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2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1)07-0037-02
山羊喜歡干燥、清潔的環境,合群性好、抗病力強、繁殖快。飼養山羊投資少、收益快,因此,加強山羊科學飼養管理,對發展優質、高效養羊業具有重要意義。現從山羊的引種、繁殖、常見病的防治及飼養管理幾個方面作簡單的介紹,供參考。
1引種選擇
山羊喜清潔、干燥的環境,怕熱,因此,在引種前一周要對圈舍及運動場徹底清掃、消毒。圈舍夏季要通風良好,能防潮、遮陰,冬季要能防寒避風。
最好在本地區及周邊地區選購種羊,一般每年9~10月引種最適宜。一方面,此時氣候轉涼,有利于運輸,能較好地適應山羊怕熱耐寒的生理特性;另一方面,翌年春季氣溫逐漸回暖,有利于羊只適應濕熱氣候條件,同時春草茂盛,利于羊只采食。
引種是決定養羊成敗的關鍵環節。若從種羊場引種,要確保目標種羊場有畜牧部門簽發的《種畜禽生產許可證》、《種羊合格證》及《系譜耳號登記》。若從主產地養羊戶中選購,應主動與當地畜牧部門聯系,也可委托畜牧部門把好質量關。引種標準:選擇1~2歲的健壯種公羊,公羊睪丸應富有彈性,患有睪丸炎及單睪羊不要購買;種母羊多選擇1歲左右、身體強壯、乳頭大而均勻、膘情中上等的個體。視群體大小確定公羊數目,一般公羊和母羊配比以1∶20為宜。
2山羊的繁殖
2.1山羊的繁殖特點
山羊為季節性繁殖的家畜,在南方多在秋季和春季繁殖。飼養條件優越、地處溫暖地區或經過人工適度培養的部分品種都可以常年發情和繁殖。公羊沒有明顯的配種季節,但秋季性欲較旺盛,精液質量較高。
2.2初配年齡
山羊的初配年齡較早,與氣候條件、營養狀況有很大的關系。南方有些山羊品種5月齡即可進行第一次配種。通常山羊的初配年齡多為10~12月齡。
2.3適時配種
山羊發情持續期為24~48h,一般在發情開始后30~40h開始排卵,適宜的配種時間在發情后12~24h。一般母羊早晨發情可在當天下午配種一次,次日上午再配種一次;若是當天下午發情,則在次日上午配種一次,下午再配一次,以提高受胎率。配種可采用自然交配、人工輔助交配、人工授精等。
2.4妊娠診斷
山羊的正常妊娠期為142~161d,平均為152d。母羊妊娠后,為做好分娩前的準備工作,應準確推算產羔期,即預產期。預產期可用公式推算,配種月份數加5即預產月份;配種日期數減2即預產日期。母羊配種后經過1個發情周期不再發情,即可初步認為已受孕。
2.5分娩接羔
應設置專門的產房,并配備保暖設施,如安裝火爐等,但盡量不要在產房內升溫,以免因煙熏而導致羔羊患肺炎和其他疾病。產羔期間要盡量確保產房內的溫度和濕度穩定,溫度以5~15℃為宜,濕度保持在50%左右。產羔前3~5d,應將產房打掃干凈,墻壁和地面用5%的NaOH或2%~3%的來蘇兒消毒,在產羔期間還應消毒2~3次;檢查和修理欄具、料槽及草架等用具,并用NaOH或石灰水消毒;準備充足的碘酒、酒精、高錳酸鉀、藥棉、紗布及產科器械。在產羔比較集中時,應在產房內設置分娩欄,使待產母羊在產房內單欄飼養,既可避免其他羊只干擾,又便于母羊認羔,一般可按產羔母羊數的10%設置分娩欄。
3羊常見病的防治
3.1感冒
主要以病羊體溫升高,精神萎靡,少食或不食為特征。治療方法:青霉素4萬U/kg,氨基比林5~10mL,肌肉注射,2次/d,連用3d。
3.2肺炎
主要以流涕、咳嗽、體溫升高為特征。治療方法:鏈霉素8萬U/kg,青霉素8萬U/kg,氨基比林10mL,肌肉注射;也可用卡那霉素6萬U/kg,安痛定0.2mL/kg,肺部第7~9肋間用16號人用注射針頭肺內注射。
3.3胎衣不下
主要以母羊分娩后胎衣不下為特征。治療方法:縮宮素0.6U/kg,皮下注射。10min后,用鑷子輕輕拉拽胎衣,即可脫下。
3.4異食癖
主要以食毛、塑料紙、土塊等為特征。治療方法:鈣片0.4片/kg,復合維生素B 0.4片/kg,魚肝油0.4粒/kg,2次/d,連用3d。
4山羊的飼養管理
4.1合理搭配精粗飼料,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
羊屬草食性反芻動物,應以飼喂青貯飼料為主,如青貯玉米稈、高粱稈、甘薯秧、塊莖作物、各種牧草等。根據不同季節和生長發育階段,適當補充一些精飼料,如玉米、大麥、高粱、燕麥等谷類子實,其主要成分是淀粉,用于補充熱能的需要;黃豆、黑豆、豌豆、蠶豆等豆類蛋白質含量高,豆粕、棉子餅、菜子餅等餅粕,蛋白質含量為20%~45%,主要用于補充蛋白質的需要。麩皮、粉渣、豆腐渣、甜菜等,是山羊在冬春枯草季節的補充飼料,可作為懷孕母羊、哺乳母羊、羔羊、產奶母羊、公羊、高產羊(肉、絨毛)和育肥羊的主要補充飼料。把谷類子實、餅粕類(或豆科子實)粉碎,與食鹽、骨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配成混合精料,營養全面,但飼喂要適當,太多會造成浪費,太少營養不足以滿足需求。棉子餅、菜子餅含有毒素,使用前要進行去毒處理并控制用量。
4.2飼喂要有規律
羊的采食、飲水、反芻、休息都有一定的規律性。每天應定時、定量、有順序地飼喂精、粗飼料,使羊建立條件反射,消化液的分泌有一定的規律性,從而有利于飼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飼料效率。
4.3供應充足的飲水
水有助于飼料的消化吸收,對機體內營養物質的運輸和廢物的排泄均有重要作用。因此,羊在采食后應供給充足清潔的飲用水。
4.4合理分群
要想羊群得到更好的發展,應根據羊場規模與圈舍條件、羊的性別與年齡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群。大羊和小羊、公羊和母羊、強羊和弱羊、孕羊和哺乳羊要分開喂養,便于管理和護理,做到分群喂養、觀察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