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由于椎間盤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退變或纖維環破裂導致神經根、椎動脈、脊髓等受到刺激,壓迫或損傷影響椎間盤自身營養供應而出現的癥候群,除傳統意義的病因病機外,尚有軟組織損傷、關節微小移位等均可能出現椎間盤突出的癥狀和體征。如椎間隙壓痛、活動度受限,行走困難等。
中醫學對腰椎鍵盤突出癥可分為血瘀型和腎虛型倆大類。血瘀型多見于年輕人,一般病程短,可有外傷史,疼痛明顯劇烈,痛有定處,伴有明顯的下肢放射痛。腎虛型多見于中老年人,以腰腿酸痛、膝軟無力的特點,病史一般較長,遇勞加重,休息后減輕,常反復發作。2004年以來,對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00余例次進行綜合治療,對該癥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有效率達98%。現將治療方案分別介紹如下,以便參閱探討。
牽 引
主要是對頸椎、腰椎而言,須掌握牽引三要素,即體位、重量、時間。體位一般取仰臥位。重量頸椎2~4kg,腰椎12~18kg。具體與體重成正比。時間每次30分鐘,1天2次,每療程2~3周。疼痛明顯時給以局部理療和中藥透入治療。一般1周內便可起效。
西藥治療
西藥治療一般以止痛、營養神經為主。如欣普芬膠囊口服,維生素B1、B2口服或肌肉注射。對神經根水腫者給以脫水治療。如甘露醇注射液或七葉皂苷鈉靜脈滴注,甚則給予地塞米松沖擊療法。總之,在治療過程中須拓寬思路,結合影像資料,對相關病變予以對癥治療。
中藥西制治療
丹鹿通督片、玄七通痹膠囊口服,通督益腎,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療效確切顯著。
中草藥治療
血瘀型: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用活絡效靈丹加味當歸、牛夕各15g,丹參、乳香、沒藥100g。遇風寒濕加防風,獨活、干姜各10g;兼有濕熱者加黃柏、萆薢各10g。
腎虛型:以補腎壯腰、遇絡止痛,方用補腎壯腰湯。首烏、枸杞、山萸肉、山藥、補骨脂各10g,懷牛膝、川斷各15g。兼有手足不溫,面色蒼白,偏陽虛者加肉桂3g,附子10g,溫腎壯陽;兼有口燥、咽干手足心熱,偏陰虛者,加生地5g,知母10g,以滋陰降火。
手術治療
如患者椎間盤髓核突出較大,椎管嚴重狹窄,甚則出現大小便異常,應及早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