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骨質增生為主,并在關節邊緣形成骨贅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本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尤其為社區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在臨床上以保守治療為主。
資料與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8月收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20例,全部經X線確診為膝關節骨質增生,男2例(4個關節),女18例(30個關節),年齡45~73歲,發病時間1~10年,均為經過各種藥物治療無效而就診、排除結核腫瘤的患者。臨床主訴關節彈響,腫脹,上樓下樓困難,尤以下樓疼痛居多,就坐后站立疼痛,下蹲與站起困難或疼痛,如活動過多、天氣變化、情緒影響可使疼痛加重,甚至關節僵硬不能行走。
檢查:關節運動或屈曲有摩擦音,關節周圍(內、外副韌帶及雙膝眼及髕骨上內外兩側及腘窩部)有壓痛點,浮髕試驗陽性(部分陰性),關節腔積液6例,部分關節腫脹變形。
關節腔注射法:選內膝眼或外膝眼處嚴格消毒后進針,回抽關節腔沒有積液,注射2%利多卡因2ml+維生素B12 500μg,保留針頭,取下針管,再注入玻璃酸鈉20mg,如為雙側關節則分兩次注入雙側關節,各注射一半,注射完畢屈曲活動膝關節10余下,使藥液充分擴散至整個關節腔,5天1次,共5次。回抽有關節積液者,抽取黃色積液,另換針管先注入意大利產曲安奈德10mg+利多卡因2ml+維生素B12 500μg,再注入玻璃酸鈉20mg,5~10天1次,共5次,糖尿病患者及嚴重骨質疏松患者禁用曲安奈德,曲安奈德一般注射3次即可。
太極神系列中成藥應用:太極神系列中成藥為河北萬歲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采用內服與外貼相結合的療法。外貼藥采用威靈骨刺膏或天麻追風膏烊化后敷貼在關節疼痛部位,20天1療程,每隔3天取下烤軟再貼。口服藥物根據不同的癥型采用不同的藥物:①風寒濕痹型:證見肢體關節酸痛,屈伸不利,得熱痛減,每遇天氣寒冷或活動時加重,服用天麻膠囊(3次/日,6粒/次)和骨刺丸(3次/日,1袋/次)。②血瘀阻痹型:證見痹痛日久,患處刺痛拒按,痛處固定或或痛而麻木,不可屈伸,反復發作,膝關節僵硬變形,服用骨筋丸膠囊(3次/日,3粒/次)和骨刺丸。③腎虛骨痹型:證見膝部酸痛,綿綿不休,四肢軟弱無力并伴有頭暈心悸者,服用強筋健骨丸(3次/日,10粒/次)和天麻膠囊(3次/日,6粒/次)。20天1療程。
康復訓練:值得注意的,骨關節炎后期出現的功能障礙畸形,并非僅僅骨、軟骨變化所致,還和肌肉、韌帶的功能有關,因此僅僅是理療或藥物治療還是遠遠不夠,還應當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以主動不負重活動為主先做增強肌力練習,再逐漸練習增加關節活動。主要是股四頭肌的訓練,如坐在椅子上壓住踝部或腳上挷沙袋,令患者盡量往上抬腳,與鍛煉股部肌肉,或原地收縮和放松股四頭肌等鍛煉方法,加強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支持及血液供應,而不能讓患者做劇烈的下蹲站起、爬樓梯或以半蹲的姿勢做膝關節左右大幅度搖擺、壓腿等動作這樣只會加重關節的磨損,使病情惡化,對于關節的全面康復無益。另外,還應注意關節的保暖,避免受涼和過度使用。
療效判定標準:①痊愈:臨床癥狀消失,恢復正常工作。②有效:癥狀大部分消失,勞累后出現部分癥狀,休息后緩解。③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甚至加重者。
結 果
本組20例通過1個療程治療及康復訓練,痊愈15例(26個關節),顯效4例(6個關節),無效1例(2個關節),隨訪半年,2例(2個關節)雖復發但經及時治療很快痊愈,總有效率95%。
討 論
骨關節炎亦稱退行性關節炎,膝關節骨關節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進展性風濕性疾病,是活動時疼痛的主要原因,同時出現關節腫脹,活動減少,甚至肌肉廢用性萎縮,肌力下降或軟組織黏連,關節不穩,如不及時有效治療及康復訓練,則使病情逐漸加重惡化。太極神風濕骨病辨證綜合療法,將骨關節病外在癥狀與人體內在系統作為一個研究整體,中醫認為該病發生主要為年老體衰、肝腎不足、風寒濕邪乘虛侵襲留滯經絡,致使氣血淤阻,痹阻關節導致氣血失和,筋骨失養而發病,口服和外貼太汲神系列中成藥可調整患者的整體陰陽氣血,通過祛風除濕、活血行氣、溫經通絡、補益肝腎而達到消腫止痛、強腎壯骨、改善肌力、減少復發的目的,并根據患者不同的證型,辨證施治,以求內外同治、標本兼治。配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比單一手段更科學,快速起效并不易復發,患者在注射數小時或數天后即可改善疼痛、僵硬等癥狀,且兩種方法均安全有效。再配合體能鍛煉,更是達到了增強體質、提高療效、不易復發的效果,患者樂于接受。綜合以上治療實現了治愈率高、復發率低的目的,適合于基層醫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