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做好燒傷專科門診換藥室工作的管理,更好的發展專科特色,完善燒傷病區的外部形象。方法: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做好換藥室及各類人員的管理,嚴格無菌技術操作。結果:燒傷專科門診換藥管理工作到位,患者在燒傷門診換藥對就診環境、醫護人員技術水平,服務質量及服務態度滿意。結論:燒傷專科門診換藥工作管理者在人力資源配合、物質上有的放矢,管理到位。系統化、條理化、規范化的管理,提高了燒傷患者的救治水平。
關鍵詞 燒傷門診 換藥室 換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93
管理燒傷一般系指由熱力如沸液(水、油、湯)、熾熱金屬(液體或固體)、火焰、蒸氣和高溫氣體等所致的體表組織損害。燒傷門診是所有燒、燙傷患者就診的第一站。據統計90%的燒燙傷患者的治療主要在燒傷專科門診進行。因此作為燒傷門診換藥管理的好壞,工作質量及就診環境直接關系到燒傷門診患者的來源及換藥病員的創面修復時間,也是燒傷病區主要的外部表象,所以燒傷科門診換藥的管理是病區管理的重中之重。2009年6月~2011年1月收治燒傷患者2854例,給予門診換藥,并進行總結。現總結報告如下。
換藥室的管理
門診換藥室:由負責病房換藥室的兩名經驗豐富的護士輪流管理。除保持室內衛生、維護秩序、準備日常換藥物品外,還有權監督所有換藥人員的無菌操作,協助醫生換藥。
換藥室的消毒制度:嚴格執行無菌制度,進入換藥室的人員均需戴口罩、帽子。換藥室的地面及放物品的柜子表面、換藥車、每日用1:1000利爾康消毒液擦拭。換藥室每日紫外線照射及空氣清新機消毒兩次,每次1小時,每月做空氣培養。用過的器械、藥碗,均需用利爾康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在用溫水清潔、擦干、包好后送供應室高壓消毒,注明消毒日期,每日定期檢查消毒包的有效期,超過此期限須重新滅菌消毒。
換藥室的物品管理: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清潔物品與污染物品分別放置固定的位置。
換藥室內環境衛生的管理:室內光線充足,整潔、設備齊全,有良好的自然光線和足夠的照明設備,紫外線燈、空氣清新機,備有專用換藥車,污物垃圾桶(桶內置一次性塑料袋)兩個(醫用垃圾、生活垃圾桶),換下的臟敷料由專人隨時清理出去。
門診燒傷患者換藥的管理
燒傷門診患者換藥一般按掛號順序就診。但是首次燒傷患者對病情有了解,皮膚損傷深淺不一,疼痛明顯。患者及家屬焦急萬分,希望立刻得到診治,特別是小兒和老年人表現的更加明顯,針對這種情況,護士主動向等待換藥的患者充分解釋,取得諒解與合作。靈活調整就診秩序,優先急診,小兒老人就診。
在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是燒傷門診患者就診高分期,由換藥室管理護士配合醫生換藥,提高換藥速度,保證換藥質量,縮短患者等待時間。對于部分情緒急躁的患者可給予簡單的前期處理,如先消毒紗布濕敷上,以減少隨后換藥時間,從而保證了有條不紊的就診換藥秩序。
護士與換藥患者的交流技巧:①用語言交流:由于燒傷患者受傷時無心里準備,對燒傷后的皮膚損傷及創面的疼痛,心存恐懼。因此,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語言方式進行交流。護士在接診老年患者時注意稱呼,因老年人反應遲鈍。多數伴有其它疾病,因此,護士講話時言語速度要緩慢,聲音要大,吐字清楚,注意要明確。接診兒童時,使用安慰性語言,是患兒及家屬感到溫暖體貼。學齡前和學齡期的兒童多使用鼓勵性語言。②用非語言交流:護士接診患者時用微笑面對每一位患者及家屬,主動攙扶下肢燒傷行動不便的患者,撫摸兒童患者,協助患者暴露創面時動作輕柔,協助換藥完畢的患者穿好衣服,給患者整理好未用完的外用藥物等,為創面愈合的患者示范防治疤痕藥物的使用方法及彈力套的佩戴等,用身體言語消除患者的恐懼感,縮短護患之間的空間距離。③保持沉默:有部分患者是需要較長時間門診換藥的,燒傷面積較大,創面較深,經濟狀態較差的患者痛苦大,易產生煩躁情緒,責罵醫護人員,護士不應與患者計較,更不能排斥患者,此時,最好是保持沉默。等待患者平靜后在與其交流和溝通。
換藥醫護人員的管理
燒傷換藥不同于一般外科的換藥,是具有嚴格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燒傷后及早就診,處理創面,盡早采取適當的治療方法及合理用藥是治愈的關鍵[1],一般燒傷門診患者多以包扎為主,對頭面頸及會陰部等難以包扎的部位,則予以暴露。包扎治療具有保證創面清潔、充分引流、減輕家屬負擔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各級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換藥室規章制度,嚴格執行無菌原則和操作規程,防止交叉感染。
