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重癥 護理 膿皰型銀屑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34
膿皰型銀屑病患者較少,約占銀屑病患者的0.77%[1],本病發病急劇。膿皰型銀屑病這一類銀屑病有兩種,一種是局限型,只在手掌和足底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紅斑,紅斑上有密密麻麻的小膿皰;另一種是全身泛發,這種類型比紅皮病銀屑病還少見,其病情更嚴重,治療也困難,可在數日至數周內膿皰泛發全身,先有密集的針尖大小的潛在的小膿皰,很快融合成膿湖至全身多處可發疹,但以褶皺部及四肢屈側為多見,常伴有高熱,關節腫痛,全身不適。血常規化驗可見白細胞數增多,膿皰干凅后隨即脫皮屑,皮屑脫落后又起新的小膿皰,病程反反復復,可達數月或更久,但愈后較好,它的復發與藥物有關。現收治1例泛發性重癥膿皰型銀屑病患者,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患者,男,9歲。主因便秘后口服“麻仁丸”后數天,全身突然出現密集如米粒大的膿皰,皮膚紅腫,褶皺處為多見,伴發熱,體溫高達39℃,呈稽留熱,皮膚脫皮處疼痛劇烈就診。以“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收住入院。
診斷依據
9歲兒童,全身反復膿皰,脫皮發熱,皮損出現與復發和藥物相關(1年前口服麻仁丸出現上述癥狀)。查體發育滯后,營養狀況差體形瘦小,全身皮膚潮紅充血,無正常部分,表面覆蓋易脫落的多層鱗片狀黃色鱗屑病,以頭面四肢胸腹為多,頭部痂下可見密集的米粒大黃色薄壁小膿皰,皮損接觸痛明顯,頭發稀疏,指趾甲溝變深。實驗室檢查符合膿皰型銀屑病,病理檢查角層無Munor小膿皰。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10.42×109L,血紅蛋白77g/L,尿常規白細胞(+),鏡檢紅細胞6個/Hp。肝腎功能,總膽汁酸11.5μmol/L,白蛋白22g/L,總蛋白44.4g/L。電解質,鈉132.8mmol/L,鈣1.99mmol/L。二氧化碳結合,乳酸3.0mmol/L。胸腹透視正常。
護理體會
針對患者年齡小、皮損嚴重、創面疼痛、躁動不安等特點,入院后選用粗血管留置針,防止反復穿刺致患兒恐懼及疼痛。解除思想顧慮,消除精神創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學齡前兒童對疾病缺乏深刻認識,加之疾病帶來痛苦,住院又離開學校家庭,對陌生環境感到恐懼和孤獨,責任護士要充滿對患兒的愛,經常和他接觸,了解其習性和愛好,讓患兒有機會,有途徑宣泄自己的情緒,取得患兒的配合,促進痊愈。
病室要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住單人房間,病室內適宜濕度為55%~65%,溫度18~22℃,床鋪清潔平整,衣服易寬松柔軟,避免摩擦,直接接觸皮膚的床單,被套及床上用品應每天消毒,選用消毒液拖地,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膚,避免探視,減少交叉感染。
應注意體溫變化,每4小時測體溫1次,忌用酒精擦浴,退熱過程中,更換內衣,避免受涼,高溫持續不退時慎用激素類,禁用解熱鎮痛類藥,最好采用物理降溫。如持續溫水擦浴、頭枕冰袋等,及時補充鈉鹽和電解質,支持治療,維持電解質平衡。體溫過高可給予吡拉西坦靜脈滴注,以預防高熱時腦細胞的損傷,囑多飲水,全天補液量應在1500~2000ml以上,高熱時分解代謝增加,加之患兒全身膿皰,脫屑,使大量蛋白丟失,出現低蛋白血癥,應注意營養和水分的補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以增加免疫力和抗感染力,保持口腔、耳道、會陰部清潔。
飲食護理: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等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少食辛辣刺激等食物。以溫、軟、鮮為宜,做到定時適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2]。
皮膚護理:每日用1:5000高錳酸鉀液沐浴1~2次后,用兒童型無刺激的膚護產品全身涂抹,使其保持濕潤狀態,連續沐浴,涂抹1周后再用5%的尿素軟膏加護膚品混合外涂,直至全身無脫屑,皮膚變光滑,淋浴期間應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每日嚴密觀察膿皰處皮損變化,是否糜爛,有無滲液。正確選用外用藥,對患兒疾病的早日痊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用藥過程中注意無菌操作,同時動作輕柔以免增加患兒疼痛。
藥物治療:①激素療法:遵循早期快減,后期慢減的原則,早期每日激素量應在30mg以上,1周以后根據病情酌減,恢復期每日激素量在20mg以內,以不出現膿皰1~2周后再依次酌減,每日嚴密觀察皮損變化,以干燥收斂為主,重視局部與系統治療的互補性。②特殊藥物:給予甘草酸苷類及蛋白靜滴等對癥治療,口服甲氨蝶呤5mg,每周1次。
健康教育:銀屑病與遺傳、感染、代謝障礙及內分泌功能障礙等多種因素有關。精神因素也是本病的發作誘因之一,因此膿皰型銀屑病屬心身失調性疾病。
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本病臨床護理的關鍵,該病起病急,病情復發率高,在治療過程中不但要醫護協調配合,而且應充分考慮到本病特點,促進家屬及患兒的積極配合。
出院指導
本病易反復發作,療程長,許多患者在院外服藥治療,應告誡患者嚴格遵醫囑服藥,不得隨意中斷或增加用藥,特別是服用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等,應定時復查血常規、肝功能,出現異常,及時求診。經常聽輕松、優美的音樂,陶冶情操。鼓勵進行體育鍛煉,因為運動出汗可加快皮損部位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且能增加體質,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生,降低疾病的誘發因素。
參考文獻
1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2001:3.
2 李澤春.16例泛發性膿皰病的護理體會[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