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頭孢菌素皮試的問題,為醫務人員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查閱相關資料和29份藥品說明書,對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機制與目前采用的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目前使用頭孢菌素類時有采用青霉素G作皮試劑進行皮試、采用頭孢唑啉皮試、原藥進行皮試或不皮試4種情況,皮試液的濃度為300μg/ml或500μg/ml。結論: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頭孢菌素類皮試的標準,目前情況下可采用原藥皮試。
關鍵詞 頭孢菌素類 皮試
由于頭孢菌素類固有的不良反應,引發的過敏反應(包括嚴重的過敏性休克、死亡等)病例數及醫患糾紛日漸增多。從藥學管理部門的角度有必要就這方面的內容作出清晰的解答,以供大家參考。為此,筆者把有關皮試問題的資料進行總結,并加以分析,做出如下匯總與探討。
資料與現狀
抗原及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分類抗原必須是異種大分子物質,分子量>10000,分子表面有抗原決定基,不易水解[1]。β-內酰胺類抗生素是指分子結構中具有β-內酰胺環結構的抗生素,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均屬此類[2]。
過敏的機制:β-內酰胺類本身無免疫原性,不引發過敏反應,其高分子聚合雜質是主要的過敏原。青霉素過敏的基本物質是青霉噻唑基,它是青霉素水解過程中的產物。頭孢菌素類藥物在結構上有兩個特點,由于各種頭孢菌素與青霉素之間無共同的抗原決定簇,使得頭孢菌素和青霉素之間無完全的交叉過敏性[3]。各種頭孢菌素類藥物之間也并非完全交叉過敏,頭孢菌素引發過敏的機制除藥物本身的結構外,還與生產過程中混入的雜質蛋白及聚合物有關,因此不同品種、不同規格以及不同廠家生產的頭孢菌素類藥物的致敏性可能也不完全相同[4]。
文獻資料:《美國藥典》(第22版)開始對頭孢菌素的高聚合物雜質進行了控制,頭孢菌素也就無需皮試,但建議有青霉過敏性休克史的患者不用本品[5]。《中國藥典》(2005年版)中也有頭孢菌素類高聚合物的質控要求,但皮試無明確規定頭孢菌素必須做過敏試驗[6]。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關于頭孢菌素指出“禁用于對任何一種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有過敏史及有青霉素過敏性休克史的患者”[7];有的指出在應用頭孢菌素類時,不能用青霉素鈉的皮膚過敏試驗代替,而應該用該頭孢菌素做皮膚過敏試驗[8]。
藥品說明書內容:我們所收集到的藥品說明書也不盡相同,29份頭孢菌素類藥品說明書有的是在禁忌欄中指出對本品或其他頭孢菌素類過敏者禁用,有的在禁忌欄中包括了對青霉素過敏者禁用本品,但對于頭孢菌素類如何皮試,29份藥品說明書均不能像青霉素類一樣明確指出用青霉素皮試及皮試液的濃度是多少。
目前,普遍采用的四種皮試方法:資料表明臨床對待皮試有以下4種情況:①選用一種頭孢菌素藥物做皮試,通常為頭孢唑啉;②選用青霉素G作皮試劑,有的是選購成品青霉素皮試劑,事實上也是青霉素鈉鹽;③采用擬用品種進行皮試;④不作皮試。皮試藥物的參考濃度若選用青霉素一致觀點為500μg/ml,而頭孢菌素類有的為300μg/ml[9],有的為500μg/ml,皮試的部位及結果觀測方法與青霉素類相同。
結 果
由于頭孢唑啉的側鏈與其他的頭孢菌素類藥物不同,選用頭孢唑啉皮試并不能真實地反應其他頭孢菌素類藥物的情況。黃祖明等[10]用頭孢唑啉與頭孢噻肟對照的結論是一種頭孢菌素皮試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另一種頭孢菌素的皮試情況。
選用青霉素來皮試,青霉素過敏者約有10%~30%對頭孢菌素過敏,而對頭孢菌素過敏者絕大多數對青霉索過敏[11],顯然用青霉素代替頭孢菌素類來皮試只會是擴大陽性人群,使用頭孢菌素類還需重新皮試。
討 論
頭孢菌素皮試的必要性:頭孢菌素類藥物品種目前達33種之多[12],加上不同劑型、含酶抑制劑、不同規格、不同廠家生產,品種更多。藥品說明書除應當包含藥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學數據、結論和信息外,還應當有用以指導安全、合理使用藥品的內容。如果操作者皮試未用本品皮試或類似予用頭孢唑啉皮試,一旦使用中發生過敏,責任只能是操作者承擔。所以,筆者認為應當使用頭孢菌素本品皮試。
行政部門負有的責任缺失:衛生部門管轄下的醫療機構負責新藥的臨床驗證,國家藥監局負責審批藥品生產,藥監局在審批藥品說明書時,應明確要求皮試具體操作方法或者要求由生產企業同時生產小劑量皮試專用試劑。衛生行政部門應組織有關專家統一意見,制定具體的皮試指導原則。
參考文獻
1 李世蔭.臨床藥物變態反應診斷與處理[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30.
2 楊寶峰.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93.
3 樊發彬.淺談1990年版《中國藥典》關于藥物過敏的規定[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93,13(1):65-67.
4 黃祖明.頭孢菌素類藥物皮試方法的探討[J].中國藥房,2006,(17)17:1354.
5 王賢才.臨床藥物大典[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8:1083-1085.
6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72-500.
7 汪復.《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附件[S].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4]1285號:12.
8 張石革.臨床注射藥物應用指南[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697-701.
9 鐘華蓀.靜脈輸液治療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36-137.
10黃祖明.頭孢菌素類藥物皮試方法的探討[J].中國藥房,2006,17:1354-1355.
11陳新謙.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6:57-58.
12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藥物臨床信息參考[M].四川: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7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