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穴位注射治療中風偏癱的護理經驗。方法:2010年1月~2011年2月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運動療法治療中風偏癱患者4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痊愈10例,顯效20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結論:加強穴位注射治療中風偏癱的護理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穴位注射 中風偏癱 紅花注射液 654-2注射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80
中風偏癱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中風急性期過后遺留下的肢體障礙,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病后多留后遺癥[1~4],甚至留下終生殘疾,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010年1月~2011年2月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運動療法治療中風偏癱患者4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2月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運動療法治療中風偏癱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36~70歲;病程20天~2年。診為腦血栓10例,腦出血10例,腦栓塞20例。
治療方法與護理措施:①藥物:紅花注射液10ml(每支10ml)。654-2注射液2ml(每支1ml含量5mg)。②治療方法:備一次性10ml注射器1具,抽取紅花針6ml,654-2針2ml。患者取側臥位,取患側肩髃、曲池、合谷、環跳、足三里穴。每穴常規消毒,在嚴格無菌操作下,進針適當深度,得氣后,回抽無血,再緩慢注入藥液,每穴1.6ml。出針后用無菌棉球按壓針孔數秒,以防出血及藥液外溢,影響療效。隔日治療1次,2周1個療程;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同時配合活動患肢上肢的上舉、屈伸、旋轉、抓握功能及下肢的抬高、屈伸、站立、行走功能。由被動運動到主動運動。③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交談,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做好心理護理,消除患者各種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讓患者臥床休息,室內保持整潔、安靜,溫度適宜,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原則,忌辛辣、油膩刺激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牛奶、豆制品、魚、雞蛋、瘦肉等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在針灸前,做好心理護理,消除緊張及怕針心理,盡快適宜治療。
結 果
痊愈10例,顯效20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
討 論
中風又名“卒中”,見于中老年人,屬肝陽上亢,氣血并逆于上,火升風動,絡破血溢,經脈阻塞而致[5]。穴位注射治療中風偏癱是在中醫臟腑學說的理論指導下,以陽經腧穴為主,分取手足陽經的穴位[6],如昆侖、委中、足三里、陽陵泉、環跳、外關、合谷、手三里、曲池肩三針等具有調和經脈,運用針刺,藥物的雙重作用,同時配合運動療法,能夠平衡陰陽,舒筋活絡。促進偏癱肢體功能恢復。
護理體會:①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做到溫度適宜,保持適宜的濕度,以利患者情緒安定,靜心休養。長期臥床患者每2小時翻身、拍背1次,同時用紅花酒按摩骨凸處,預防褥瘡。及時吸出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②合理飲食,宜清淡富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如新鮮果蔬,不宜過飽。忌辛辣肥厚之品。戒煙酒。同時指導患者每日順腸蠕動方向按摩腹部數次,以增加腸蠕動,防止便秘。③針刺后注意保持針孔周圍皮膚清潔,防止感染。④生活起居避免過勞,適當休息,注意保暖。⑤指導患者及家屬做好患者患肢鍛煉,幫助患者揉捏患肢,先做被動運動,待癱瘓肢體肌力有所恢復,指導患者訓練生活自理能力。⑥服中藥后避免受風寒,防汗出當風,并注意觀察患者病情的逆順變化。
參考文獻
1 溫麗華.針刺治療中風偏癱138例.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0,1(4):43.
2 佘嘉賓.針刺為主綜合治療中風68例.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21(4):30-33.
3 王秀芬,徐金秀,王鄂軍.中風與頭針療法.河北中西醫結合雜志,1998,7(10):1608-1609.
4 趙凌杰,辛榮華.針刺治療中風90例臨床觀察.吉林中醫藥,2002,22(2):50-51.
5 騰飛燕.取患側頭針配合體針治療中風偏癱45例療效觀察.吉林中醫藥,2001,5:51-52.
6 李祖劍.體針結合頭針治療中風失語45例.四川中藥,2001,1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