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脅屏傷是指胸部屏岔氣傷。臨床上多見于因舉重抬杠,用力不勻或動作不協調,損傷胸廓關節或軟組織而引起的胸脅疼痛。筆者自1995年以來,采用針刺內關穴為主治療62例胸脅屏傷,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齡28~64歲;有明顯外傷史者51例,無明顯外傷史者11例;病程0.5小時~5天。其主要表現為:一側胸脅部疼痛,咳嗽或呼吸時疼痛明顯加重,并牽扯背部,痛無定處,轉身困難。全部病例均經攝片及其他臨床檢查,排除胸肋骨折及其他疾患。
治療方法:主穴:內關;配穴:支溝、陽陵泉。操作:患者取端坐位,局部皮膚常規消毒,以不銹鋼毫針,直刺內關穴,進針后進行提插;再取支溝、陽陵泉進行針刺。同時,囑患者盡量放松,進行深呼吸,輕輕旋轉上體。每次留針30分鐘,1次/日。
結 果
經針刺治療1次,胸脅疼痛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活動功能明顯改善53例,占85.5%;針刺2次,胸脅疼痛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活動明顯好轉7例,占11.3%;針刺3次,胸脅疼痛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活動恢復正常2例,占3.2%。62例患者中有17例,曾經口服藥物及其他方法治療無效而改用針刺治療。
例1:患者,男,36歲,于1998年4月26日因“右胸脅疼痛并牽及背部,呼吸時疼痛加重3天”來院就診。詢問病史:患者3日前不慎從2米高處落下,雙足著地,即出現右胸脅部疼痛不適,牽及后背部,呼吸時疼痛尤為明顯,回家后自行口服傷藥及止痛藥等,癥狀仍無好轉。查體:胸廓外觀形態正常,右胸脅部位無明顯腫脹、瘀斑,局部無明顯壓痛點,呼吸時疼痛加劇,活動不利。全胸攝片檢查排除胸肋骨折。即給予針刺內關穴,連續提插捻轉2分鐘,呼吸疼痛明顯減輕,再刺支溝、陽陵泉二穴,同時,囑患者深呼吸,輕輕做轉體活動。20分鐘后,患者呼吸時胸脅部疼痛明顯減輕,活動逐漸恢復正常。
討 論
本病多因急性外傷,致胸脅部經脈氣機不暢,氣血瘀滯,不通則痛。內關穴為治胸痛之要穴,“胸心內關應”,刺之能明顯改善呼吸時胸脅疼痛癥狀。同時,配以手足少陽之支溝,陽陵泉二穴,以暢通氣機,促進氣血流暢,“氣行則血行”。針刺內關穴為主治療胸脅屏傷,具有操作簡單,療程短,見效快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