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沙利度胺聯合司坦唑醇和維A酸治療中低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患者的療效。方法:將33例中低危MDS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觀察組予沙利度胺聯合司坦唑醇和維A酸治療。對照組予維A酸聯合司坦唑醇治療。兩組的療程均為6個月,6個月后比較兩組的療效。結果:觀察組的血液學緩解率56%,總有效率89%;對照組緩解率40%,總有效率67%。結論:沙利度胺聯合司坦唑醇和維A酸治療MDS比維A酸聯合司坦唑醇的療效好。
關鍵詞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沙利度胺 維A酸 司坦唑醇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一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維A酸、司坦唑醇被推薦作為治療MDS的藥物[1],在治療MDS(主要為中低危MDS)有一定的療效。筆者將沙利度胺與維A酸和司坦唑醇聯合應用于治療中低危MDS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療效?,F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10年9月~2011年6月收治初治中低危MDS患者33例,經骨髓檢查和骨髓細胞染色體分析確診,均符合國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2],將上述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齡35~72歲,中位年齡49歲。對照組15例,男7例,女8例,年齡40~76歲,中位年齡5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MDS分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觀察組予沙利度胺、維A酸聯合司坦唑醇治療,沙利度胺起始劑量為50mg/日,睡前口服,無明顯不良反應則每周遞增50mg,加量至300mg/日,若患者不能耐受,便減量至100mg/日,以100~200mg/日范圍內的最大耐受劑量維持治療;司坦唑醇2mg,3次/日,口服;維A酸10mg,3次/日,口服。對照組予維A酸聯合司坦唑醇治療,具體方法同觀察組。兩組均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需要給予相應的對癥處理。
觀察指標:兩組治療療程均為6個月,觀察指標所有病例用藥前檢查血常規、骨髓象和肝腎功能。用藥后,每周查血常規2次。視患者病情輸注紅細胞,統計兩組在治療后的6個月中的紅細胞輸注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療效評定標準:按張之南等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劃分。①完全緩解:符合下列條件且持續半年以上,貧血及出血癥狀消失,外周血Hb>100g/L,WBC>4.0×109/L,PLT(80~100)×109/L,骨髓病態造血消失、無幼稚細胞。②部分緩解:符合下列條件且持續至少2個月,貧血、出血癥狀消失,外周血三系細胞有一定恢復,骨髓病態造血現象減輕、原始細胞減少>50%。③進步:貧血、出血癥狀好轉,不輸血Hb較前1個月增加30g/L,骨髓原始細胞減少。④無效:經充分治療不能達上述指標者。
結 果
兩組血液學緩解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均完成療程。觀察組中完全緩4例,部分緩解6例,穩定6例,失敗2例,緩解率56%,總有效率89%;對照組中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4例,穩定4例,失敗5例,緩解率40%,總有效率67%。
兩組血液學指標改善情況比較:根據血液學指標改善標準,觀察組血紅蛋白改善率67%(8/12),血小板改善為64%(7/11),中性粒細胞改善率45%(5/11)。對照組血紅蛋白改善率45%(5/11),血小板改善為42%(5/12),中性粒細胞改善率36%(5/14)。兩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肝損害2例,單純周圍神經病變1例,便秘2例,便秘伴困乏、便秘并下肢麻木1例,經對癥處理及調整沙利度胺劑量后均能耐受,不良反應發生率56%。對照組肝功能損害6例,無需停藥。兩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MDS發病機制復雜,大量研究表明包括造血干細胞異常,癌基因突變、無效造血、造血生長因子異常,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異常、細胞周期異常、氧化性應激、線粒體異常、細胞生長周期異常、卡司派斯活化異常等[3]。沙利度胺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抑制T細胞克隆性增殖;具有抗細胞因子作用,抑制TNF-α及其他抑制造血的生長因子生成;同時具有抗新血管生成作用劑[4],因此將其應用于造血系統惡性腫瘤,有較好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雄激素和維A酸刺激正常干細胞增殖的同時加用沙利度胺,增加了其減少細胞凋亡和抑制血管內皮新生作用,使得中低危MDS患者骨髓的正常干細胞得到提升,從而達到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的目的。三種藥物聯合應用,可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發揮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貧血狀態,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臨床醫生應視患者具體情況酌情選用。
參考文獻
1 肖志堅,郝玉書.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4,25(1):61-62.
2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63-422.
3 浦權.實用血液病學[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494-496.
4 Raza A,Meyer P,Dutt D,et al.Thalidomide produces transfusion independence in long standing refractory anemias of patients with myelodyspiatic syndromes[J].Blood,2001,98(4):958-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