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是一類從肘窩靜脈插入且其末端位于上腔靜脈遠端的深靜脈導管。自1992年德國醫生Forssmann在X線輔助定位下成功完成第1例導管置管以來,PICC已發展成為一種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術,它不受年齡、性別、疾病種類所限制,在無感染的情況下,留置時間可長達1年,與普通靜脈穿刺術相比,PICC可保護上肢血管網和減少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尤其適合腫瘤、慢性病等長期反復靜脈給藥的患者。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5月對需要反復多次化療的20名患者實施了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術。期間經過有效的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保持管道通暢:每次靜脈輸液后以及每次輸血、血制品或TPN等高黏滯行藥物后須用10~20ml的生理鹽水正壓脈沖方式封管(其他方式不能有效沖洗導管)。治療間歇每周沖管1次。
保持敷料清潔干燥,定期更換:置管后24小時內更換敷料,以后每周更換1次,敷料松動、潮濕時隨時更換。①更換敷料時由四周向中心揭開貼膜后再從下向上拆除,防止不小心將導管帶出。②嚴格消毒穿刺點周圍皮膚,范圍距穿刺點上下至少各個10cm。③導管入口處用無菌紗布塊保護,然后用透明貼膜以穿刺點為中心覆蓋全部體外部分導管,下緣固定部分連接器,不能使用膠布固定導管,以免損傷導管。④必須等消毒劑完全干后,方可黏貼透明貼膜。
肝素帽或可來福接頭的維護:一般每周更換1次。任何原因取下肝素帽或可來福接頭后、肝素帽可能損壞時或經肝素帽抽血后均需要更換肝素帽。更換時先預沖肝素帽或可來福接頭,嚴格消毒導管接頭后連接新的肝素帽或可來福接頭,并注明更換日期。
PICC患者的健康教育:一般PICC導管可留置1年,故應做好患者的教育工作,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①保持局部清潔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貼膜,貼膜有卷曲、松動或貼膜脫落時請護士及時更換。②禁止將導管體外部分人為地移入體內。③置管側上肢禁止舉重物及甩膀的活動,禁止游泳、打球等運動,提重物不得超過10kg。④攜帶導管可以淋浴,但應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在貼膜處用保鮮膜纏繞3~4圈,上下邊緣用膠布固定,防止進水,沐浴后若貼膜下有水浸入請護士更換貼膜。⑤告知患者進行各項檢查或增強CT檢查前,務必向檢查人員說明,禁止使用該管道。⑥教會患者及家屬改良術肢衣袖,以免穿脫上衣時將導管拔出,尤其是在睡眠時保護好導管,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
嚴格交接班制度:PICC置管患者應嚴格執行床頭交接班制度,注意觀察穿刺點及上方有無紅腫、熱痛等癥狀,接頭是否完好緊密,液體有無滲漏、點滴是否通暢、雙側上肢是否對稱及患者的主訴等,并將內容詳細記錄在PICC記錄單上,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護士長及主管醫生。
討 論
PICC導管為化療患者提供了一條無痛性治療途徑,減少了因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避免了化療藥物外滲造成的組織損傷,顯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PICC導管畢竟是一種異物,長期留在體內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所以護士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做好各項護理,確保整個化療過程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