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消化性潰瘍周期長,反復發作,它與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關系密切,在護理過程中,尤應強調整體觀念,關心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況,調整不良情緒,指導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改變患者對健康的住院認識,重視挖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加強對家屬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對患者的干預,減少疾病的復發,縮短病程。
關鍵詞 消化性潰瘍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308
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提高認知水平,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對患者的干預。現將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經驗介紹如下。
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主治醫生、科主任、護士長及病區作息時間等各項規章制度,以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的情緒。
疾病知識
介紹疾病名稱、目前病情、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案、護理、疾病控制與變化等。對患者積極進行衛生宣傳教育,使患者明確Hp的感染是引發潰瘍病的罪魁禍首,只有按療程服完藥,并復查Hp陰性才說明徹底治愈,否則即使暫時無潰瘍病的癥狀,也存在復發的危險。使患者明確Hp的傳染性,特別注意家庭內感染。做好餐具潔具的消毒。如家庭成員中疑有類似潰瘍病癥狀者,及時來醫院檢查。
心理指導
不良的心理因素可誘發和加重病情,而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因疼痛刺激或并發出血,易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使胃黏膜保護因素減弱,損害因素增加,使病情加重,故應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減少不良刺激,同時多與患者交流,幫助他們了解病情,解除思想顧慮,解釋潰瘍病是因Hp感染引起。只要根據醫囑服藥,徹底根除Hp,就可根治消化性潰瘍。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飲食指導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慢性疾病,精神緊張和不規律飲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合理的飲食不僅可以改善全身營養狀況,而且對消化性潰瘍的修復有幫助作用。
指導患者定時進餐,不宜過飽。生活要有規律,避免辛辣、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有煙酒嗜好者應戒除,因煙霧中的尼古丁可直接損害胃黏膜,使胃酸分泌過多而加重病情。潰瘍急性活動期患者,若出血量不多,而且沒有其意外情況下,患者仍可進食,出血期患者的飲食,應以流質為主,吃無刺激性消化品,若進食后病情有所改變甚至惡化,則應停止進食。出血停止后,可采用一日六餐的流質飲食,然后,逐步改為纖維的半流質飲食。食物溫度不能過熱,吃些冷食如冷牛奶等能使血管收縮,控制出血,食物不宜過甜,過甜的食物會刺激胃黏膜,引起反酸;最好隔3~4小時進食1次,使胃中經常有少量食物用以中和胃酸。不吃過熱、過冷、太酸和油炸食物。進食時要細嚼慢咽。潰瘍患者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采用少量多餐,可中和胃酸,減少胃饑餓性蠕動,同時可避免過飽所引起的胃竇擴張增加胃液素的分泌,引起疼痛。
活動與休息指導
根據病情嚴格掌握活動量,以不感到勞累和誘發腹痛、穿孔為原則,餐后避免劇烈運動,起床和如廁時動作宜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壓而暈倒損傷。一般潰瘍患者避免過度疲勞,注意勞逸結合,有夜間疼痛時加服1次制酸藥,保證夜間睡眠,避免精神過度緊張,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況。用藥指導
指導患者服藥方法、時間。如保護胃黏膜的麥滋林宜餐前30分鐘含服,氫氧化鋁凝膠應在飯后1小時和睡前服用,服用片劑時應嚼服,乳劑給藥前應充分搖勻。
指導患者了解可能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如視力模糊、頭痛、乏力疲疹等,停藥后會恢復正常,囑患者按醫囑服藥,不可漏服。洛賽克20mg,羥氨芐青霉素0.75g,甲硝唑0.4g,每日服藥2次,服藥時間為早餐前和晚上入睡前。如服用鉍劑應和抗生素服用時間分開,至少間隔30分鐘,鉍劑宜在三餐前和晚上給藥,因鉍劑為水溶性膠體大分子化合物,在胃酸的作用下與潰瘍面的蛋白質結合并形成一層保護膜,隔絕胃酸對潰瘍面的侵蝕,保護胃黏膜。以上三聯治療服藥2周。經常詢問患者病情和服藥情況,服藥才可徹底殺滅Hp。使患者了解服藥后的不良反應,目前的三聯治療方案雖可使HP根除率高,但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如不適、惡心、腹瀉、喉痛、真菌感染等。向患者解釋這些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囑其堅持服藥。
出院指導
囑患者堅持消化性潰瘍的正規治療、休息、飲食原則,不自行停止,禁用或慎用非留體類消化藥物,在秋冬或冬春變換季節時,注意保暖。定期門診復查,如有疼痛持續不減,規律性消失,排黑便等應立即到門診就診檢查。患者有時因工作原因住院治療時間比較短,未達到療程標準。因此,患者出院后一定要按療程帶藥,在院外堅持服藥,達到療程。囑患者停藥后1、6個月后回院復查。在回醫院復查Hp轉陰之前,禁止使用致潰瘍病藥物如阿司匹林、非留體類藥物,以防潰瘍出血。
注意事項
健康教育的實施強調個體化,有針對性,這樣會使患者的行為更具有主動性、目的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