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超聲診斷胎兒臍帶纏繞的臨床價值及其影響超聲診斷準確性的有關因素。方法:對本組525例晚期妊娠孕婦進行常規產科產前超聲檢查,觀察胎兒皮膚、軟組織、肢體部位、軀干部、頸部、有無臍帶壓跡,并與正常分娩及剖腹產所見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結果:超聲檢查在436例孕婦中,134例與不同程度的臍帶繞體、繞軀干、繞頸情況,占分娩總數30.7%;其中繞肢體5例(1.1%),繞軀干10例(2.3%);繞頸119例(27.3%);在臍帶纏繞者中,繞1周者128例,占纏繞總數的95.5%;繞2周者5例(3.7%),>3周者1例(0.7%)。臨床分娩結果證實有臍帶纏繞124例,超聲檢查結果與分娩結果相合率達到92.5%。結論:超聲診斷胎兒臍帶纏繞具有可重復操作非損傷性、準確性高、方便快捷的特點,但同時應考慮到影響超聲診斷準確性的有關因素。
關鍵詞 胎兒 臍帶纏繞 超聲診斷 相關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12
臍帶正常平均長度為50~55cm是連接胎兒與母體之間的紐帶,臍帶過長就會容易發生纏繞,可發生在胎兒頸部、胸部、腹部及肢體,從而活動,影響臍帶供血,造成胎兒缺氧甚至死亡[1]。胎兒臍帶纏繞檢查婦是婦科產前常規檢查的重要內容,而超聲檢查可以發現胎兒臍帶纏繞,對于臨床及時采取正確的生產方式有指導意義。然而影響其準確度的因素很多,而臨床相關報道卻較少。2009年6月~2010年10月對525例住院分娩妊娠孕婦中胎兒臍帶纏繞的超聲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的總結分析,并對影響超聲診斷斷準確性因素進行探討。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9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進行產前常規B超檢查者525例,并與分娩結果進行對比。孕齡33~41周,平均38.5周;年齡21~38歲,平均25.5歲,初產婦448例,經產婦77例。
操作方法:使用儀器為東軟-2000型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探頭頻率為3.5MHz。孕婦取仰臥位,常規檢查胎兒、胎盤、羊水,臍帶,然后沿胎兒脊柱縱向掃查,重點觀察胎兒頸后部、軀干部、四肢部位皮膚和軟組織有無臍帶壓跡。
超聲診斷標準:臍帶纏繞者,則皮膚部位可見壓跡,壓跡上方可見圓形或扁圓形回聲團,期間可見小等號或短光條形等號裝光帶,改變探頭角度,即可見環狀彩色血流環繞臍帶纏繞部位。因臍帶纏繞的周數不同,聲像圖表現也不同,臍帶纏繞1圈者可見“U”形壓跡,臍帶纏繞2圈可見“W”形壓跡,為臍帶纏繞3圈及3圈以上者可見“波浪狀”或“鋸齒狀”壓跡。以上為胎兒臍帶纏繞的超聲診斷的重要依據及聲像圖特點。
結 果
本組436例孕婦中產前B超診斷胎兒臍帶纏繞134例,占分娩總數30.7%,產后經分娩證實胎兒臍帶纏繞者124例(28.4%),產前超聲診斷準確率達92.5%。134例臍帶纏繞者中,臍帶纏繞1周者126例(94.0%);臍帶纏繞2周者6例(4.5%);臍帶纏繞3周以上者2例(1.5%)。
討 論
超聲診斷的臨床意義:臍帶一端與胎盤相連,另一端與胎兒腹壁臍孔相連是連接胎兒與母體之間的紐帶。胎兒通過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現在一般認為臍帶過長和胎動過頻可能引起臍帶纏繞。臍帶纏繞就會導致臍帶相對過短,限制胎兒活動,影響臍帶供血,造成胎兒缺氧甚至死亡,另發生在分娩期特別是第二產程,因胎兒下降使臍血管受壓,還可引起第二產程延長,胎頭遲遲不銜接,個別引起胎盤早剝[2]。在胎兒臍帶纏繞者中,以臍帶繞頸者為多,發生率為90%[3]。超聲診斷可提供臍帶纏繞松緊程度、部位、和周數,對保護母嬰安全及為臨床醫師觀察產程、選擇分娩方式、決定分娩時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研究顯示,超聲診斷臍帶繞頸的準確性可達90%左右,對母嬰無損害、無痛苦,是安全、簡便、切實可行的理想診斷方法[4]。
影響超聲診斷準確性的因素:臨床上影響超聲診斷準確性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①臍帶纏繞松弛,壓跡浮淺。②羊水過少,顯示臍帶困難,造成假陰性。③臍帶過長,漂浮于胎兒的軀干或頸部附近,造成假陽性。④臍帶纏繞圈數過多,壓跡顯示欠清晰可造成漏報纏繞周數。⑤胎兒的宮內體位,枕后位使胎兒背部、頸部結構不易清洗顯示,易造成假陰性。⑥胎兒自身結構也可形成壓跡,易造成假陽性如胎兒頸、肩之間凹陷形成壓跡。⑦超聲檢查與分娩時間間隔較長,纏繞的臍帶自行解脫。⑧臍帶纏繞狀態具有可變性。⑨超聲醫師的診斷水平、操作技巧和經驗對診斷準確性也有一定的影響。雖然臨床上影響超聲診斷準確性的因素很多,但隨著超聲診斷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及醫師素質提高,超聲診斷準確性不斷提高,各家報道的符合率為62%~98%[5],對胎兒臍帶纏繞的定性、定量診斷有肯定的價值,對于保護母嬰健康發揮了重大作用。
超聲診斷胎兒臍帶繞頸具有母嬰無損害、無痛苦,方便快捷,準確率高,可重復操作的特點,是較為理想的診斷方法,易被孕婦接受,對保護母嬰安全、提供臨床分娩依據有重要意義,是安全、簡便、切實可行的理想診斷方法,同時在臨床應用時還應注意克服各種影響因素,確保診斷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55-256.
2 吳乃森.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臍帶位置異常和預測胎兒窘迫的意義[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1995,11(9):671.
3 嚴若榴,楊秀雄,沈理.產前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5-126.
4 任素芬.胎兒臍帶纏繞的超聲診斷[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2):253-254.
5 武艷琳,梁艷艷.超聲診斷胎兒臍帶繞頸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4(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