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變形金剛3》里那個關于“伊利舒化奶”的經典特寫么?這在類似的好萊塢大片里可是史無前例的“中國品牌”植入廣告,以往成功植入的只有像愛馬仕或者LV這樣的歐美頂尖品牌。但2011年7月上映的《變形金剛3》卻讓我們驚奇地發現,影片中的人物竟然穿著美特斯邦威、看著TCL電視、喝著伊利舒化奶,甚至連電腦特寫都變成了lenovo。中國品牌首次密集“發兵”好萊塢大片,“笑果”驚人。
其實,這一切都是“影工場”這家只有7個人的小公司巧妙運作的結果。現在,你們一定迫不及待想聽聽“影工場”創始人劉思汝同學在和好萊塢大片周旋過程中的有趣經歷了吧?
從好萊塢大片中發現的商機
劉思汝的“影工場”位于北京東四環外。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的她,最初在深圳做記者,后就職于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為其在中國攝制的電影《功夫》等作宣傳推廣。
2009年1月上旬,好萊塢正在熱火朝天地拍攝《變形金剛2》,美特斯邦威老板找到劉思汝,提出想將自己的品牌植入到這部大片中。
這個大膽的想法,當時把劉思汝嚇了一跳,因為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家中國企業嘗試過與好萊塢合作。經調查,她發現這家企業沒有工廠,但控制了產品設計、采購和營銷這三個環節。所有的成衣加工全部外包,銷售也有一大部分通過加盟店的形式外包給別人做,自己手上只有少量的直營店。這種類似耐克的虛擬經營方式,決定了它的與眾不同。劉思汝覺得這老板很前衛、有趣。
由于在洛杉磯工作5年,劉思汝有一定的人脈資源,她思考了一會就開始四處聯系。“當時正好認識這個片子的導演邁克爾·貝,就跟他商量這個事是不是可以。”但是當劉思汝正式接手此事時,《變形金剛2》已經拍攝完,正在后期制作,根本無法進行情節植入。最后只是在影片中加入企業LOGO,而且僅出現極短暫的兩秒。再就是產品授權,即把變形金剛的產品授權到美特斯邦威的T恤上,做成衣服上面的圖案。
盡管自己促成了中國品牌與好萊塢大片的第一次成功合作,但廣告植入之后,劉思汝并沒有在意。不料這家企業卻驚呆了:《變形金剛2》在國內上映后,該品牌在上海南京東路上的旗艦店周末一天就賣出一萬多件T恤,許多變形金剛的鐵桿粉絲紛紛來到店里,把自己從頭腳武裝一番。這次“試水”,效果出人意料地好,短短一個多月,就讓他們得到了超過兩倍的回報!不僅如此,美特斯邦威在國外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來自世界各地的訂貨電話不斷。公司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自然很感激劉思汝這個“紅娘”。拿到一筆數目非常可觀的中介報酬后,她忽然發現,將中國品牌“植入好萊塢”,也是一門生意,而且潛力驚人。
2010年初,劉思汝索性辭職創立了“影工場”,并擔任總裁。她的生意模式很簡單:撮合國外大片與中國企業的營銷合作,從中賺取傭金,但一切又不僅僅是簡單化的“中介”角色。公司只有7人,其中國內是5個人,國外有兩人專門負責美國資源維護和電影片場的盯場,“他們在那里尋找資源,整合資源,并且要跟進效果。我自己每年也要在中國和美國間往返四五趟。”就這樣,中國首家專門向好萊塢大片銷售植入式廣告的公司,便橫空出世!
“超級牛人”邁克爾·貝專門為她修改劇本
2010年1月,《變形金剛3》劇本剛一寫完,劉思汝就飛往美國與制片人溝通。“影工場”獲得美國著名的派拉蒙公司與邁克爾·貝公司授權后,劉思汝回到北京一下飛機,就開始在中國地區為“變3”尋找廣告植入伙伴。在5月到7月之間,她找了10家企業談。
這些企業大都提出了諸如廣告時長多少秒,品牌的LOGO要巨大等要求。基于對美國電影市場的了解,劉思汝認為,這些在合約中是不承諾的。“不能有秒數,因為最后剪輯不是在導演手里,沒有一方可以保證廣告有多少秒。”其實道理很簡單,由于國內的電影審查制度,有時候會要求剪片,甚至可能整部片子都進不來,這些風險不可抗拒。由于很多客戶沒有嘗試過娛樂整合營銷,他們一方面對上千萬元的贊助費有些心疼,也有人認為,交那么多錢,植入的產品廣告能保留多少秒還是個未知數,而且要等一年時間電影才能在國內上映,不劃算,于是選擇撤出。
更讓人感到惋惜的是,國內一家很有實力的汽車企業看到《變形金剛3》影片籌拍后找到劉思汝,同時將一個策劃方案直接擺到了她面前:他們想把自己的品牌變成一個影片中的角色,加入到汽車人的隊伍中。對方很固執,沒有余地,劉思汝只好將方案傳到美國。沒想到制片方一下就徹底否決,好萊塢大導演邁克爾·貝甚至火冒三丈。劉思汝說:“與導演和制片方的溝通其實很難,他們有兩個原則,一是不能改變故事的情節,因為他們說自己拍的不是廣告。二是要保證片子的尊嚴,不能破壞片子的整體。所以,想在影片中加一個新的汽車人的想法根本就行不通。”
最終,10家走了6家。劉思汝與伊利和TCL等4家大客戶達成一致。接下來更繁瑣的是關于植入細節的溝通。有了《變2》的基礎,美特斯邦威與派拉蒙的再次合作可謂一拍即合。但這—次他們并不滿足于僅露個LOGO那種生硬植入,要求玩新花樣:在《變3》中,要有主要演員穿著美邦MTEE系列T恤的完整鏡頭,且不能一晃而過;這件T恤不能弄臟弄破,不能出現在打斗的場面中。實際上,《變3》的鏡頭更多的是打斗場面,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題,確實令劉思汝“大傷腦筋”。
同樣讓她為難的還有TCL,最初它要求自己的3D電視在《變3》中能夠變形成為代表正義的機器人,而并非代表邪惡的霸天虎。但熟悉《變形金剛》的觀眾都知道,在電影中任何電器只要被能量塊碰到就會變成小機器人,這些小機器人都是反派,這個要求簡直有些離譜。更“震撼”的是伊利,想讓“大黃蜂”喝了牛奶后變得力大無窮。劉思汝認為這樣違反了邏輯——機器人不能喝牛奶!
