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分析惡性腫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后并發癥的原因及提高護理人員的防范意識。方法:對78例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惡性腫瘤患者并發癥的原因和護理經驗進行總結。結果:有13例患者發生并發癥,穿刺局部滲血3例,靜脈炎4例,導管脫出2例,導管堵塞3例,靜脈血栓形成1例。結論:針對上述并發癥的原因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造成嚴重后果。
關鍵詞 中心靜脈置管 并發癥 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66
靜脈化療是治療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許多化療藥物多為化學及生物堿制劑,反復多次穿刺造成的機械刺激及化療藥物均對局部有較強的刺激作用而導致給藥靜脈及鄰近組織損傷[1]。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導管(PICC)是指經人體大靜脈如股、肘正中、鎖骨下、頸靜脈等將中心靜脈導管最終到達上下腔靜脈[2]??梢詫⒒熕幬镏苯虞斪⑷梭w的中心靜脈,從而減輕了刺激性藥物對血管的損害,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在置管過程中及留置期間可出現多種并發癥,如處理不當會縮短導管的使用時間,影響患者的治療。2008年3月~2010年2月對78例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的惡性腫瘤病例中13例發生并發癥患者進行分析總結,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腫瘤患者行PICC者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齡24~74歲,其中肺癌22例,胃癌19例,結腸癌15例,淋巴瘤10例,頸部轉移癌9例,舌癌3例,均為多程化療或需要長期輸液治療的患者。留置時間20~150天。本組患者共13例發生相關的并發癥,穿刺局部滲血3例,靜脈炎4例,導管脫出2例,導管堵塞3例,靜脈血栓形成1例。
護 理
穿刺點滲血:本組出現穿刺點滲血者3例,時間持續2~3天。1例為冠心病患者,1例為穿刺后壓迫止血時間短,1例為化療后血小板減少,3例患者均使用壓力繃帶加壓包扎,止血效果滿意。穿刺后先使用靜脈輸液固定護貼覆蓋穿刺點,外貼透明敷料,并立即給予繃帶包扎后應用壓力繃帶加壓包扎,壓迫24小時。對于穿刺后應加強對置管患者術后活動的宣教,穿刺后48小時內避免反復更換敷料,以免影響穿刺點的愈合。本組3例患者均于置管后48~72小時止血,未再滲血。
靜脈炎:本組發生靜脈炎4例。發生在穿刺后48~72小時,臨床表現為穿刺點上方沿靜脈走向出現局部皮膚紅腫,有壓痛。本組發生的4例機械性靜脈炎,2例由于置管困難反復穿刺造成,2例由于穿刺后肢體屈肘過度,導管在穿刺點內、外反復滑行刺激血管壁造成?,F將導管用肝素生理鹽水浸泡導管數分鐘后使用,可使導管起到潤滑作用,以減少送管過程中導管與血管壁的摩擦,從而降低了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本組患者發生機械性靜脈炎后,采取患側肢體制動、抬高患肢,避免局部繼續受壓;給予局部溫濕敷3~4次,每20分鐘,使局部保持持續濕潤狀態,1周后4例患者癥狀均消失。
導管堵塞:導管堵塞是PICC置管并發癥中發生率最高的,并且隨留置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出現3例導管堵塞。臨床采取脈沖正壓封管是預防堵塞的關鍵所在,為保持PICC管暢通,首先應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先輸高滲液、刺激性強、黏稠度大的藥物,后輸刺激小的等滲液、晶體液。在日常維護中,每次輸液前后均應給予生理鹽水20ml脈沖式沖管,本組3例出現導管堵塞者,筆者采用溶栓技術,最終溶栓成功,PICC導管繼續使用至治療結束。
血栓形成:腫瘤患者多處于高凝狀態,導管作為一種異物可誘發血栓的形成,血栓可在導管的任何位置形成[3]。出現的主要癥狀為穿刺部位的肢體疼痛、腫脹,并伴有顏色有差異,皮膚溫度不同。在置管前應準確測量臂圍,排除既往靜脈栓塞病史。日常維護中,加強觀察對比,及時發現上述癥狀并處理,是防止PICC使用過程中血栓形成的重要護理措施。本組發生靜脈血栓1例,經溶栓治療效果欠佳,最終拔出導管。所以加強日常維護是預防血栓形成的關鍵。
討 論
對于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可有效減輕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也避免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為患者提供了一條安全有效的靜脈治療通路。PICC置管適用范圍廣,不受年齡、性別、疾病種類等限制,凡是需要中長期輸液,尤其是腫瘤患者,不受年齡限制均可采用。PICC并發癥發生原因很多,涉及穿刺的操作,穿刺前后的護理等。PICC并發癥的發生率可能與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如無菌觀念、工作責任心、平時靜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以及對技術操作的悟性等有關[4]。因此,加強護理人員對PICC置管技術的穿刺技術掌握;認真做好術前評估、健康教育;嚴格執行PICC留置導管的護理操作規程及留置期間的維護工作;對出現的并發癥能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延長導管的使用壽命,達到減輕患者痛苦、減少經濟浪費和保護外周血管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鄭春輝,王鳳,陳強譜.經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并發癥及防治[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700-701.
2 張菁.PICC并發癥1例的分析及其預防措施[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1):10.
3 宋葵,戴雪松.PICC在腫瘤患者應用中的護理問題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8):742.
4 黃石群,胡敏芝,梁艷芳,等.PICC穿刺部位對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右江醫學,2007,35(4):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