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查680例中晚期孕婦,以預測其有無胎兒臍帶繞頸,并經產后證實其診斷符合率為955%。認為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只要具備胎兒頸部軟組織壓跡及“麻花”樣環狀血流就可診斷為胎兒臍帶繞頸,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很高,能對臨床選擇分娩方式及胎兒預后產生一定影響。
關鍵詞 超聲多普勒超聲 臍帶 壓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22
臍帶纏繞是臍帶異常的一種以纏繞胎寶寶頸部最為多見是臍帶異常中最重要的類型之一。另有一種不完全繞頸者稱為臍帶搭頸,其次為纏繞軀干及肢體常被準媽媽們統稱為臍帶繞頸或臍帶纏頸。目前超聲診斷胎兒臍帶繞頸已成為主要手段。我院彩色多普勒超聲室自2007年2月~2010年2月檢查產科住院和待產孕婦680例,先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我們采用HDI-4000型超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產科住院及待產孕婦680例均為頭先露孕周為30~42周。通過觀察總結出了臍帶繞頸的聲像圖及血流特征。
二維超聲圖像顯示:①頸部壓跡:胎體長軸觀頸部皮膚皮下組織被勒緊產生壓跡或凹陷。繞頸1周呈“U”形改變繞頸2周呈“W”形3周呈“VV”形;②血管回聲:胎體長軸觀頸部壓跡處呈“二”樣回聲為臍血管壁的橫斷面。胎兒頸部橫斷面顯示臍血管長軸呈間斷的連續的雙軌樣血管壁的回聲繞2周時呈并排雙軌樣3周時呈三排雙軌樣改變。彩色多普勒顯示,胎體長軸觀頸部壓跡處有超彩色血流信號時隱時現或持續存在并有跳動感;將取樣容積置于壓跡處可聞及與胎心搏動率一致的血流頻移信號呈高調拍擊性或連續形可正向或負向頻率與胎心一致[1];③胎兒頸部橫切面:可見紅藍相間色彩明亮的環狀血流束呈“麻花”狀。臍血流速度30~70cm/秒。我們確定胎兒頸部臍帶壓跡和“麻花”狀的臍帶血流為主要診斷指征其他為輔助指征。
結 果
經超聲多普勒超聲探查的680例孕婦產前檢查均為頭位。我們應用超聲多普勒超聲診斷臍帶繞頸297例,誤診21例隨訪結果明顯高于B超的診斷率。在297例臍帶繞頸胎兒中有10例合并臨床宮內窘迫表現。其中繞頸1周者2例2周者6例。
討 論
臍帶是母親和胎兒之間相互聯系的惟一通道,一端連于胎寶寶的腹壁臍輪處,另一端附著于胎盤,胎兒借助臍帶懸浮于羊水中,通過臍帶血循環與母體進行交換,從母親獲得氧氣以及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同時排出胎兒體內的廢物。臍帶發育的良好與否、有無異常,對胎兒健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
隨著探查數量的增多,經驗越豐富誤診就會減少。造成誤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初可能是因為經驗不足,但還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①胎兒頸部壓跡與頸部皮膚皺折相混操作醫生不能根據血流頻譜確定是否為臍帶繞頸;②枕橫位與枕后位兩者較難區分其壓跡及血流。掃查胸前區因臍帶堆積此處往往可見等號樣或血管長軸雙軌樣回聲并有血流及頻譜而導致誤診;③肩頸交界處偶爾可見皮膚皺折堆積形成“V”形壓跡最終導致誤診:④胎兒入盆過低枕頸之間臍帶壓跡易遺漏;⑤中期妊娠胎兒發育較小而羊水量較多若有臍帶繞頸時可能在分娩前或在產程中自行滑脫。針對早期出現誤診病例較多我們對每1例病人均輔助次要診斷依據,尤其個別不易明確診斷者,在鑒別診斷中亦有重要價值使得后期誤診病例明顯減少。
總之,隨著我們對臍帶繞頸超聲圖像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相信彩色多普勒超聲愈將成為最重要的臨床診斷手段。
參考文獻
1 周永昌,郭萬學,主編.超聲醫學.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