的破壞大,必須嚴格控制能量密度,具體在操作時,除了用較小的能量外,還必須隨時調整激光焦點與皮膚的距離,尤其是上、下眼瞼及眼周,防止能量過大誘發瘢痕。在以后的治療中,隨著皮膚顏色的變淺變淡,皮膚淺層細胞趨于正常,為了獲得最好的效果,應將激光能量密度逐漸增大。色素細胞的自然吸收需要一個過程,一般應間隔2~3個月以上再進行下一次治療。大部分患者在最初的1~2次治療未見明顯效果,在治療3~4次后效果明顯,并且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治愈率上升。因此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免患者在最初幾次治療后失去信心。
總之,利用調Q激光1064nm波長治療太田痣,操作簡單,療效好,安全,無瘢痕形成,是治療太田痣的理想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煒.整形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23.
2 Himyama T,Suzuki T.A knew classification of Ota’s nevus based on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J].Dermatologica,1991,183(3):169-172.
3 趙藝琳,劉春利,苑凱華,等.太田痣的激光治療[J].中華醫學美容雜志,1998,4(3):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