作為好萊塢一名極具強勢的商業片大導演,邁克爾·貝對于電影品質的要求都是近乎苛刻的,他的諸多作品無不堪稱精品。因此,在溝通的過程中,劉思汝稱:“并不是企業有什么要求我就直接告訴導演,如果那樣,他很可能直接斃掉,就不想談了。”她選擇的做法是,先把企業的要求進行消化,然后形成一個比較合理的想法再與導演和片方溝通。而對于導演和片方而言,同樣需要她這樣的“紅娘”。不僅幫對方解決語言溝通的障礙,還替他們向中國的合作伙伴詳細闡述好萊塢的業務操作模式。
可喜的是,通過“影工場”組織的多次電話溝通,美特斯邦威首先與導演、制片方達成共識:在開場時,安排男主角穿著MTEE的T恤出現在家里的場景。這中間還有一件很有趣的事。該品牌經理謝煒透露:他們當時送去了10多件有大貨車圖案的T恤,都跟變形金剛沾邊,最后還留了點私心,在里面塞了件特制的九宮格下寫著“MTEE”的LOGO衫,抱著1%被選中的僥幸心理。結果,美邦中了大獎。導演和男主角偏偏就選了那件寫著“MTEE”的九宮格LOGO衫!
最有趣的是伊利,導演邁克爾·貝聽說有牛奶公司要植入廣告并要求有產品特寫和臺詞植入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怎么可能?這種奶在北美根本沒有銷售!這事眼看就黃了,有趣的是,在《變3》中剛好有一個華裔角色。聰穎的劉思汝馬上說服導演接受這樣的假設:這位華裔喜歡中國的飲料,并且會去唐人街特地買這個品牌的牛奶來喝。最終,邁克爾·貝這位牛人導演答應重新加工劇本,為了凸顯品牌,他將原本發生在辦公室中的情節搬進了電梯,并植入了伊利舒化奶的臺詞。
片中,美國國家安全局王姓工程師總是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男主角,電梯間里,男主角追問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秘密,工程師表情神秘地說:“讓我喝完舒化奶再說。”一仰頭,咕嘟咕嘟喝下了奶,牛奶盒上是中國品牌牛奶的商標。
“伊利舒化奶在劇中擔任的是喜劇作用,美國觀眾看到這個橋段時都笑了。如果我放一瓶可口可樂,就不會有那樣的喜劇效果!”邁克爾·貝說。
讓“Made in China”與好萊塢確定戀愛關系
2011年7月21日,《變形金剛3》登錄中國內地。人們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忽然驚奇地發現影片中人物穿著美特斯邦威,看著TCL電視,喝著伊利舒化奶,用聯想電腦上網。
粗略統計,這四大品牌在片中的廣告總時長超過了5分鐘。TCL的植入顯得很大氣,片中男主角去搭救女主角,不料身旁的TCL電視機變形成了激光鳥進行阻撓,變形過程非常帥氣。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聯想電腦,片中只要有電腦出現一定就是聯想,而且特寫至少不下5次,連美國宇航局官員用的也都是聯想白色液晶電腦,最后陪伴在男主角山姆旁身邊的一臺聯想電腦也變形成了機器人。
“生活中有很多時尚而有趣的商品,我鄭重告訴大家這不是在做廣告,它們主要承擔的是喜劇元素,是激發表演靈感的道具。”接受中外記者采訪時,對如此強勢的Made in China“植入好萊塢”,邁克爾·貝臉上充滿興奮和自豪。
關于網上流傳“每秒6000萬”的話題,美邦MTEE品牌經理謝煒快言快語:總費用大概100萬美元,和在《非誠勿擾2》植入廣告的費用差不多,因為這部大片覆蓋的不只是中國市場,而是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這個角度來講,很便宜!由此帶來的效果是,影片上映短短20多天,他們的變形金剛3系列T恤銷量就接近1億元!
劉思汝告訴記者:“每個廣告代理拿下來都是多少個夜班換回來的,因為自始至終都要和派拉蒙的一個副總打國際電話溝通。企業的要求和片方之間總會有沖突,必要時我還會到美國片場去監視拍攝情況。但最后的結果令人滿意,實現了雙贏!”
《變3》制片人也承認這一點,說:”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導演開始重視加入中國元素。《變形金剛3》里的中國品牌營銷活動,力度之大創下了迄今為止好萊塢影片之最,凸顯出“Made in China”走向世界,以及借助全球營銷手段提升形象的決心!
劉思汝說,現在“影工場”是好萊塢夢工廠動漫公司、派拉蒙國際影業和孩之寶在中國的官方代理。由于《變形金剛3》中國品牌的植入廣告空前成功,之后不少企業紛紛找她尋求合作。目前公司在運作的《特種部隊2》《超人》《馬達加斯加3》等影片讓她應接不暇。在明年上映的《007》第23部中,觀眾也將看到中國品牌的身影。
編輯|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