嚴格觀察創面變化,隨時清除壞死組織及分泌物,減少細菌的繁殖,增進創面的愈合能力。
對于包扎的創面做到敷料固定要適當,以免松動、滑脫,這樣可減少因敷料松動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并注意調整敷料包扎的的松緊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觀察生長愈合情況。
應視患者創面決定是否換藥,對創面感染重,分泌物多敷料移動、脫落、滲血、滲液,創面暴露或壞死組織需要清除者,應及時處理。
根據創面情況,必要時選用有效的抗生素。
重視護士專科技術的培養,燒傷創面處置,包扎技術,抑制瘢痕增生的措施。良好的技術和全面的知識是維系溝通效果的紐帶,嫻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和維護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環節。
燒傷科門診換藥患者的宣教
燒傷體位及創面的指導:燒傷門診患者除按醫生的要求定時到醫院換藥外,90%的時間是在家里恢復,所以其在家中對創面的處置是否得當對其愈后至關重要。燒傷早期在家要注意根據燒傷的部位采取不同的體位,如四肢燒傷者應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高于心臟水平,利于靜脈回流,減輕肢體腫脹,利于恢復;面部燒傷宜取半臥位,以減輕腫脹,保持呼吸通暢;腋窩及會陰等部位應充分暴露,保持創面干燥等。包扎部位松緊度適宜,敷料有無滲出液,同時保持局部的清潔,防止污染創面,待創面愈合后開始活動,防止功能障礙;如手部的運動,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室內環境的要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溫度、適度適宜,室溫一般維持在26~30℃,溫度50%~60%之間為宜,這樣利于燒傷人的休養,對創面的愈合也起到輔助作用。
營養的調配:原則上是高蛋白、高熱量(肉、蛋)、高維生素(多食青菜、水果)和適量的脂肪飲食。
討 論
燒傷門診作為燒傷患者進行診斷和創面處置的場所每日必須固定大量的換要物品基數,才能保證門診工作的正常進行。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的工作流程和合理的人員配備,室內環境整潔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重要措施,是燒傷門診換藥管理工作的關鍵。
規范的工作程序和良好的就診次序是保證燒傷門診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
交流技巧在燒傷門診患者的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提供人文化服務,能穩定患者的情緒,改善患者及家屬的不良心理狀態,促進護患交流,利于患者配合門診的換藥管理工作。
燒傷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損傷,使皮膚的正常防御功能受到破壞,創面的壞死組織是細菌集結、繁殖的場所,并由表面向深部侵入,因此,醫護人員在給患者進行創面處理及各種操作的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就可以減少由于醫源性感染,所引起的不良后果(輕則拖延創面愈合時間,重者致創面感染而加深)。管理“燒傷創面換藥關”就是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
燒傷患者多在工作,生活中意外受傷,就診心情急切,患者多為工人、兒童、老人,大部分患者經濟狀況較差,且對燒傷治療的方法不了解。在燒傷門診換藥管理工作中,如何及時、圓滿地完成換藥處置,一方面取決于醫護人員處置創面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取決于患者的配合。
另外,家庭護理的宣教也極為重要。因此與患者及家屬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是保證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達到確保燒傷患者早日康復之目的。
參考文獻
1 黎鰲.燒傷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2.
2 趙元宏,董梅,郭紅霞,等.48例小兒燙傷創面皰皮下愈合治療[J].中華燒傷雜志,2007,23(2):107.
3 方之楊,許豐勛,劉世康.燒傷救治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