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傳在8月7日的《新華日報》上撰文指出:縱觀時下的一些“履職承諾”,要么聲稱要實現GDP兩位數增長,要么放言要在區域競爭中進若干位次,以GDP論英雄、按經濟指標論成敗的思維躍然紙上。干部換屆之年,往往也是投資沖動爆發之時,履職承諾激情澎湃,固然可貴,可是這種激情一旦和“只見數字不見人”的政績觀相結合,就可能倒過來強化政績沖動,產生負面影響。也有的履職承諾,是上級按照自身爭先進位的指標要求,給下級下達的“硬任務”、“死命令”。動輒要求新任下屬承諾上多少個項目、實現兩住數的增長,這樣的擔子,很容易壓出不科學的發展方式。不管是出于自身的政績沖動,還是出于上級的施政要求,承諾一旦作出,就有踐諾的壓力和激勵。當條件允許時,又好又快固然沒問題,而當條件不允許時,“沒有條件也要上”的盲目發展就可能登場。為了兌現承諾、保證增速。面對一些本不該上的“三高”項目,就可能失去拒絕的勇氣,轉型升級就可能被放在一邊,低水平發展的老路就可能回潮。結果,承諾非但沒有成為科學發展的催化劑,反倒成了科學發展的絆腳索;承諾盡管倒逼了發展,但逼出來的不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而是盲目發展。